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腰椎间盘MRI局限性高信号区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38例伴有HIZ的腰椎MRI资料。对11例16个伴有HIZ的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D)。立体定位HIZ并对照分析CTD与MR图像。结果腰椎间盘HIZ在MR矢状位图像呈点状(14.36%),圆形(58.01%),长椭圆形(17.13%)或逗点状(10.50%),其中圆形最常见。轴位像为线样或梭形,与CTD显示的环状破裂一致。本组HIZ均位于腰椎纤维环外缘。73个椎间盘的HIZ与椎间盘内破裂征象同时出现,1个椎间盘HIZ位于突出物下方。51个腰椎间盘矢状位图像的2个或3个相邻层面同一位置出现HIZ。CTD Dallas Ⅲ级者疼痛诱发试验多为阴性(6/7),IV级者多为阳性(8/9)。结论腰椎间盘HIZ代表椎间盘纤维环中与放射状破裂相连的环状裂隙,临床多见于椎间盘突出前的椎间盘内破裂。矢状位连续多层面HIZ提示裂隙较长,复制性疼痛发生几率高。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发生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发生与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腰椎MRI资料。对HIZ进行立体定位并分析其发生与分布规律。采用SPSS 1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HIZ发生率46.7%(前缘21.5%,后缘31.7%),共650个。其中,左侧238个(36.7%),右侧220个(33.8%),无明显侧别差异(x^2=1.0922,P〉0.05)。下缘446个(68.6%),明显多于中部及上缘。HIZ好发节段为L3.4~L5S1,可单发或多节段同时发生。其中,前缘HIZ多见于L2.3和L3.4椎间盘,后缘HIZ好发于L4.5和L5S1水平。[结论]腰椎间盘HIZ发生率较高。常见于椎间盘后缘、下缘和下腰椎。可单节段发生,亦可同时发生于多个节段。  相似文献   
3.
4.
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的心理学特征及术中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术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6例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测验。术中发生疼痛后依次进行心理干预和药物镇痛,并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和药物治疗后采用数字疼痛量表(NRS-10)测定疼痛程度。使用SPSS1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和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1)。经心理干预完全缓解5例(2.31%),有效缓解63例(29.17%)。所有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疼痛均缓解。术前SCL-90评分中躯体化、焦虑和恐怖3项因子分与心理干预前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控制方式,可部分缓解肝癌介入术中疼痛,对药物治疗具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5.
布-加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误治率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避免病人发生不可逆肝硬化的关键。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布-加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诊断归根结底是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血管通畅度的诊断,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相结合可以准确显示血管改变以及肝实质病变,并能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加强防护措施后护理人员针刺伤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针刺伤状况,探讨现行防护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对2007年8月-2008年7月167名护理人员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37人发生针刺伤389次,平均约2.33次/人;1~5年护龄组和护士职称组的针刺伤发生频率最高;发生针刺伤的主要操作环节有拔针、加药和分离针头,发生率分别为33.9%、29.3%和24.7%,刺伤后仅少数护士规范地进行处理;77.3%的针刺伤者感到紧张和恐惧;167人中,76.6%认为自己了解预防与刺伤后处理措施,但仅24.6%可正确复述针刺伤后处理方法,两者一致性差(κ=0.180)。结论现行防护措施对职业性针刺伤有一定的防护价值,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较弱,加强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是进一步降低职业性针刺伤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和腰骶部移行椎对腰椎间盘再突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193例,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初次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包括有腰骶部移行椎患者111例和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82例;对照组220例,选取同期健康查体的无症状人群;腰椎间盘再突出组33例,选取2004年4月至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再突出患者,包括有腰骶部移行椎患者18例和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15例。分别对三组行影像学检查,统计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和类型,观察椎间盘突出部位与腰骶部移行椎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对照组和腰椎间盘再突出组的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分别为:57.51%、51.82%和54.55%,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4,P〉0.05)。其中CastellviⅠ型的发生率分别为38.86%、45.00%和36.36%,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01,P〉0.05);Ⅱ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2.95%、4.55%和15.1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9.35,P〈0.01),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腰椎间盘再突出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2,P〉0.05);Ⅲ型的发生率分别为5.18%,2.27%和0,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92,P〉0.05);Ⅳ型的发生率为0.52%、0和3.03%,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5.94,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腰骶部移行椎患者L4~5节段突出71.17%、L5~S1节段突出26.13%,分别与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L4~5节段突出48.78%、L5~S1节段突出47.56%,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0.00,P〈0.01;χ2=9.49,P〈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Ⅰb和Ⅱa型腰骶部移行椎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以L4~5多见,分别为30.63%和12.61%,与L5~S1节段发生率为11.71%和1.80%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1.90,P〈0.01;χ2=15.20,P〈0.01?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儿童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穿刺是最主要的医源性致痛原因之一。由穿刺引起的疼痛可对患者尤其是儿童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干扰心理和情感的成熟,加重儿童对治疗的恐惧,影响病情的进展,提高儿童成年后慢性痛的发生几率等[1,2]。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心理压力,减轻疼痛。其中,认知和催眠疗法已  相似文献   
9.
张玉森  王子轩 《针刺研究》2011,36(5):373-376
目的:探讨温针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增效作用。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90)和对照组(n=89)。治疗组在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后第2天行温针疗法,穴取足三里、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内膝眼、犊鼻、鹤顶,每天1次,共治疗25次;对照组仅行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5周各进行1次膝关节运动功能评价并计算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采用关节炎影响评定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周和5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步提高(P<0.001),治疗有效率亦相应升高。治疗后,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前者治疗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