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椎板间入路(PEID)和经椎间孔入路(PETD)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114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PEID手术56例,PETD手术58例),对比两种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EID组优良率为85.7%,PETD组优良率为8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出现3例硬脊膜撕裂(无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损伤(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6例短暂性下肢症状加重,2例术后复发; PETD组未出现硬脊膜撕裂,2例神经根损伤(1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永久性损伤),3例出现短暂的下肢症状加重,3例术后复发。结论 PEID与PETD均可以用于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二者相互补充,其中PEID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但硬脊膜和神经根损伤风险较PETD高。临床应用中应根据解剖特点,并结合操作者的熟练程度选择手术合适的入路。  相似文献   
2.
探讨采用后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植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胫骨干骨折采用胫骨髓内钉治疗的患者85例,其中髌上入路植入40例(髌上入路组),髌下入路植入45例(髌下入路组),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12个月评估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使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两组患者术后均愈合良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髌上入路组、髌下入路组,膝关节HSS总评分、疼痛评分和ROM评分分别为(97.78±4.14)、(97.11±5.90),(28.44±2.78)、(29.13±1.92),(21.47±2.50)、(21.73±1.2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膝关节ROM评分中,髌下入路组(17.47±1.06)活动范围大于髌上入路组(16.85±1.49)(P =0.023).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植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髌下入路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大于髌上入路患者,髌上入路植入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减少对股四头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末节伸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5例符合Wehbe-Schneider分型的Ⅰ、Ⅱ型b亚型且受伤时间在3周以内骨性锤状指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并用克氏针弹性固定。术后对远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度、骨折X线表现及指甲生长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5周,指甲无异常。按照Crawford制定的锤状指评价体系评定,优10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3.33%。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末节伸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恢复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青少年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11-0621例青少年半椎体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结果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为40.3°,术后平均为15.4°,末次随访平均为16.3°,矫正率为61.7%;矢状面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3.3°,术后平均为11.8°,末次随访平均为12.6°,矫正率为64.5%;局部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6.2°,术后平均为14.7°,末次随访平均为15.3°,矫正率为59.3%。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去除病因,同时矫正冠状位和矢状位畸形,是治疗青少年半椎体引起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Highwire、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收集有关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考克兰协作组织标准评价纳入试验质量,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1651例患者,骨水泥髋801例、非骨水泥髋850例。 Meta分析结果示:不限年龄和随访年限,术后翻修率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3.20,95%CI (0.72,14.22), P>0.05],5年以内随访术后翻修率两种固定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1,95%CI (0.15,1.16), P>0.05],5年以上随访术后翻修率骨水泥固定较非水泥固定股骨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2,95%CI (2.68,13.07), P<0.01],术后大腿痛发生率骨水泥固定较非骨水泥固定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1,95%CI (0.28,0.94), P<0.05],术后Harris评分[MD =0.6,95%CI (-0.79,1.99), P>0.05],松动率[OR =1.31,95%CI (0.27,6.30), P>0.05]、骨折发生率[OR=0.91,95%CI (0.3,2.7), P>0.05]、感染率[OR=2.46,95%CI (0.7,8.58), P>0.05]、异位骨化发生率[OR=0.91,95%CI (0.63,1.33), P>0.05]和脱位率[OR=3.11,95%CI (0.6,16.10), 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有满意的效果,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5年以上稳定性较骨水泥好,但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较骨水泥固定柄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别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术后主观感受上的差别,并通过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 joint scores,FJS)评分系统分析二者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同期行单侧膝关节UKA与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共60例,分为UKA组和TKA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UKA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5~76岁,平均(63.9±6.7)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为(22.4±1.5)kg/m~2。TKA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5岁,平均(62.6±5.6)岁;BMI平均为(22.0±1.1)kg/m~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FJS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3±3.9)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UKA组FJS评分分别为(70.6±3.3)分、(71.8±3.2)分;TKA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FJS评分分别为(59.3±3.1)分、(59.8±2.4)分;两组患者在同一随访时间段内组间FJ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组间FJS评分在同一随访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时UKA组的HSS评分明显优于TK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方面,接受UKA的患者比接受TKA的患者假体的自我化程度更高,初期疗效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滑膜部分切除、骨赘咬除、半月板修整或成形、游离体摘除、软骨修整、软骨下骨钻孔等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病例110例,左膝36例,右膝74例。结果所有病人随访,平均随访16月;优良率为91.7%,差为8.3%。结论关节镜手术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103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历资料,且均为受伤当时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的非病理性新鲜闭合骨折。对其中术后5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82例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暴力、骨折Garden分型、空心钉固定数量、手术方式、骨折复位质量(Garden指数)、下地时间、内固定取出与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股骨颈不愈合、末期随访时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等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2例患者平均年龄(49±6)岁,平均随访(77±4)个月。3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37.8%。其中无症状者占54.84%;11例出现股骨颈不愈合,不愈合率13.41%,且10例行髋关节置换;35例出现股骨颈短缩,短缩率42.68%;末期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71.08%。股骨头坏死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显示:致伤暴力[OR=0.029,95%CI(0.003,1.336),P=0.005]、骨折Garden分型[OR=18.27,95%CI(1.547,215.77),P=0.021]、手术方式[OR=8.567,95%CI(1.739,42.204),P=0.008]、复位质量[OR=0.125,95%CI(0.024,0.657),P=0.014]对其影响显著;而股骨颈不愈合及股骨颈短缩分析结果显示复位质量这一因素影响显著(Wald X~2=4.471,P=0.034;Wald X~2=10.255,P=0.001)。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长期随访效果基本满意,但远期股骨颈短缩发生率较高,其中复位质量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不愈合及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 ⅢC型损伤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8年3月治疗Gustilo ⅢC型小腿毁损伤患者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左侧13例,右侧8例;年龄13~67岁;软组织缺损面积9 cm×7 cm~28 cm×13 cm;骨缺损长度5~13 cm,平均(9.32±2.47) cm。根据肢体毁损情况采取两种手术方式:急诊重建肢体血运+一期或二期游离股前外皮瓣覆盖创面+后期骨搬运16例,急诊重建肢体血运+二期骨与软组织同步搬运5例。出院后门诊定期复查:创面愈合情况,有无局部及钉道感染,滑移骨段是否偏斜,并根据新生骨矿化情况调整搬运速度。[结果] 21例患者全部保肢成功,16例皮瓣中1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经植皮后痊愈。软组织及骨缺损均得到修复,骨折端全部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18~33个月随访,平均(23.74±4.63)个月,末次随访根据ASAMI评分标准进行骨愈合及功能评价:优5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76.19%。[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ⅢC型严重毁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20例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人工关节遗忘指数,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SS评分和WOMAC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切口愈合不良1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2例,膝关节内侧痛1例,假体松动行翻修术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而VAS评分和WOMAC评分则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人工关节遗忘指数为64.2±6.3。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