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359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31篇
口腔科学   408篇
临床医学   555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593篇
综合类   1040篇
预防医学   10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36篇
  3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保留足趾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手指关节炎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9~53岁,平均31.7岁;示指3例,中指6例;掌指关节(MP)关节炎4例,近侧指骨间关节(PIP)关节炎5例;均为创伤后继发的手指关节炎.采用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跖趾或趾骨间关节移植进行治疗,同时将受区废弃关节(7例)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2例)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长度,供区创面均直接关闭.术后观察手指和足趾骨折愈合情况、外形、移植关节活动度(ROM)、术后供区愈合情况和行走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本组术后9例移植关节全部成活,1例足部供区行髂骨植骨微型钢板固定,术后1周伤口不愈合,考虑为内固定物排异反应,予拆除钢板改克氏针交叉固定,2周后创口顺利愈合.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6.3个月.手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0周,平均8.3周,手指外观及功能良好.移植后的MP活动度为50°~75°,平均65.3°,PIP活动度为10°~85°,平均60.6°.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足趾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12周,平均10.2周,所有患者足趾外形良好,行走功能正常.2例取髂骨患者供区仅残留一条线形瘢痕,无疼痛、麻木等不适.结论 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同时应用受区废弃关节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不仅能恢复手指关节的正常结构,使关节具有良好的功能,而且能保留足趾外形与功能,减少供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 肱骨距:为肱骨头下方内侧壁的一段骨皮质区域,位于肱骨头下内侧及背侧区,该区域含有较多的骨小梁,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时常累及肱骨距,而“距螺钉”放置在该区域能支撑肱骨头,维持内侧柱稳定。肱骨距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因此很好的理解肱骨距的重要性及了解肱骨距粉碎的形态对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非常重要。 内侧柱支撑:肱骨近端骨折常伴有肱骨距粉碎,Philos钢板固定后,容易出现肱骨头坏死、螺钉穿出关节面等并发症,通过使用特殊的距螺钉置入肱骨距区域或使用同种异体腓骨髓内支撑,能给肱骨近端内侧柱提供有效支撑,防止术后肱骨头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的保头治疗是创伤骨科的难点,而如何获得内侧柱支撑是近年研究的热点。 目的:总结肱骨距的一般概念、临床意义及作用、常见的损伤原因、钢板固定治疗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肱骨距的认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4至2019年万方、知网、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肱骨近端内侧壁治疗及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Philos,infermedial screw,calcar screw,fibularallograft,middle support”,中文检索词为“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距,内侧柱,钢板,腓骨移植”,同时对文章中参考文献进行人工检索。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51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①目前对于肱骨距的范围定义仍不明确,累及肱骨距的骨折目前无统一的分型标准,X射线片显示的肱骨距损伤模式常常与骨折实际情况不符,累及肱骨距的骨折往往是复杂的骨折。临床医师对肱骨距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是引起肱骨距损伤和未能得到很好修复的主要原因;②钢板治疗仍是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对于“可修复性内侧壁”,根据肱骨距损伤情况决定重建内侧柱方式,使用距螺钉、同种异体腓骨髓内植骨、骨水泥增强、内侧钢板都是可行的方法,术中实现内侧壁解剖复位、获得内侧柱的有效支撑能帮助减少术后并发症,而内侧钢板的使用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肩袖修复对内侧柱支撑也是至关重要的;③肱骨距的范围需要达成统一的观点,充分了解肱骨距的重要性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至关重要。术前应详细了解肱骨距的骨折模式,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术中实现内侧壁的解剖复位、获得内侧柱的有效支撑可减少骨折术后并发症,术中肩袖的良好修复也是患者取得较好功能很重要的一环。 ORCID: 0000-0002-5163-1529(徐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证明后路患椎间短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骶椎结核的可行性,并探讨其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04例诊断明确、脊柱后凸畸形35°,符合纳入标准的单节段腰、骶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先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同期或二期进行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髂骨支撑植骨融合术。其中短钉组104例,选用长20~35 mm的短椎弓根钉置于患椎椎弓根。如1个患椎剩余骨质1/3,而另1个患椎剩余骨质1/3,则行短钉、常规螺钉固定。长钉组:常规椎弓根螺钉置于患椎相邻的正常椎骨中,固定范围跨越患椎上、下各1个正常间隙。所有患者均采用四联化疗方案。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62.1个月。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治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植骨平均愈合时间,短钉组4.3个月,长钉组4.6个月,Cobb角矫正度及丢失率2组分别为13.26°±3.76°,6.22%和16.35°±2.63°,5.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与C反应蛋白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2年生活、工作基本恢复正常。短钉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长钉组好。结论腰、骶椎结核后路患椎间短椎弓根钉固定、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术具有仅融合、固定病变节段,保留相邻正常的脊柱运动单元功能,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本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ACDF组(A组,30例)和显微镜辅助ACDF组(B组,30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32.5±8.9)min,B组为(137.0±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13.6±8.0)m L,B组为(93.7±5.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7.37±1.73)d,B组(6.63±1.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JOA评分为6.60±1.21,术后12个月为13.83±0.91,改善率为(69.72±7.66)%;B组术前JOA评分为6.87±1.46,术后12个月为14.23±1.17,改善率为(72.51±11.26)%。A组和B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ACDF和常规ACDF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显微镜辅助ACDF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后路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本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患者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采用下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和疗效评价;通过手术前后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度的比较,了解患者手术治疗的侧凸矫正率和腰椎前凸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ODI术前(52.30±13.65)%、术后(9.62±6.41)%,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改善率为81.6%。32例患者中,24例疗效为优,6例疗效为良,2例疗效为可,术后疗效评价的优良率为93.8%。患者冠状位Cobb角术前21.99°±8.97°、术后6.84°±5.32°,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矫正率为69.0%。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术前13.80°±15.99°、术后24.95°±12.86°,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理想,术后疗效满意。手术的关键是彻底减压、正确选择融合节段、重建退变节段椎间高度、矫正前凸减少和后凸畸形、纠正椎体侧方移位和侧凸畸形以稳定椎体。  相似文献   
7.
杨光  杨晓迪  王刚  杨晨  谷贵山 《中国骨伤》2015,28(12):1099-11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髁支持钢板合并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植骨采用自体髂骨+腓骨治疗64例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植骨形式为骨块与骨条相结合。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40(26±2.7)个月。64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2(8±1.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0°~121°(102°±5.3°)。参照Merchan膝关节功能标准评价:优34例,良23例,一般6例,差1例,优良率达89.9%。结论采用髁支持钢板合并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股骨远端C3骨折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自体同源骨移植治疗根尖周病骨缺损的效果。18例患者在行根尖刮治术同时接受自体同源骨移植,自体同源骨来自上颌梨状孔边缘骨。随访结果表明:术后局部反应较轻,骨缺损修复较快。术后6个月根尖肉芽肿的治愈率为100%;根尖囊肿的治愈率为92.31%。提示自体同源骨移植是根周手术较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移植分为自体、异体和异种骨移植三种。三者中,自体骨是最理想的骨移植材料。但自体骨移植的缺点是:增加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继后,许多学者对骨髓的成骨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众多实验表明:骨髓与骨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诱导和成骨能力,能促进新骨的生长和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