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顺行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一站式治疗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20-01入住该科确诊的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采用超声引导下顺行穿刺左下肢腘静脉或小隐静脉建立通路,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技术后置入溶栓导管,一期或二期植入髂静脉支架。结果16例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中有11例患者选择左侧腘静脉穿刺,5例患者选择左侧小隐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为100.00%,平均抽吸量为(178.20±14.20)ml,技术成功率为100.00%,尿激酶用量为(150.59±60.92)万U。7例患者一期植入髂静脉支架,9例患者为溶栓后植入髂静脉支架,血栓清除率Ⅲ级患者13例,血栓清除率Ⅱ级患者3例。无致命性出血、症状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顺行左下肢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及髂静脉支架可以为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简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可提高远期效果,降低远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Viatorr支架与双支架技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行TIPS治疗的62例门静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55例和顽固性腹水7例。根据术中应用覆膜支架类型分为Viatorr支架组(n=22)和双支架组(裸支架+Fluency覆膜支架,n=40)。术后随访6~17个月,观察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病死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62例患者TIPS手术均成功,共置入Viatorr支架22枚,裸支架40枚,Fluency覆膜支架40枚,直径均为8 mm。Viatorr支架组和双支架组门静脉压力分别由术前(28.7±4.9)mm Hg和(27.2±4.3)mm Hg降至(18.7±4.7)mm Hg和(18.8±3.9)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13.5,P值均<0.01)。5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均停止出血,7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腹水消退。Viatorr支架组和双支架组通畅率分别为95.5%、90.0%,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9%、15%,随访期间病死率分别为4.5%和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Viatorr支架或双支架技术行TIPS疗效确切,但采用Viatorr建立TIPS分流道近期疗效与双支架技术无明显差别,其较双支架技术的优势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LDH患者40例,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入院时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疗效。结果 40例患者随访1~6个月,腰腿痛VAS 评分由术前(6.69±1.25)、(8.58±1.47)分下降到术后6个月的(2.28±0.46)和(1.41±0.32)分,术后随访与术前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 MacNab 疗效评定为优29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作为治疗LDH的微创方法,且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笔者所在科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18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了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来处理血管闭塞段,治疗后闭塞段均得到了有效开通,其开通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在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性疾病方面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腔内介入治疗TASC-Ⅱ分级为C、D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就诊并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52例下肢ASO患者(共57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通畅率和保肢率等情况.结果 52例患者(57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中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术(MWA)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ACE(TACE组)及TACE序贯MWA(TACE+MWA组)治疗的病人共108例临床资料,2组病人1∶1进行倾向性匹配,最终各纳入26例。分析2组短期疗效及长期疗效,并按照肿瘤大小及肿瘤数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TACE+MWA组和TACE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个月及13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59.0%、35.2%及57.7%、30.3%、19.5%,TACE+MWA组生存率优于TACE组(P<0.01)。TACE+MWA组及TACE组的短期疗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1.5%、30.8%(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8%、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MWA组在肿瘤大小<5 cm及病灶数量2~4枚时获益较TACE组更大(P<0.05)。结论:TACE序贯MWA治疗可有效提高早中期肝癌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顺行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下肢DVT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接受超声引导下Angiojet血栓抽吸及置管溶栓术,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63例中,54例置入可回收滤器,9例置入永久性滤器;可回收滤器回收率为88.89%(48/54),平均回收时间(5.48±2.10)天。超声引导下顺行穿刺静脉成功率100%(66/66),无穿刺并发症;治疗DVT效果优良率为84.13%(53/63)。抽吸血栓后9例出现血红蛋白尿,溶栓过程中7例出现黏膜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5.40%(16/6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2.74±6.21)个月,7例失访,1例死于恶性肿瘤,6例(6/55,10.91%)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超声引导下顺行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9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其中行单纯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11例(A组),行等离子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14例(B组)。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周和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术后6个月依据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36±0.92)分,B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57±0.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B组术后1周和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43±0.51)、(1.71±0.61)、(1.36±0.49)、(1.29±0.47),均低于A组的(2.91±0.54)、(2.45±0.52)、(2.09±0.3)、(1.82±0.6)分(均P<0.05)。术前,A组患者症状评分(8.91±0.94)分,B组(8.57±1.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B组术后1周和1、3、6个月的症状评分分别为(14.07±1.07)、(14.93±0.73)、(15.5±1.09)、(15.93±0.61)分,均高于A组的(13.18±0.75)、(14.09±0.94)、(14.54±1.08)、(15.36±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B组整体优良率为92.9%,A组为81.8%。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佳,且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门静脉癌栓患者也增多。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方法不断更新,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上出现了新的格局。本文就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