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187篇 |
国内免费 | 197篇 |
完全免费 | 2884篇 |
专业分类
外科学 | 4926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219篇 |
2018年 | 136篇 |
2017年 | 300篇 |
2016年 | 419篇 |
2015年 | 659篇 |
2014年 | 1892篇 |
2013年 | 1942篇 |
2012年 | 2867篇 |
2011年 | 3366篇 |
2010年 | 3159篇 |
2009年 | 3297篇 |
2008年 | 3944篇 |
2007年 | 4302篇 |
2006年 | 3952篇 |
2005年 | 5204篇 |
2004年 | 5254篇 |
2003年 | 845篇 |
2002年 | 982篇 |
2001年 | 859篇 |
1999年 | 556篇 |
1998年 | 665篇 |
1997年 | 1223篇 |
1996年 | 1309篇 |
1995年 | 840篇 |
1994年 | 483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9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83,自引:3,他引:180
1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的概念
近年来,在欧美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极力推广一种称之为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显著改善了病人术后康复速度,使得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病人术后的康复。它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组合而产生的的协同结果,许多措施已在临床应用,如围手术期营养支持、重视供氧、不常规应用鼻胃管减压、早期进食、应用生长激素、微创手术等等。快速康复外科早期的倡导者及实践者是丹麦外科医生Kehlet ,他早在2001年就率先提出了此概念,并在许多种的手术病人中积极探索其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168,自引:22,他引:146
目的观察探讨动力髋螺钉(DHS)、Gamma Nail(γ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对90例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行DHS、γ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经术后2~23个月随访,DHS组优良率为87.2%、γ钉组优良率为91.3%、PFN组优良率为97.4%。结论各种固定有其自身特点。PFN是治疗转子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不稳定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3.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58,自引:1,他引:157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4~12月,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0~66岁,平均45.2岁.按AO分型B型7例,C型14例;按Schazker分型Ⅳ型7例,Ⅴ型6例,Ⅵ型8例.用内外侧联合切口行改良双钢板固定SchazkerⅣ型采用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前内侧以胫骨平台"T"型钢板固定;SchazkerⅤ、Ⅵ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外侧以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80°~135°,平均100.0°;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7.1°.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度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TPA及PA度数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75~98分,平均89.6分.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改良双钢板内固定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改变,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4.
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 总被引:152,自引:5,他引:14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34-835
1989年美国医师Lichtenstein在美国外科杂志上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概念后,由于使用补片材料的修补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复发率低以及易于操作等优点,此技术在国际上迅速开展应用。各国在开展这种新技术时,使用了各种不同的规范化方法,如英国、丹麦等订立了有关的手术指导意见供临床工作参考。2001年8月,中华医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总被引:151,自引:0,他引:151
Group of Pancreas Surgery Chinese Society of Surger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27-729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0年制定的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在全国实施以来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由于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概念和新的治疗措施不断推出,其中一些已经比较成熟且行之有效。为此,在2004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6.
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 总被引:125,自引:2,他引:12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2):126-126
(2 0 0 3年 8月 ) 一、腹股沟疝腹股沟疝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除先天性因素外 ,常与腹内压增高有关。除嵌顿疝外 ,以常见发病部位的可复性肿物为诊断依据。成人疝是不可自愈的 ,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10 0多年来 ,腹股沟疝修补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出现了Bassini手术 ,McVay ,Halsted和Shouldice手术等。近2 0年来 ,无张力修补手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为此 ,我们对腹股沟疝、股疝的手术治疗提出下列建议。1.分型方法 :根据疝环缺损大小、疝环周围腹横筋膜的坚实程度和腹股沟管后壁的完整性 ,把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7.
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15,自引:0,他引:115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困难,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近20年来,随着抗生素、影像技术、内固定和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后足部生物力学及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其临床疗效不断提高。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很多,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全身及局部情况和科室的技术条件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Ƹ���ܽ�ʯ�����Է����о� 总被引:108,自引:10,他引:98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肝外胆管结石的内镜、腹腔镜及其联合治疗的最佳方法,并创建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阶梯性方案。方法选择自1998年4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2718例肝外胆管结石病人,随机抽取50例行开腹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作为对照组。其余根据内镜治疗结果及结石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一镜方案、二镜方案(二镜方案①或二镜方案②)、三镜方案治疗。将微创方案治疗结果及术后临床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阶梯性应用4种微创方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病人2668例,治疗成功率为97.79%,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种微创治疗方案均较开腹对照组成功率高,创伤小,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该方案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肝外胆管结石病人阶梯性应用,充分体现了内镜、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扩大了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范围,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ڵ��ܽ�ʯ������ƵĽ�չ 总被引:107,自引:1,他引:106
黄志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2):65-6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有所下降。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当前对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已能做出准确的手术前诊断和结石在肝脏中的定位,对肝脏的伴同改变亦能达到清楚的认识。我国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模式,当前趋向是症状趋于轻型化、范围趋于局限化、病程趋于早期化。因此,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122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01,自引:0,他引:101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股骨干、股骨髁上、胫骨干和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4年6月间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新鲜四肢骨折1224例,男778例,女446例;平均年龄39岁(16 ̄92岁)。骨折位于肱骨干92例,股骨转子间210例,股骨干488例,股骨髁上92例,胫骨342例。闭合骨折按AO分型:A型642例;B型364例;C型218例。开放骨折15例(GustiloⅠ型8例,GustiloⅡ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8d(3h ̄33d)。闭合复位1203例,切开复位23例;扩髓409例,非扩髓815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6 ̄70个月)。1204例骨折愈合,愈合率为98.2%,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3 ̄12个月)。骨折不愈合22例,其中肱骨4例,股骨8例,股骨髁上4例,胫骨6例,总不愈合率为1.8%。术后无急性感染发生,3例发生晚期深部感染,总感染率为0.2%。术中16例发生严重骨折劈裂,4例为肱骨逆行髓内钉固定,4例Gamma钉固定,9例为股骨逆行髓内钉固定,占1.3%。6例发生医原性神经损伤,占0.4%。股骨髓内钉主钉断裂1例,锁钉断裂9例(0.6%)。晚期髓内钉末端骨折3例,占0.2%。53例主诉髓内钉尾端部位不适,占4.3%。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骨干骨折在骨折愈合率、感染率、出血量、功能恢复情况和早期活动方面均较满意,是治疗骨干骨折较好的方法,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