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中的黏蛋白MUC2、MUC5AC以及肠三叶因子(TFF3)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UC患者74例,其中大肠湿热证组48例,脾胃气虚证组26例,另外选1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3组人群肠黏膜上皮中MUC2、MUC5AC以及TFF3的表达情况。[结果]MUC2在UC大肠湿热组、脾胃气虚组患者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组、脾胃气虚组MUC5A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和23.1%,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大肠湿热组MUC5AC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胃气虚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湿热组TFF3阳性表达率为79.2%,高于脾胃气虚组的53.9%,两者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气虚组与大肠湿热组间MUC2、MUC5AC以及TFF3的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大肠湿热证MUC5AC的表达上调和TFF3的表达下调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对临床诊疗、判断预后也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OC)Hind Ⅲ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247例绝经后妇女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骨密度,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OC基因Hind Ⅲ多态性.结果 ①OC基因型分布频率为HH型4.9%,hh型49%,Hh型46.1%.等位基因频率为H 27.94%,h 72.06%,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②HH基因型与hh型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HH基因型与Hh型在大转子、Wards三角区骨密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有h等位基因的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骨密度显著低于无h等位基因(P<0.05).结论 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OC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有h等位基因绝经后妇女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有低骨密度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大鼠胃黏膜内促胃液素细胞(G细胞)、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和5-羟色胺细胞(5-H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胃黏膜内G、D和5-HT细胞的分布。[结果]模型组G细胞数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D和5-HT细胞数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脾胃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高温高湿环境、高脂高糖饮食加免疫法构建脾胃湿热证UC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整体状态、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胃湿热型UC各模型组大鼠的整体状态较差,肉眼可见结肠黏膜糜烂、溃疡形成;镜下呈急慢性炎症表现、溃疡形成,血清中SOD活性下降(P0.01),MDA水平升高(P0.05,0.01)。[结论]氧自由基参与了脾胃湿热型UC的发病过程,外周血SOD、MDA可作为炎症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基因表达谱的差比性分析,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相关基因的信息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试者,分为肾阳虚证组3例,肾阴虚证组4例、非肾虚证组3例,并选择健康绝经后妇女3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4组基因表达谱,肾阳虚证组分别与其他3组比较,筛选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相关功能分析。结果肾阳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证组、非肾虚证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348,355,76条;肾阳虚证组与其他3组比较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6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基因有4条,表达下调基因有42条。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主要与免疫、细胞信号转导、钙离子活性和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补骨合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补骨合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通过形态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周期和线粒体膜电位改变以及Bcl 2、Bax蛋白基因表达,对补骨合剂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补骨合剂的早期应用可以使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减少,进入S期进行DNA合成的细胞增多;诱导凋亡的细胞在补骨合剂组Bcl 2表达明显高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组,而Bax表达明显低于ATRA诱导组,且补骨合剂组线粒体的膜电位下降均显著低于ATRA诱导组.结论:补骨合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是补骨合剂的早期应用可以使ATRA诱导的凋亡细胞减少,从而促进细胞有丝分裂,抑制细胞凋亡;对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膜上的Bcl-2具有保护作用,同时通过阻止Bax从胞浆中移至线粒体膜上而使Bcl-2在与Bax形成的同源二聚体中占据优势来阻止线粒体膜上的通透性转换孔道开放,从而阻止线粒体释放凋亡诱导因子造成的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和生物合成的破坏,达到抑制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与细胞周期活动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成 4组 :正常对照组、脾气虚组、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湿热治疗组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舌苔脱落细胞内 DNA含量。结果 :脾胃湿热组患者 S期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脾气虚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0 .0 5 ) ;经过清化饮治疗 1个月后 ,脾胃湿热组患者 S期细胞数目下降 ,而 G1 和 G2 加 M期细胞增加 (P <0 .0 5 )。凋亡细胞不论脾胃湿热组还是脾气虚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经过治疗后的脾胃湿热组患者 ,虽然细胞周期有改变 ,但凋亡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 :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舌苔脱落细胞周期中 ,S期细胞最多 ,治疗后 S期细胞减少 ,G1 期、G2 加 M期细胞增加 ;凋亡细胞脾胃湿热组和脾气虚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Ⅰ多态性的分布,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592例绝经后妇女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骨密度,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Ⅰ多态性.结果 ①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频率为TT型90.37%,tt型0.17%,Tt型9.46%.等位基因频率为T 95.1%,t 4.9%,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②分析其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TT、tt、Tt 3种基因型在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4个部位骨密度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Ⅰ多态性与骨密度间无关联,不能作为预测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的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CSG患者不同证型胃窦黏膜内PCNA和HSP60的水平。[结果]CSG脾气虚证PCNA胃黏膜内的细胞分裂指数高于脾胃湿热证(P〈0.05);脾胃湿热证胃黏膜内的HSP60在间质和腺体均高于脾气虚证(P〈0.05,〈0.01),而2种证型HSP60在胃黏膜上皮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与PCNA和HSP60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