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导致骨盆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骨盆骨折手术失败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为35-55岁,平均45.5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5例,C2型4例。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12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根据Matta和Tornetta复位评定标准及Majeed功能评价标准,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及临床评价为"差",或固定失效、骨折复位丢失评定为治疗失败,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手术翻修治疗。结果:手术失败原因:2例因多发伤延误手术时机而未能予以骨折有效复位;4例骨盆骨折选择外固定支架作为终末固定导致复位丢失;4例仅行骨盆前环固定而未予以后环的稳定;6例骨盆骨折未予以有效复位及内固定。其中14例行骨盆翻修手术,2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放弃翻修手术。14例翻修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和Tornetta复位评定标准,优4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1.4%;按Majeed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4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78.6%。结论:手术时机把握不当、固定方式选择错误、骨折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稳定性欠佳是骨盆骨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尽早手术翻修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肱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经验。方法对6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6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14~42个月)。3例老年患者术后鹰嘴截骨处延迟愈合,2例青少年患者经鹰嘴截骨入路术后鹰嘴骨骺损伤,7例出现肘关节异位骨化,5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出现迟发性尺神经炎。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5.6分,其中优30例,良25例,可7例,差6例,优良率为80.9%。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应根据患者年龄及骨骼质量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成人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大多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慎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骨骺发育未成熟的青少年应减少对骨骺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赵奇  刘世清  张春  廖琦  黄涛  杨越 《医学综述》2014,20(18):3387-3389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影响骨密度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4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OTA,AAOS,High Wire Press,Springer Link,MEDLINE,EMBASE,CINAHL,ISI Web of Science,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并辅以手工检索关于唑来膦酸影响骨密度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共纳入7个RCT。3个RCT显示唑来膦酸可增加腰椎骨密度增加率,3个RCT显示唑来膦酸可增加股骨颈骨密度增加率,4个RCT显示唑来膦酸可增加腰椎骨密度。结论唑来膦酸对增加全身多处骨密度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跟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78例86足跟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综合评定,并选取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如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开放与闭合、手术时机、切口类型、手术方式、关节内复位效果、是否植骨、术后Bhler角、部分负重时间等11项指标进行分组、赋值及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8例86足随访18~26个月,评价结果:优47足,良18足,可13足,差8足,优良率75.6%。其中,在骨折类型上将SandersⅡ型和Ⅲ型归为一组与Ⅳ型优良率分别为89.2%和33.3%;闭合骨折组68足(优良率80.9%),开放骨折组18足(优良率55.6%);骨折后2周内手术和2周后手术的优良率分别为87.0%、29.4%;关节内复位3mm组和≥3mm组优良率分别为87.7%、38.1%;术后Bhler角基本恢复者59足(优良率84.8%),27足复位欠满意(优良率55.6%);术后8周后部分负重与8周内部分负重优良率分别为87.1%、45.8%,以上组间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逐步剔除无关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跟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为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关节内复位效果、术后Bhler角。结论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关节内复位效果、术后Bhler角为影响跟骨骨折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尽量避免影响疗效的不利因素,有助于改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平均46.5岁。病程1~5个月,平均2.5个月。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5 cm~13cm×8 cm,骨缺损长度0.5 cm~2.5 cm,平均1.8 cm。采用带蒂组织瓣移位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植入一期治疗。选择带蒂的腓肠肌肌瓣16例,比目鱼肌肌瓣1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6例,远端蒂股前外侧肌皮瓣2例,同时一期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及颗粒骨植骨,肌瓣表面游离植皮处理。结果 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9.5个月。2例组织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4例术后创面渗出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2例感染未控制,经再次手术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后愈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21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一期应用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有利于创面愈合、感染控制及骨缺损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体外实验研究不同浓度壳寡糖对软骨细胞增殖及IL-Iβ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8周龄SD大鼠乳鼠膝关节分离、培养原代软骨细胞,鉴定后选用第2代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壳寡糖培养48 h,通过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处理,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及核分裂象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比例,并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CCK-8检测结果表明壳寡糖作用软骨细胞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软骨细胞增殖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壳寡糖不仅扭转了细胞活力和增殖活性的下降,而且改善了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核染色质的损害,同时对软骨细胞凋亡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一定浓度的壳寡糖对软骨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壳寡糖能明显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髓腔固定(34例)、"8"字交叉固定(30例)及经双皮质固定(32例)3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96例。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19~49岁,平均35.5岁。按Wadsworth分型,Ⅱ型55例,Ⅲ型36例,Ⅳ型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96例患者术后随访14~22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并发症比较,"8"字交叉固定组与经双皮质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少于经髓腔固定组(P0.05)。三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按Broberg-Morr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方法,"8"字交叉固定及经双皮质固定较经髓腔固定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Bosworth法联合Pulvertaft缝合治疗新鲜闭合性撕裂型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新鲜闭合性撕裂型跟腱断裂15例,其中男性12例12足,其中左足7例,右足5例;女性3例3足,其中左足1例,右足2例。年龄27~50岁,平均36岁。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红肿,给予抗感染、换药处理后乙级愈合,其余伤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无术后足外侧区感觉麻木。按照Arner Lindholm标准评定,优13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改良Bosworth法联合Pulvertaft缝合治疗新鲜闭合性撕裂型跟腱断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张春  刘世清 《骨科》2017,8(4):330-333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变,常见于老年人.骨关节炎的特征性改变是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变、软骨细胞凋亡、软骨下骨重建、炎症、滑膜炎和骨赘形成,引起受累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并最终导致关节功能障碍.骨关节炎的病因主要包括年龄、肥胖、关节损伤、炎性因子和遗传因素等.伴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关节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成为严重的社会医学问题.由于其病因复杂多样,目前没有确切的结论,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骨性关节炎病因及用于骨关节炎病因研究的小鼠模型进展进行综述,对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骨关节炎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采用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56例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经腓骨入路显露,37例经后外侧入路,骨折均行钢板螺钉固定。比较及分析两组手术参数、术后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2个月(12~4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经腓骨入路组为(7.6±1.2)周,后外侧入路组为(6.3±0.7)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经腓骨入路组平均为(81.4±6.5)分,优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84.2%;后外侧入路组平均为(92.6±7.3)分,优22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6%。经腓骨入路组3例行走时踝关节有疼痛感。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经腓骨入路,选择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周期短,临床疗效更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