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1篇 |
免费 | 21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15篇 |
内科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33篇 |
外科学 | 437篇 |
综合类 | 249篇 |
预防医学 | 40篇 |
药学 | 96篇 |
中国医学 | 86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手术治疗62例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A 组),32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 A 组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腰痛 VAS 评分与 JOA 评分:术后各时点(术后1周和术后6、12、24、36个月)两组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治疗下腰椎病变3年随访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B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n=2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102.7±13.9min)及术中出血量(170.3±25.7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28.9±12.3min、191.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个月A、B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4%(14/15)和1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前后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腰椎退变导致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患者单纯椎管减压难以获得长期疗效,因为单纯减压被视为一种医源性的腰椎失稳,从而加重腰椎畸形,选用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减压植骨融合治疗此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目的:评价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手术治疗的18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48-80岁,平均62.2岁,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为28.6°,均采用后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 结果与结论:18例均得到满意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提高,植入后平均矫正角度为13.7°(6.0°-28.4°),无内固定失败及感染病例。提示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认为单纯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难以获得长期疗效,因为单纯减压被视为一种医源性的腰椎失稳,从而加重腰椎畸形。 目的:分析腰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半年随访矫正角度评价。 方法: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23例均采用腰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采用症状目测类比评估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SF-36调查问卷、腰椎冠状位Cobb角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矫正角度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Cobb 角治疗前平均(23.94±177;11.4)°;,治疗后平均(10.28±177;6.93)°;治疗后末次随访患者平均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优良率为83.33%;治疗后SF-36调查问卷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半年随访期间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融合器无移位,内固定无断裂,植骨融合率100%。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找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不同点。方法 :对 53例 6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史、影像学、术式及术后的并发症、疗效等回顾分析。结果 :老年人多间隙突出 50例 ,伴有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 35例 ,脊柱不稳 1 1例 ,并发其他病症 1 9例 ,2 9个病种 ,手术渗血较多 1 8例 ,有粘连 2 9例 ,硬脊膜破损 2例 ,术后脑脊液漏 3例 ,院内感染 1 2例。结论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症较多 ,手术难度较大 ,并发症较多。采用扩大开窗、神经根管减压、椎体后缘修整 ,后路融合方法 ,脊柱相对稳定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线锯法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颈椎管狭窄症发病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 ,颈后路减压术是其比较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 ,已往曾开展了全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及后路椎板开门成形扩大椎管术等 ,取得了一定疗效。我院自 1 997年 1 2月~2 0 0 1年 1 0月在“双开门” +中央植骨固定术的基础上 ,采用线锯法颈后路”双开门”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2 4例 ,疗效满意 ,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4例 ,男性 1 4例 ,女性 1 0例。年龄 38~75岁 ,平均 55.7岁。病史最短 4个月 ,最长 1 1年 ,平均 2年 6个月。有外伤史者 7例 ;无… 相似文献
7.
1993年 5月~ 2 0 0 3年 5月 ,我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932例 ,其中再手术 31例。笔者就再手术所见 ,结合随访结果及有关文献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疗效欠佳的几个常见原因。1 临 床 资 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1例 ,男性 1 8例 ,女性 1 3例 ;年龄 2 1~ 5 0岁 ,平均 相似文献
8.
马尾神经根松弛症诊断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马尾神经根松弛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开展椎管造影以来 ,发现马尾神经根松弛症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椎管造影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除具有腰椎管狭窄症的一般临床表现之外 ,椎管造影结果显示狭窄节段上方马尾神经根呈波浪状蛇形卷曲 ,甚至“环状”改变 ,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随访 ,除1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外 ,均完全恢复。结论 :椎管造影是诊断马尾神经根松弛症的有效手段 ,手术外围减压及神经根粘连松解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对其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特别是手术方式的意见目前尚不十分一致。我院自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2月共施行手术治疗本病 82例。笔者发现手术中的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加以探讨 :①骨质疏松与腰椎管狭窄 ;②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 ;③多平面狭窄的手术范围。现对此提出肤浅的见解 ,以供同道们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2例中男 38例 ,女 44例 ;年龄 42~ 71岁 ,平均 5 4.2岁。其中 42岁~ 12例 ,5 0岁~ 45例 ,6 0岁~ 2 5例 ,病程 6~ 2 9年 ,均为体力劳动者。1.2 临… 相似文献
10.
腰椎管狭窄所引起的腰腿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为解除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 ,手术方式较多最常见的是椎板切除 ,使椎管敞开 ,失去正常的管状结构。虽能达到减压目的 ,但也出现一些问题 ,如瘢痕形成[1] 、腰椎不稳定等[2 ] 。作者自 1995年 9月至 2 0 0 1年 8月采用腰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4 2例 ,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 ,男 30例 ,女 12例 ,年龄4 1~ 5 9岁 ,平均 5 1岁。手术节段 :一个椎板者 2 8例 ,两个椎板者 7例 ,三个椎板者 5例 ,四个椎板者 2例。有慢性腰痛者 38例 ,间期性跛行 3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