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0篇 |
免费 | 21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4篇 |
临床医学 | 185篇 |
内科学 | 5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98篇 |
外科学 | 506篇 |
综合类 | 393篇 |
预防医学 | 54篇 |
药学 | 194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32篇 |
肿瘤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53篇 |
2013年 | 139篇 |
2012年 | 182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评估骨填充网袋(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 ,BFMCs)临床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10月我院症状性椎体压缩性骨析的9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男38例,女52例,年龄53~80岁,中位年龄67岁,61例(78%)为单纯性压缩骨折,23例(17%)为转移瘤,6例(5%)为血管瘤。所有患者为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进行过保守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3天、1月、3月、6月疼痛评分(VAS法),并对伤椎高度及Cobb’ s角进行测量。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评估伤椎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两组均无骨水泥外渗漏,C组骨水泥椎体外渗漏5例,未出现临床症状。A、B、C各组组内术后3天、1m、3m、6m的VAS评分与术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前与术后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术后椎体中部及前缘椎体抬升百分比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C组与A、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obb’s角变化组内术后与术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术前与术后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组内术后与术前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治疗症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改善疼痛,抬升伤椎高度,后凸畸形矫正等方面具有满意效果,骨水泥椎体外渗漏率降低,为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非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经皮椎体成形术( PKP )手术患者,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30例新鲜骨折,对比PKP 手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nlog scale , 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纠正程度。结果:60例患者68个椎体经过PKP 治疗后,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 KP手术治疗非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行,可靠,安全,长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68例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椎弓根入路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填充量以及X线放射次数明显低于B组,A组渗漏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手术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且两组术前及术后24h、6、12个月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胸腰痛等症状明显缓解。结论:两种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疗效确切,单侧入路患者手术时间更短,X线放射次数少,双侧入路患者的手术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臂CT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110例OVCF患者实施PVP治疗,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在普通DSA引导下完成,B组62例在平板DSA C臂CT引导下完成,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1d和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高于B组,而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C臂CT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中的穿刺过程,准确评判骨水泥的分布和泄漏情况,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者50例,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并统计活动能力评分及腰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中柱高度高于治疗前(P<0.01),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腰背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较好地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其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s)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82例GCs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唑来膦酸组与对照组(各41例),唑来膦酸组予以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予以PVP联合利塞磷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椎体后凸角测定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后凸角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唑来膦酸组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I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唑来膦酸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Cs诱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其他椎体再发生压缩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的患者160例,对术后新发生的骨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3%的椎体新发骨折为相邻椎体的骨折,分析同一患者发生2次以上椎体骨折的病例,发现高龄、骨密度较低的患者发生2次以上椎体骨折的风险较高;将发生1次骨折和2次以上骨折的2组病例进行比较,发现骨水泥注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比例较大,其中高龄、骨密度较低的患者椎体再发骨折的风险更大,骨水泥渗漏到椎间盘的患者相邻椎体新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行PVP治疗,术后3 d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平均VAS评分为(6.9±2.3)分,术后3 d为(2.1±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DL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脊柱转移瘤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病灶骨折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弥散技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1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病灶椎体成形术,术后进行早期离床活动,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全部患者随访6~24个月,优秀率为91%,良好率为9%;无手术并发症及卧床并发症,无骨水泥毒副反应。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椎体压缩骨折病例83例,其中保守治疗41例,椎体成形术(PVP)42例,分析其疗效、并发症。结果 PVP组JOA评分及Cobb角均优于保守组;PVP组于保守组比较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症明显少于保守治疗组。结论椎体成形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能更有效的使老人恢复健康及行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