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0篇 |
完全免费 | 252篇 |
专业分类
外科学 | 237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192篇 |
2011年 | 250篇 |
2010年 | 195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197篇 |
2007年 | 164篇 |
2006年 | 158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胫骨平台骨折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55
现代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向是有限切开、直接或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辅助手术、经皮螺钉接骨板微创固定、环状和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临时跨越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与外固定器的联合使用或上述方法分期进行治疗。注重骨折治疗的同时,也注意关节韧带、半月板等组织的保护和治疗。对于开放性高能量双髁骨折可分期治疗,强调早期的关节面恢复,重点保护软组织,可行肌皮瓣移位修复保护创面,植骨可在二期进行。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移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以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间因前交叉韧带损伤行LARS人工韧带重建手术的18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膝不稳症状消失,前抽屉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良好。平均伸屈度0°~(130±10.2341)°。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平均积分由术前的(45.2±1.2315)分提高到术后的(85.5±2.3317)分,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恢复效果满意,特别适合于运动员的前交叉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对32例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在常规关节镜入路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后内侧、后外侧和跨后纵隔入路,进行滑膜全切。手术时强调对膝关节后内侧室和后外侧室病变滑膜的彻底切除,同时通过辅助切口切除关节外病变组织。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通过13~47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膝疼痛、肿胀、活动度以及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术后1年,2例有轻微疼痛,1例有轻度肿胀,均无关节积液;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43°±5.1°。最后随访时,23例行MR检查,1例在内侧半月板后角底面与胫骨平台之间的憩室内发现复发,影像学复发率为4.35%(1/23),但患者无主观症状;其余患者在MRI上无复发现象。术前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63.4±5.1)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35.6±4.7)分。最后随访时,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87.9±4.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6.3±5.6)分。3例患者因前十字韧带功能不全,于滑膜切除术后3~5个月进行了前十字韧带重建术。结论通过关节镜能够完成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滑膜彻底切除,有助于滑膜炎的治疗。关节镜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关节内损伤与关节镜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侯筱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30-33
关节内损伤指涉及关节结构的骨、软骨和关节内软组织包括韧带、软骨盘、滑膜等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由于其局限性常导致关节失稳和创伤性关节病变。关节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用于诊治急慢性关节损伤,随着关节镜手术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关节镜设备和器械的改进,关节镜更广泛地应用于诊断和治疗急性关节创伤、关节内骨与软骨骨折、关节内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肩关节损伤等方面。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999年 5月至 2 0 0 3年 10月 ,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 3 2例。术前 3 2例行肩关节X线片和肩关节MRI检查 ,其中 15例行肩关节造影检查 ,结果均证实为肩袖损伤。关节镜下发现肩袖附着处撕脱伤 5例 ,肩袖损伤2 7例。关节镜下行肩峰成形术 3 0例 ,小切口作肩峰成形术 2例。肩袖全层损伤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肩袖缝合术 2 2例 ,肩袖不完全性损伤在关节镜下作射频清理术 10例。结果 3 2例术后随访 6~ 3 2个月 ,平均 10个月。根据美国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估 ,优 2 2例 ,良 5例 ,可 5例 ,优良率达 84.3 7%。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肩峰成形和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具有操作安全简便、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练习和康复。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 :作者自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大流量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16例。结果 :随访 10~3 4个月 ,16例化脓性膝关节炎全部治愈无复发。随访关节功能结果优秀 13例 ,良好 2例 ,差 1例。平均治疗时间7 1d。结论 :根据化脓性膝关节炎不同病理改变时期 ,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损伤小 ,治疗时间短 ,恢复快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有限与广泛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 :评价和比较关节镜下有限和广泛清理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 1999~ 2 0 0 1年间治疗的 2 42例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分为两组 :A组 10 0例 ,119侧膝 ,行有限清理术 ,B组 10 0例 ,12 3侧膝 ,行广泛清理术。随访 3 0~ 48个月。结果 :采用吴海山综合评分体系对膝关节OA术前术后进行评分比较 ,不同术式的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75 %以及 74% (P >0 0 5 ) ,两组术前膝关节综合评分A组为 11 2± 4 2 ,B组为 12 1± 5 3 (P >0 0 5 ) ,术后 1年综合评分A组为 6 5± 2 1,B组为 7 0± 2 5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两组疗效维持时间A组 3 6± 1 4年 ,B组 3 3± 1 7年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有限清理术的手术时间平均 15min ,广泛清理术平均手术时间 40min ,术后平均恢复期分别为 3和 10d。结论 :对于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关节镜术下有限和广泛清理术是相似的 ,且疗效维持时间无差别。但有限清理术手术时间短且创伤较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Fulkerson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和Fulkerson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对35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髌骨支持带调整术,包括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同时进行Fulkerson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术前脱位次数3~16次,平均6次;初次脱位机制均为外伤。术后通过平均25个月(13~37个月)的随访,了解膝关节脱位复发、患膝主观症状以及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最后随访时,髌骨脱位无复发。8例仍有膝关节前侧疼痛,但疼痛均较术前有所减轻。手术前后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37.4±4.9)分和(92.1±5.3)分(P<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3.0±6.3)分和(93.2±6.1)分(P<0.01)。所有患者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初次脱位前和术后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分别为(6.9±1.1)分和(7.0±0.9)分。术后X线检查对比发现,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从术前的27.7°±7.9°改善为1.4°±8.1°(P<0.01),髌骨外侧面张开角从术前的-1.1°±7.4°改善为术后的11.8°±4.9°(P<0.01)。结论关节镜下进行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和外侧支持带松解,创伤小;结合Fulkerson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能够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防止复发,并有利于缓解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非手术治疗、关节镜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采用这三种方法治疗的213例(304膝)患者,依据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及Kellgren-Lawrance(K-L)X线分级标准不同进行分组,对治疗前后的ISO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3~62个月(平均20.6个月)的随访,K-L分级Ⅰ、Ⅱ和Ⅲ级且ISOA<14者,非手术治疗组和关节镜组治疗前后ISOA均有显著性差异;K-L分级Ⅲ级且ISOA≥14、Ⅳ级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组治疗前后ISOA有显著性差异.结论K-L分级Ⅰ、Ⅱ和Ⅲ级且ISOA<14者,应选择非手术治疗或关节镜治疗;K-L分级Ⅲ级且ISOA≥14、Ⅳ级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微创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利用关节镜及经皮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微创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4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关节镜监视下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47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置入逆行交锁髓内钉,术后不辅以其它外固定,第2天起即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6~8周后,根据骨痂生长情况考虑逐渐负重直至弃拐。结果所有患者获7~21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所有伤口均甲级愈合,无关节感染。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1~18周,平均13.2周。根据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优23例,良17例,可7例,优良率为85.1%。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远端骨折可最大限度减少对关节的干扰,使骨折治疗达到微创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