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扎的主要目的是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减少污染[1]等,不仅要求敷料包扎伤口牢固、有效,还要求包扎方法简便、易操作,适于参战人员实施自救、互救[2]。为了满足以上的要求,我院新近研制了一种弹力加压敷料(专利号201220463885.5),专门用于战伤包扎。其操作步骤简单、快捷,并且包扎创面牢固[3],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初步探讨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资料完整的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或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开始治疗时选择保守方法治疗的5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54例患者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方式,需要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抗结核治疗时间9~18个月,服药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查判断病灶愈合、脊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根据疗效情况调整治疗疗程.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3.0±0.8)年.结果 54例患者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病灶愈合,其中45例局部疼痛消失,4例轻微背痛,不需服用止痛药物;49例患者中的32例X线或CT片显示椎间骨性融合,17例显示纤维愈合;49例脊柱局部后凸角度平均增加(5.5±0.8)°;47例ESR、CRP下降至正常范围(正常标准:男性ESR<15 mm/1 h,女性<20 mm/1 h;CRP<5 μg/L);18例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等治疗恢复正常.54例患者中5例分别因为治疗期间疼痛加重、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或后凸畸形明显加重而选择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局部疼痛不严重、不伴畸形或神经损害、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脊柱结核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脏移植术后引发手术切口侧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电生理评估与诊治方法。方法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7—02/2003—01的同种异体肾移植473例患者术后术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1例,根据患者主诉及物理查体,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协助,明确诊断,行局部物理治疗及封闭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全部行CSEP检查,患侧P1N1波的潜伏期分别为(19.05&;#177;0.55)ms、(37.25&;#177;1.55)ms,健侧9为(12.40&;#177;1.05)ms、(37.25&;#177;1.55)ms,差异具显著性意义,证实为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经保守及手术治疗,均于半年内恢复,无后遗症。结论 肾移植术后术侧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CSEP检查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手术中牵拉、压迫、低温可能是并发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正常与退行性变(简称退变)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的观察,探讨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蛋白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开鲁县医院2002-12/2003-12经手术切除的人退变椎间盘12例及正常椎间盘10例组织细胞的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①凋亡指数判定:以平均100个细胞核中含凋亡细胞个数为凋亡指数。②形态学变化判定: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③平均吸光度值测定。结果:①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指数:正常组为24.897±3.620,退变组为49.232±3.440。②椎间盘髓核阳性细胞百分比:正常组Bcl-2为(31.440±4.150)%,Bax为(29.372±2.588)%;退变组Bcl-2为(18.239±2.470)%,Bax为(52.349±3.764)%。③椎间盘髓核细胞内免疫反应产物的平均吸光度值:正常组分别为0.183±0.010,0.203±0.012,0.169±0.005;退变组分别为0.152±0.003,0.310±0.008,0.262±0.014。④两组间凋亡指数均值,Bcl-2和Bax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减少是通过凋亡的形式实现的,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增高,Bcl-2表达降低。Bcl-2和Bax参与了髓核细胞凋亡的过程并在促进和抑制凋亡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措施。方法对7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疗效进行分析,采用膝关节恢复评分标准(HS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改善,患者术前有无并发症、术前关节疼痛和功能评分值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P<0.05),手术疗效与年龄、性别、病因诊断等无关。结论康复治疗会使高危患者近、远期疗效有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参与的复杂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发病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最常见的骨代谢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通过研究最终明确骨质疏松的直接病因;发现敏感的遗传标记,预测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开发药物防治骨量丢失并逆转骨质疏松。但是其相关基因尚未明确,这也是慢性疾病普遍存在的难题。本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的综述,探讨这些基因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移乘训练(床-轮椅)对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入住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微创科室的脊柱结核患者,年龄范围为60~70岁,并采取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共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将入院时间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后进行常规床上功能锻炼,术后16d佩戴支具进行负重站立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床上功能锻炼基础上,术后第3天在患者生命体征良好的情况下,由医生和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移乘(床-轮椅)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指标,以及躯体活动能力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后2周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分别为[(39.51±3.51)g/L、(122.11±10.14)g/L、20.16±2.84],优于对照组[(36.33±3.43)g/L、(115.29±12.61)g/L、18.57±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0、2.67、2.54,P值分别为0.000、0.009、0.013)。术后2周观察组能够经常步行的患者有28例(70.0%),高于对照组的17例(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 P=0.013)。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7.3±2.0)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6±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P=0.000)。结论 早期进行移乘训练(床-轮椅)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术联合药敏试验指导下的个体化抗结核化疗对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耐多药脊柱结核。包括初治结核6例,复治结核15例。21例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灶特点接受不同方式手术治疗,术后参照既往抗结核化疗史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并定期随访。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耐药表型,回顾术后1、3、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随访时的临床表现,X线片、CT及三维重建、MRI等影像学变化及实验室指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疾病转归。 结果 复治结核既往化疗平均持续(19.3±15.8)个月(7~49个月)。19例接受了开放手术治疗,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内固定失效,有4例术后局部复发;2例接受的是CT引导下置管灌洗术。术后个体化化疗平均持续18.3(18~20)个月,末次随访时11例术前伴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9例伴后凸畸形者术后均得到良好矫正,但其中1例伴后凸畸形者因术后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时后凸矫正明显丢失。18例最终临床治愈,3例仍在接受化疗。 结论 基于药敏试验的化疗联合手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利于尽早治愈耐多药脊柱结核,解决严重并发症,并避免耐多药菌株的播散及获得性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1例血友病并发椎管内假瘤患者多次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给予精心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注意观察手术切口及引流管的情况,加强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防治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并指导其循序渐进开展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经3次手术后康复出院,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针对性地将各种护理措施综合运用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此例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