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瘤体及淋巴结转移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1].β-榄香烯是近年由中药莪术中提取的二类抗癌新药,具有抗肿瘤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不良反应小等优点[2].我们经过原代乳腺癌细胞体外药敏实验证实其对乳腺癌细胞具有中度敏感性与常用化疗药物相近[3],于1996年10月至2002年10月应用术前经肱动脉置管于乳腺癌肿瘤供血血管,持续灌注β-榄香稀乳的方法,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2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Ⅰ-AIP)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I-AIP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 16例I-AIP中,14例IgG4水平升高;胰腺弥漫型受累9例,呈"腊肠状"改变,其中6例可见"胶囊征";局灶型受累7例。CT平扫呈均匀等或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轻度扩散受限,病灶内未见坏死、囊变、钙化征象,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显示主胰管弥漫性扩张6例,局限性扩张3例,伴肝内外胆管扩张8例。7例出现腹腔内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腹膜后纤维化。结论Ⅰ-AIP的影像表现多样,呈"腊肠状"改变、"胶囊征"、胰胆管受累及胰外器官受累等特征。结合血清学IgG4升高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总后勤部广州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就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84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次,1次/d;同时,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6.25 mg/次,2次/d,配合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水平、脑利钠肽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浆P-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4周后,两组患者脑利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脑利钠肽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美托洛尔配合标准抗心衰治疗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形成和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活体评价人类结肠癌SW480裸鼠耐药性及其可行性。方法 对耐药组(n=5)和不耐药组(n=5)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裸鼠于肿瘤最长径大于1.50 cm后分别行IVIM DWI检查,测量肿瘤真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处死荷瘤鼠,检测肿瘤坏死(HE染色)、凋亡(TUNEL法)及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蛋白激酶C(PKC)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对IVIM参数和肿瘤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不耐药组D较耐药组增高(P<0.05),2组D*和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肿瘤组织坏死区域范围相似;耐药组细胞核较不耐药组增大,且细胞间排列更紧密,细胞密度较大。2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PKC、P-gp、MRP1蛋白表达均较不耐药组增加(P均<0.05)。肿瘤D值与P-gp、MRP1、PKC表达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IVIM成像参数D值可能成为评估小鼠人类结肠癌SW480耐药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别肌注蒙洛英、曲马多及两者联合用药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曲马多组105例,肌注曲马多针100mg;蒙洛英组110例,肌注蒙洛英针2ml(其中含双氯芬酸钠25mg、对乙酰氨基酚150mg);联合用药组135例,肌注曲马多针100mg、蒙洛英针2ml。结果:曲马多组显效81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显效率77.14%;蒙洛英组显效9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显效率90%;联合用药组显效135例,所有病例20min内均完全止痛,显效率100%。Ridit分析提示3组间疗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蒙洛英、曲马多联合应用治疗肾绞痛起效快,止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兔脑缺血的磁共振波谱改变.方法建立兔急性脑缺血模型并行MRS检查,在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分别检测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结果缺血区的1H-磁共振波谱显示NAA明显下降或消失,Cho、Cr亦见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如NAA,且缺血中心区下降幅度较缺血周围区下降幅度大;出现Lac峰,且缺血中心区Lac峰值最高,缺血周围区较低。结论本实验通过研究兔急性脑缺血模型的MRS特点,为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和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兔脑缺血模型MR扩散张量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兔脑缺血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改变。材料与方法建立兔急性脑缺血模型,常规行T2WI、DWI、DTI检查,测量比较缺血灶和正常对照侧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彩色FA图和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结果通过比较缺血灶与正常对照侧ADC值和FA值,两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病灶侧明显减低。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显示病灶白质束表现为缺失、断离、稀疏,邻近白质纤维束受压。结论DTI不仅可以准确评价急性期脑缺血的灰质、白质内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改变的特点,并且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病灶远端神经束走向改变及其完整性。本实验通过研究兔急性脑缺血模型的DTI特点,为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和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乳腺导管内癌的MR强化模式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DCIS的MR动态增强表现,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8例病理诊断为粉刺型25例,乳头型4例、实性型7例、筛状型2例.5例DCIS在注射MR对比剂后无强化;粉刺型DCIS多表现为管状强化(64%),而非粉刺型DCIS表现为均匀一致强化或延迟环状强化.4例病灶的强化曲线为流入型,18例为平台型,11例为流出型.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MR在DCIS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需结合钼靶摄影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法超声引导下分次注入小剂量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超声引导下注入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58例,其中33例用改良法为研究组,25例用常规法为对照组,分别测量瘤腔较大径线、瘤颈内径。观测改良法凝血酶用量、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与常规法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瘤腔较大径线、瘤颈长度及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凝血酶用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一次治疗成功率为100%,均未产生不良事件。结论改良法超声引导下分次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以用较少的凝血酶用量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肌少症(sarcopenia)于1997年被正式定义,是一种与年龄相关、全身广泛性复杂综合征,主要特征为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功能减退。肌少症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明显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群死亡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肌少症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肌量的评估是诊断肌少症的重要方面。双能X线及生物电阻抗可测量全身肌量,但是精确程度不高。CT与MR目前被认为是评估骨骼肌量的形态学金标准。CT、MR骨骼肌形态学相关研究,与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对老年人及各种疾病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进行预测,并对身体成分及增肌训练的效果进行监测。临床在进行CT及MR检查,尤其是对老年人进行检查的同时应注意对肌少症的筛查与诊断。本文就肌少症的CT、MR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