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骨科医院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50例骨科医院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骨科非感染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分析骨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及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和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50例骨科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占57.14%,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0株占40.8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株占2.04%。感染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55.28±3.35)%、CD4~+(34.01±6.32)%、CD4~+/CD8~+(1.52±0.21)水平较非感染组CD3~+(60.21±2.03)%、CD4~+(40.18±7.05)%、CD4~+/CD8~+(1.74±0.25)均明显降低(P<0.05);感染组细胞因子IL-4(2.40±0.23)%、IL-6(3.11±0.35)%较非感染组(2.12±0.27)%、(2.64±0.3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CD8~+,IL-17,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医院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水平,细胞因子IL-4、IL-6、IL-17和IFN-γ水平的监测,对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骨水泥强化结合VSD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1/3管型钢板螺钉固定并用骨水泥强化、切口VSD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35例。结果35例均获12~24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疗效评估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本组疼痛症状(42.0±1.2)分,踝关节功能(47.0±2.7)分,总评(90.0±2.3)分。结论钢板螺钉骨水泥强化和VSD技术二者有机结合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踝关节骨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7例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复发病例的诊治过程,为临床提供治疗经验.方法 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已在外院经临床和电生理确诊为腕管综合征且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后复发的7例病人进行二次常规手术切口治疗.术中探查发现7例腕管内均有白色粉末状物沉积,给予腕管内病灶清除及彻底松解正中神经.根据顾玉东推荐的腕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0例,入院后均行过伸复位、软垫垫高及功能锻炼后,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平分为观察组(桃红四物汤+阿仑麟酸钠片组)和对照组(单纯阿仑麟酸钠片组),通过随访记录治疗后骨密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临床疗效评估,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行6~12个月随访,平均(10.37±1.24)个月,两组治疗后骨密度(BMD)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BMD)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复位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疗效评估,治愈21例,好转6例,未愈3例,有效率(治愈+好转/观察组病例)为90%,对照组治愈19例,好转5例,未愈6例,有效率为80%。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阿仑麟酸钠片(福善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适合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术麻醉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为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500例手术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情况,采集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同时对手术麻醉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00例手术麻醉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1例,感染率为10.2%;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分布,以神经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最高,占35.29%;51份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6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占56.52%,革兰阳性菌27株占39.13%,其他菌2株占4.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方式、麻醉时间、麻醉机消毒方式、抗菌药物使用、麻醉机过滤器的使用与手术麻醉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消毒方式、抗菌药物的使用及麻醉机过滤器的使用是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麻醉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对以上不利因素早期进行预防控制,以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骨科医院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50例骨科医院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骨科非感染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分析骨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及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和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50例骨科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占57.14%,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0株占40.8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株占2.04%。感染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55.28±3.35)%、CD4^+(34.01±6.32)%、CD4^+/CD8^+(1.52±0.21)水平较非感染组CD3^+(60.21±2.03)%、CD4^+(40.18±7.05)%、CD4^+/CD8^+(1.74±0.25)均明显降低(P<0.05);感染组细胞因子IL-4(2.40±0.23)%、IL-6(3.11±0.35)%较非感染组(2.12±0.27)%、(2.64±0.3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CD8^+,IL-17,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医院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水平,细胞因子IL-4、IL-6、IL-17和IFN-γ水平的监测,对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骨科术后老年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20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66例,B组74例,C组60例,其中A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行硬膜外麻醉,C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对三组术后感染部位分布情况、三组不同时间内血浆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IL-6/IL-10)比值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感染率为18.18%明显高于B组6.76%、C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24~48h,其IL-6/IL-10比值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增加,A组术后24~48h的IL-6/IL-10值(10.94±8.52)明显高于B组(7.88±4.52)、C组(7.04±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不利于高龄患者使用,为了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手术治疗疗效,建议使用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