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3D打印假体复合β-TCP生物陶瓷重建下肢骨肉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估其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骨肉瘤者6例。结合术前薄层CT数据设计手术方式及3D打印假体。于肿瘤切除后,将β-TCP生物陶瓷颗粒复合于3D打印假体进行安装固定。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评估。以国际骨骼肌肉肿瘤保肢功能评分系统(MSTS)对肢体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并详细记录肿瘤学结果以及假体并发症。结果 6例均手术成功,术后平均随访9.5个月。术后影像学结果显示所有安装假体均稳定,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菌性松动、假体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患者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转移。至术后9个月,可见假体断端与骨整合良好。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MSTS评分85.33%(60.00%~96.67%)。结论 3D打印假体复合β-TCP生物陶瓷重建下肢骨肉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其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为下肢恶性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血管腓骨瓣移植修复骨病导致的儿童股骨颈缺损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8年1月1日~11月30日,因骨病导致的股骨颈缺损或骨不连的6例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8.2岁。初次手术采用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6例),5例在初次手术失败行二次手术,采用带血管腓骨瓣移植修复重建。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拍骨盆正位及髋关节侧位X线片,观察肿瘤有无复发、植骨愈合、肢体畸形及短缩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6例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期间6例病变均未复发。初次手术后4~8个月内2例形成骨不连,3例再次形成髋内翻畸形,骨不愈合,但股骨头均未发生坏死。1例行异体骨块移植重建的患者术后3个月植骨形成愈合,无须二次手术。二次行腓骨瓣移植重建手术后3~6个月,平均4.3个月,移植腓骨瓣桥接股骨头与大粗隆,形成牢固愈合。颈干角矫正平均约18°,患肢短缩纠正平均约2 cm,Harris Hip评分改善平均约30分。结论带血管腓骨瓣移植修复骨病导致的儿童股骨颈缺损的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难度较大,需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40~60岁肢体骨肉瘤病人的临床治疗疗效,总结预后相关因素并探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5年10月国内7家骨肉瘤治疗中心收治的确诊为肢体骨肉瘤的62例病人的资料,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范围限定在40~60岁,平均年龄为50.4岁;收集病人一般情况、发病部位、术前穿刺、化疗情况、手术方式、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以上述因素为变量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测算生存率,研究这些因素与3年、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62例肢体骨肉瘤病人中发病于膝关节周围者50例,约占80.6%。62例病人均得到随访,随访12~1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3个月;3年和5年总生存率为80.6%、56.5%;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为41.9%、32.3%;5年总生存率:术前化疗组与未化疗组分别为51.5%、62.1%;术后化疗组与未化疗组分别为52.1%、71.4%;术前术后均化疗组与均未化疗组为51.6%,61.3%;保肢手术组和截肢手术组分别为57.1%、53.8%。术后无复发转移、单纯复发、肺转移、多发转移的病人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8.6%、50.0%、73.3%。结论 40~60岁肢体骨肉瘤病人,膝关节周围发病率高于年轻病人,且预后较差,其预后与术前穿刺明确诊断、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其临床治疗应当建立在充分切除肿瘤的基础之上,严格遵照Enneking外科分期,降低肿瘤的复发转移率,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肢体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6年3月国内7家骨肉瘤治疗中心收治的479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一般情况、治疗方式、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Cox regression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79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男292例,女187例;年龄范围3~74岁(平均21.4岁);膝关节周围396例(包括股骨远端253例、胫骨近端125例及腓骨近端18例),膝关节以外83例(包括股骨近端24例、胫骨远端17例、肱骨近端34例、肱骨远端5例及桡骨3例);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0%、60.0%,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54.0%、46.0%。5年总生存率:规范化疗组与非规范化疗组分别为73.0%、55.9%;术前三药联合组(DDP+IFO+ADM)和四药联合组(DDP+IFO+ADM+MTX)分别为48.7%、66.0%;术后三药联合组和四药联合组分别为51.5%、66.2%;肿瘤细胞坏死率≥90.0%组和90.0%组分别为93.3%、40.3%;保肢术组和截肢术组分别为61.9%、43.3%;外科分期II期和III期分别为61.9%、25.1%;术后无复发转移、单纯局部复发、单纯肺转移、多发转移分别为93.5%、46.3%、20.7%、10.1%。单因素分析显示:规范性化疗、化疗方案、肿瘤细胞坏死率、手术方式、外科分期、复发转移是影响骨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规范性化疗、肿瘤细胞坏死率、手术方式及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规范性化疗联合手术切除能够明显提高肢体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复发转移与不规范化疗严重影响肢体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规范化治疗长期生存的肢体骨肉瘤患者的生育能力及子女健康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6月至2016年3月在解放军九六○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肢体骨肉瘤规范化治疗后长期生存并可能生育的患者35例,其中13例明确存在生育需求,随访13例的生育情况,统计这部分患者接受的化疗方案及化疗药物累积量。随访接受规范化治疗的肢体骨肉瘤长期生存患者生育的子女,记录其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参考WHO 2006年公布0~5岁儿童生长标准,以及2007年美国国家营养调查数据为蓝本所修订5~19岁的生长标准,评价骨肉瘤患者子女身体发育情况。按年龄段分别运用盖塞尔智力量表(3个月~3岁,不包括3岁),韦氏幼儿智力量表(3~6岁,不包括6岁),韦氏儿童智力量表(6~16岁,不包括16岁)评价智力发育情况。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名自愿接受检测子女的外周血液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染色体非整倍体、100Kb以上缺失/重复检测)。结果 4例未完成生育,2例男性分别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无精症和少精症,1例未孕女性化疗结束后长期月经不调,1例男性妻子怀孕42周(截至本次研究时间);9例共生育12名子女,男女比例7∶5,1例男性生育2名子女,8例女性成功怀孕9次,共生育10名子女(1例双胞胎);13例均接受术前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具体接受化疗药物包括甲氨蝶呤(M):0~180 g/m~2,顺铂(D):0~1440 mg/m~2,异环磷酰胺(I):10~120 g/m~2,阿霉素(A):90~1080 mg/m~2,其中4例未完成生育患者接受化疗药物为甲氨蝶呤(M):0~80 g/m~2,顺铂(D):0~1320 mg/m~2,异环磷酰胺(I):10~110 g/m~2,阿霉素(A):90~990 mg/m~2;骨肉瘤患者的子女生长发育情况:12例子女年龄分布为0~5岁5例,6~19岁7例,所有儿童生长发育正常,无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超重。智力发育情况:年龄3岁共5名,应用盖塞尔智力量表评分分别为89分、96分、94分、95分、94分,测评为智力正常;年龄3岁6岁共1名,应用韦氏幼儿智力表评分108分,测评为智力正常;年龄6岁16岁共6名,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分分别为:96分、109分、108分、101分、110分、105分,测评为智力正常;6例子女的染色体检测均存在染色体片段的重复或缺失,但未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变异及已知的、致病性明确的100Kb以上的微缺失/微重复变异。结论规范化治疗长期生存大部分骨肉瘤患者仍可正常生育子女,但少部分患者可能丧失生育能力,个体差异可能是影响患者生育的因素。肢体骨肉瘤长期生存患者的子女身体、智力均表现健康状态,但染色体分析提示存在染色体片段的重复或缺失,发生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不甚明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