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皮质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按照非劣性检验标准估算样本量,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并平均随机分配到CBT组与PS组,分别进行后路腰椎减压单节段CBT螺钉固定与PS固定椎间融合术,经过至少2年随访。主要观测指标为椎间融合率;次要观测指标为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背与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n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与组内对比分析。结果:最终CBT组共有58例、PS组56例完成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吸烟状况、体重指数、骨密度及手术节段分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CBT组45例(77.59%)、PS组42例(75.00%)患者实现了椎间融合,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745)。每组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VAS评分、ODI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CBT组的ODI及JOA评分均优于PS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的ODI及JOA评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均优于PS组(P<0.05)。两组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相似。术后CT显示螺钉误置,CBT组发生率为2.16%(5/232枚),PS组为1.34%(3/224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24)。CBT组共有2枚螺钉(0.89%)出现松动并在CT扫描图像上出现移位,发生率低于PS组(10/224,4.46%)(P=0.034)。CBT组58例患者中共有3例(5.17%)出现并发症,PS组56例患者中共有9例(16.07%)出现并发症,PS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41)。结论:CBT螺钉固定在合并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单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时可获得较PS固定更加优秀的短期功能恢复,以及相似的临床效果和椎间融合。CBT螺钉固定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人群的手术治疗是较PS内固定有效且更优的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锚钉组和髌骨下极切除组各2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逐层切开分离显露骨折断端,分别采用带线锚针和髌骨下极切除术治疗,术后常规抗感染及合适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锚钉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 0%,明显优于髌骨下极切除组的80. 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5.6±1.3)个月,未见血管及神经等损伤,其中锚钉组于术后第7天出现1例锚钉松动脱出,经二次手术置入2枚锚钉固定,术后一期愈合. 髌骨下极切除组出现屈膝困难3例,髌股关节炎4例,后期行保守治疗. 结论: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保留了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有效的恢复了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腰骶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肌力下降,间歇性跛行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且近年来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该病主要MRI表现为椎间高度下降≥40%,和/或至少以下2项改变:Modic改变Ⅰ型和/或Ⅱ型、椎间盘后高信号区、T2像暗/黑髓核[1]。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熟练,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相似文献   
4.
<正>硬脊膜破裂(incidental durotomy,ID)是脊柱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脊柱手术硬脊膜破裂的整体发生率为1%~17%[1]。其中腰椎手术硬脊膜破裂发生率最高,Kalevski等[2]报道其发生率为12.66%。早期、准确的诊断是成功处理的关键。在硬脊膜破裂的治疗方面缺乏系统的治疗原则,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增多[3]。笔者就脊柱手术硬脊膜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椎旁肌肉减少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PKP治疗1年内发生AVCF的OVCF患者的272例患者资料,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2例患者被选为AVCF组,对照组为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PKP治疗1年内未发生AVCF的OVCF患者,根据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首次PKP治疗的节段,与AVCF组中的每例患者进行严格的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患者术前进行腰椎MRI检查,在MRI上测量L3和L4水平椎旁肌(paravertebral muscle,PVM)[多裂肌 (multifidus,MF)、竖脊肌(erector spinae,ES)、腰大肌(psoas,PS)]总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功能横截面积 (functional cross-sectional area,FCSA),计算CSA椎体指数、FCSA椎体指数。在矢状位重建CT图像上获取L5 CT值为术前椎体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在X线片上测量后凸角(kyphotic angle,KA)、椎体前后壁高度(anterior-to-posterior body height,AP)比值,记录有无骨水泥渗漏入椎间盘等。采用t检验、ROC曲线分析、Delong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PKP术后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L3和L4水平,AVCF组MF、ES、PVM和PS 的平均CSA、FCSA及FCSA椎体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long检验显示L4水平ES(0.806 vs 0.900)和PVM(0.861 vs 0.941)的FCSA椎体指数对于预测AVCF的AUC大于L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4水平PVM的FCSA椎体指数,其AUC为0.941(P<0.001),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 90.5%。单因素分析显示AVCF组中患者BMD低于对照组 (93.55±14.99HU vs 106.31±10.95HU);术前后凸角大于对照组(16.02°±17.36° vs 12.87°±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4水平PVM的FCSA椎体指数减少(OR 0.830;95%CI 0.760~0.906)和BMD降低(OR 0.928;95%CI 0.891~0.966)是PKP术后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4椎旁肌肉减少是OVCF患者PKP术后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钩钢板治疗Neer II型锁骨骨折术后锁骨中段骨折的潜在危险因素。 方法在2009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有294例患者使用了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并符合入选标准,其中279例术后未发生锁骨中段骨折的患者(对照组)、15例发生了术后锁骨中段骨折的患者(并发症组)。本研究收集了患者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骨折患侧、体重指数、吸烟情况、最内侧螺钉的种类、是否由住院医师作为术者进行手术、术中钩钢板是否进行了塑型、钢板的孔数、钩的深度、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和发生时有无第二次创伤。本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对所有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对照组和并发症组间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高龄患者在使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后,更容易出现锁骨中段骨折(OR= 3.478; 95% CI : 1.719~15.407; P= 0.003)。 结论患者高龄可以显著增加钩钢板固定后锁骨中段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是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自2019年12月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发现多例NCP患者以来,NCP已蔓延至全国。感染患者数量逐渐增加,随着疫情的发展,患病人数还会不断增加。这些特殊人群发生骨科疾病需要骨科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也与日俱增,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骨科手术时的交叉感染是一项重要的防护工作。因此,如何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骨科手术治疗防止交叉感染也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基于本院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防护救治经验,结合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诊治指南规范,介绍骨科手术时医务人员要采取的防护措施和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自然人群膝关节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内翻或外翻,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全膝关节置换机械学对线技术并没有充分尊重这种生理变异,而把下肢中立位对线作为对线目标。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膝关节置换较低的术后满意率相关。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一种更为尊重自然膝关节解剖形态的对线方式——运动学对线,由于该方法可能有助于减少术中软组织松解,改善膝关节术后功能并提高病人的满意率,所以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作者医院是国内最早使用个体化截骨导板进行运动学对线膝关节置换的单位之一。本文总结了该技术的术前规划、手术技巧和陷阱、相关理论以及临床和实验室证据等方面内容,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运动学对线技术。  相似文献   
9.
2015年5月17日,国际骨髓瘤基金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外科专家委员会成立及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际骨髓瘤基金会主席、著名骨髓瘤专家、D-S 分型人创立者 Brian GM Durie 教授亲自为各位委员颁发证书并作了简洁发言。Durie 教授说他很高兴在中国看到了有关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外科治疗的专著,迄今为止,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外科治疗的专著。骨髓瘤骨病随着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步,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已经提高了很多,欧洲患者中位生存期已经达到60个月。随之而来的是骨相关事件随之增多,如何更好地治疗这些骨病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问题之一。外科治疗是重要的解决方法,但目前相关研究很少,尚没有相关的专家共识或指南发布,希望中国外科专家能够在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的组织下尽快开展工作,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完善术后疗效评价等。同时指出,多学科合作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除了国际交流、新药研发、评估体系建立,血液科、骨科、放疗科、病理科医生的团队合作攻关是未来诊治的方向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操联合牵引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运动操治疗,4周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腰椎活动度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3、4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IL-1β、TNF-α及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前屈、后伸、侧屈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遵医治疗、康复运动、定期复查、治疗效果及治疗形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运动操联合牵引能减轻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腰椎活动度,且两种方法干预能降低机体炎症瀑布联级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