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27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264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463篇
综合类   337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8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骨碎补单体柚皮苷(Naringin)对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利用番红O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进行鉴定,并对P3代细胞分别用柚皮苷0 g/mL (对照组)、柚皮苷20 g/mL、柚皮苷40 g/mL、柚皮苷80 g/mL的培养基培养人髓核细胞48 h,噻唑蓝(MTT)法选择其抑制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最佳浓度,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检测Fas、FasL、Caspase-8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Fas蛋白表达。[结果]MTT法和流式细胞检测均测定20 g/mL柚皮苷为抑制髓核细胞凋亡的最佳浓度(P<0.05)。qRT-PCR检测20 g/mL柚皮苷能够抑制Fas、FasL、Caspase-8 mRNA表达(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20 g/mL柚皮苷能够抑制Fas、FasL、Caspase-8蛋白表达。[结论]柚皮苷可能通过调控Fas/Fasl死亡受体凋亡通路抑制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补肾方对大鼠损伤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Wistar大鼠椎间盘分离软骨终板并培养,将生长良好的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诱导损伤组与给药组。正常组细胞培养用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0.005的DMEM培养基;诱导损伤组给予体积分数为0.005的胎牛血清与浓度为10μg/L的白介素-1β(IL-1β)混合的DMEM培养基;给药组为益气化瘀补肾方含药血清加体积分数为0.005的胎牛血清与浓度为10μg/L的IL-1β混合的DMEM培养基。使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的表达差别。流式细胞仪检测益气化瘀补肾方对软骨终板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正常组软骨终板细胞正常生长,增殖良好,诱导损伤组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给药组软骨终板细胞增殖缓慢,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诱导损伤组软骨终板细胞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基因表达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药组较诱导损伤组软骨终板细胞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基因表达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含药血清能够抑制IL-1β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损伤,起到延缓椎间盘推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椎管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 860例。结果 :临床疗效参照NaKai分级 ,70 9例获得随访 ,平均 2年 7个月 ,优 ,5 5 9例 ;良 ,12 7例 ;可 ,2 3例。结论 :椎管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但操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大鼠椎间盘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大鼠椎间盘中髓核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64只,实验组32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32只,行假手术.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以Prodigy骨密度仪作大鼠腰椎骨密度值(BMD)测定;同时分别处死5只大鼠,摘取子宫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3个月分别取两组大鼠L4-L5椎间盘,应用电镜技术,对取出的髓核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后3个月大鼠腰椎BMD,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同时实验组子宫病理学检查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萎缩.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成功.电镜结果显示:(1)软骨细胞减少,多呈不同程度地退变、死亡,细胞外用致密颗粒增多.(2)胶原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融合、扭结或钙化,胶原纤维束间裂隙增大.(3)弹力纤维数量减少,伴老化、变性.结论:骨质疏松大鼠椎间盘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在卵巢切除后鼠椎间盘组织中的含量,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64只,实验组32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32只,行假手术.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以Prodigy骨密度仪作大鼠腰椎骨密度值(BMD)测定;同时分别摘取子宫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别取两组大鼠L4~L5椎间盘,取匀浆液测定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大鼠腰椎BMD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学检查实验组子宫明显萎缩;椎间盘NO含量实验组为(13.195±0.045)nmol/mg Pr,对照组为(10.399±0.036)nmol/mg Pr;术后3个月实验组大鼠椎间盘NOS含量实验组为(3.487±0.024)U/mg Pr,对照组为(2.766±0.021)U/mg Pr.两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O和NOS在卵巢切除鼠椎间盘的退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例数的增加 ,术后椎间盘炎成为较常见的并发症 ,该症患者腰痛剧烈 ,痛苦极大 ,治疗时间长。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早解除腰痛 ,最终达到病变椎间隙的骨性愈合 ,而完全消除腰痛。 1984年 8月~ 2 0 0 2年 5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13 5例 ,发生术后椎间盘炎 13例 ,占手术例数的 1 15 % ,外院转入 3例 ,共计 16例。保守治疗 10例 ,手术治疗 6例 ,均取得良好结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2 6~ 5 3岁 ,平均 3 8岁。均发生于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后 ,最短术后 5d ,最长 2 …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病程中腰椎生理弧度僵直的生物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寻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过程中腰椎生理弧度僵直的生物力学改变,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检测得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弓顶距离与正常值的差异。结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数有腰椎弓顶距离缩短。结论:腰椎弓顶距离缩短(即腰椎生理弧度僵直)是病体做出的减缓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发展过程和减轻临床症状的主动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CT导向下双介入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导向下双介入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80例,男118例,女62例,年龄在32~69岁,平均47岁,随访6月~3年,平均16个月。结果:本方法一次成功率为98%,优良率90.5%,总有效率96.1%,腰椎间盘感染1例。结论:CT导向下双介入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Link SB Charite Ⅲ型人工腰椎间盘椎间盘置换术,共置换假体6例。手术节段为L_(4、5)4例,L_5S_12例。结果 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和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5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1例劳累后仍感腰痛,6例均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评价:优5例,良1例。结论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近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间盘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48只新西兰兔采用直视下向椎间盘内注入细菌方法,制作椎间盘炎模型,并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早期手术治疗组和延期手术治疗组。比较这3种方法对兔椎间盘炎治疗的效果。结果:早期手术治疗组影像学表现为椎间隙变窄,后期出现椎间融合。组织学检查显示髓核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未见软骨终板破坏,细菌培养阴性。保守治疗组,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破坏及增生,椎间融合少见,细菌培养可见阳性。延期手术组影像学及组织学表现与保守治疗组相似,但细菌培养阴性。早期手术治疗组在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血沉降至正常时间方面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90.57,87.56,P<0.01),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6.97,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方法能迅速解除症状,治疗效果优良,是治疗术后椎间盘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