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8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有/无糖尿病的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的差异。  方法  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单次股神经阻滞麻醉,术后均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analgesia, PCIA),若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4分时,则口服羟考酮5 mg镇痛。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4 h、1 d、2 d、3 d、4 d、5 d静息/运动状态VAS评分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泵内药物用量、口服羟考酮剂量。记录PCIA使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共117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KOA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糖尿病组49例、非糖尿病组68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 h、1 d静息/运动状态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组术后2、3、4、5 d静息/运动状态VAS评分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4 h内镇痛泵用药量、术后1 d口服羟考酮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组术后2、3、4、5 d口服羟考酮剂量及术后24、48 d内镇痛泵用药量多于非糖尿病组(P均<0.05)。两组PCIA使用期间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结论  糖尿病可加剧KOA患者TKA术后(术后2~5 d)急性疼痛,增加早期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2.
李宗师  王云  康志宇  尤文阳 《北京医学》2021,43(12):1171-1174,118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平面和前锯肌下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RISS)联合阻滞与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用于肋骨骨折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市延庆区医院非手术治疗的单侧肋骨骨折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药物组(M组)、RISS阻滞组(R组)和ESP阻滞组(E组)3组.M组使用镇痛药物治疗,R组和E组行区域阻滞联合镇痛药物治疗.记录镇痛治疗前(T0),治疗后30 min (T1)、4 h(T2)、8h(T3)、12 h(T4)、24 h(B)、48 h(T6)静息时及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24h及48 h追加镇痛药物总量,记录不良反应及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3个月和6个月时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静息时的VAS,T1、T2、T3、T4、T5时R组和E组均较M组低(P<0.05),T6时E组较M组低(P<0.05);活动时的VAS,治疗后各时点R组和E组均较M组低(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和48h追加镇痛药物总量R组[10.0(5.0)mg和10.0(10.0)mg]和E组[5.0(5.0)mg和5(10.0)mg]明显少于M组[10.0(0.0)mg和15.0(10.0)mg],且R组和E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R组和E组有静息痛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1例(4.0%)和0例(0.0%)比9例(33.3%)],E组有活动痛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6例(23.1%)比14例(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各组患者静息痛和活动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SS联合阻滞与ESP阻滞镇痛技术都可明显降低肋骨骨折患者静息时和活动时的疼痛强度,降低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提高镇痛满意度,超声可视化使其操作简单安全,皆可作为多模式镇痛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48岁,160cm,43kg,ASAⅢ级。患者肾功能异常病史18年,肾脏穿刺活检提示"囊性肾小球病变,巴特综合征"。低钾血症病史18年,口服氯化钾缓释片治疗,血钾控制在3.0~3.5 mmol/L。自诉血钾最低至2.1mmol/L,伴有肌肉无力的症状。5年前曾因低钙血症发生全身抽搐,给予钙剂治疗后缓解,后间断口服氯化钙治疗,血钙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4年前因宫外孕行全麻下腹腔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用于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麻醉中通气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患者60例,年龄24~82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喉罩(LMA)组和气管导管(ETT)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模式,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前与置入完成后即刻及气管导管/喉罩拔出前及拔出后即刻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RR为12次/min、I/E为1∶1.5条件下使实际潮气量(VTE)达到7 ml/kg时的预设吸气峰压(Pinspired)值以及术中胃肠减压引流瓶容量的增加。结果所有患者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顺利且能够满足手术通气要求。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后及拔出后即刻ETT组的MAP及HR明显高于LMA组(t=6.927、2.471、4.033、3.185,P=0.000、0.016、0.000、0.002),气管导管/喉罩置入后与置入前即刻及拔出后与拔出前比较仅ETT组MAP及HR明显增加(t=2.916、2.965、2.171、2.484,P=0.026、0.016、0.000、0.025);PCV模式下RR为12次/min、I/E为1∶1.5条件下,当VTE达到7 ml/kg时LMA组Pinspired值明显低于ETT组(t=3.046,P=0.004);二组患者术中胃肠减压引流瓶容量的增加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时咽喉疼痛不适发生率LMA组明显低于ETT组(χ2=4.32;P=0.038)。结论食管引流型喉罩较气管导管对循环影响小,通气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满足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麻醉的通气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1):117-120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技术是在超声引导下直接将药物注射于外侧弓状韧带上的腰方肌前侧, 药物更容易进入低位胸椎旁间隙, 避免了传统QLB的许多弊端, 为腹部手术的术中和术后镇痛提供了一种更优的选择, 在临床麻醉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超声引导弓状韧带上QLB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是监测并诊断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1]。学习TEE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熟练掌握TEE技术至关重要[2-3]。既往的培训和学习方式一直处于“传—帮—带”模式,学习曲线长,且心脏的解剖结构还需学员具备立体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学科已经或正在建立和完善自身的教育培训模式,但是,仍然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培训大纲。因此,如何对无超声基础的麻醉医师进行高效率的教学成为难点,培训效果无法保证难度,使得TEE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比较TEE模拟器教学与传统临床实践麻醉科医师TEE教学培训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伴随着大力倡导成分输血,新鲜冰冻血浆(FFP)的需求日益增多。FFP是补充血容量、纠正患者凝血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的重要物质,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大约50%左右的FFP在凝血障碍的危重症患者中预防性使用。在有创操作前预防性使用FFP的作用有限,不仅没有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风险,而且增加了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对于脓毒症、失血性休克等危重症患者,尽早应用FFP进行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全文拟从FFP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目前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内容作一总结,以期为临床中FFP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术中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PND)的影响。方法 不停跳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2例,男59例,女23例,年龄55~85岁,BMI 18~29 kg/m2,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和TEAS组(n=40)。所有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术前在患者的内关穴、合谷穴、大椎穴贴上特定电极片,连接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照组电流设置为0 mA,TEAS组电流设置为患者可以忍受但不致疼痛的最大水平,电刺激持续时间为手术开始至术毕。于术前1 d(T0)和术后7 d(T4)时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一套组合的测试量表,根据Z-计分法评估患者是否发生PND。于T0、术后5 min(T1)、术后1 d(T2)、术后3 d(T3)时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S100β、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浓度。记录电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组神经心理学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时TEAS组MMSE和HV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EAS组PN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0.0%)vs 17例(40.5%),P<0.05]。T0时两组血清TNF-α、IL-1、IL-6, S100β、MDA和T-AO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TEAS组TNF-α,IL-1和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3时TEAS组IL-6和S100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同时点T-AO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一例电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