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天昊  金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10):1036-1039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1例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结合Pubmed数据库文献,分析该病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 结果 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危害极大,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海绵窦瘘,治疗难度增加。血管腔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是首要和推荐方法,同时可达到海绵窦瘘微创治疗的目的。 结论 脑血管造影可完善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诊断,随后的血管腔内介入栓塞可为该病提供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引导微弹簧圈定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拟诊肺癌患者肺部额外小结节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11例拟诊肺癌患者的肺部额外小结节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术前定位.微弹簧圈前端位于靶病灶旁,尾部留置于胸膜表面.之后24 h内行VATS切除,进行肺部主要病灶与额外靶病灶的手术及病理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切除.结果 VATS成功切除术前定位的11个肺小结节病灶(直径4~15 mm),9个病灶的定位用微弹簧圈留尾于肺脏层胸膜表面.定位操作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另外切除包含11个肺部主要病灶的16个肺内病灶,获得肺内病灶全面的手术及病理评估结果.结论 微弹簧圈术前定位方法为VATS完成切除并评估拟诊肺癌患者肺内多发病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支架成形术治疗横窦狭窄继发搏动性耳鸣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窦狭窄已经被证实与部分搏动性耳鸣、颅内压增高症以及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1997年,Mathis等[1]首先报道l例应用支架治疗源于静脉窦狭窄的耳鸣患者,此后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现报道应用支架成形术成功治疗横窦狭窄继发颅内高压及搏动性耳鸣患者l例.  相似文献   
4.
随着技术与材料的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疾病(LEAD)的主要手段,但中远期疗效尚不理想,对于选择介入治疗策略亦缺乏相应规范化指导。当前应继续推进介入器械改进与创新,以解决现有介入治疗策略存在的问题;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为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介入治疗的LEAD现状与挑战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原发病为胆道闭锁接受肝移植、术后后发生PVS的患儿14例,均经门静脉造影证实,并接受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或)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14例患儿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 14例患儿共进行23次血管内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82.61%(19/23)。10例患儿经1~2次球囊扩张治疗后治愈,4例患儿球囊扩张治疗后,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后未发生狭窄。14例患儿均未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PVS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口服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TACE联合口服阿帕替尼250 mg/d治疗的2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影像学中最新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回顾性分析联合治疗1个疗程(平均约28 d)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3例(14.3%),部分缓解(patial response,PR)6例(28.6%),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23.8%)。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1.9%,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ate,ORR)为38.1%。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2例(9.5%)。2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乏力17例(94.4%),胃肠道症状14例(66.7%),手足综合征4例(19.0%),血压升高4例(19.0%),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头痛头晕、蛋白尿等。   结论  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近期效果满意,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需给予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1概述梗阻性黄疸指由胆道内或胆道邻近部位的良、恶性病变阻碍胆汁经由胆道流入十二指肠,引发胆道内压力增高,胆汁由肝细胞和毛细胆管逆流入血窦、窦周,使血中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常见病因为胆管癌、胆囊癌及胰腺癌等,原发与转移性肝恶性肿瘤及转移淋巴结等也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因。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前应明确病因,并与可能导致黄疸的癌前病变(如胆管乳头状瘤)及良性病变(如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相鉴别;如难以明确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腹部感染的影像学特点. 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6例AIDS患者分别为AIDS合并腹腔淋巴结核、脾结核、肠结核、腹膜后马尔尼菲青霉菌病、阿米巴肝脓肿、化脓性胆管炎,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CT影像资料. 结果 腹腔淋巴结核表现为腹腔内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影,中心为低密度,边缘环形强化,脾结核患者脾内散在分布小结节状低密度病灶,肠结核表现为肠壁增厚,管腔狭窄.阿米巴肝脓肿患者肝内囊性病变,边缘强化,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肝内、外胆管扩张,管壁增厚,管腔内积气.马尔尼菲青霉菌患者腹膜后多组肿大淋巴结,局部融合成团块. 结论 影像检查是发现和评价AIDS腹部合并症的有效方法,可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依据,定性诊断有赖于穿刺活检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对射频消融治疗后单发肝细胞癌(HCC)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中经射频消融治疗单发HCC患者,根据肝纤维化评分(FS)将其分为0~4分组(FS 0~4分组)和5~6分组(FS 5~6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FS 0~4分组比较,FS 5~6分组患者中位病因特异性生存期(CSS)下降(33个月vs 22个月,P<0.001)。FS 5~6分(P<0.001)、伴血管侵犯(P=0.041)、AFP升高(P=0.042)及肿瘤长径>3 cm(P=0.026)是CSS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纤维化是影响射频消融治疗后单发HCC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视辅助肺结节胸腔镜切除术(VATS)术前定位微弹簧圈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肺结节患者(160个结节),均于VATS切除结节前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统计定位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60例结肺节均以微弹簧圈成功定位,术中26例出现气胸,37例发生肺内出血,未见空气栓塞。所有患者于次日接受VATS,术中均未发现微弹簧圈移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位(P=0.04)、结节距胸膜距离(P=0.03)及穿刺次数(P<0.01)与微弹簧圈定位术后发生气胸相关,结节距胸膜距离(P=0.03)与微弹簧圈定位术后发生肺内出血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位、结节距胸膜距离及穿刺次数是微弹簧圈定位术后发生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节距胸膜距离则是肺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肺结节VATS术前微弹簧圈定位可出现气胸和肺内出血,前者与结节距胸膜距离、患者体位及穿刺次数相关,后者仅与结节距胸膜距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