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0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家比较熟悉的腕管综合征,是因为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所引起的,反复活动腕关节的人群容易得此病.而肘管综合征也有类似的情况,是因为尺神经在肘部受到压迫所引起的. 一个动作,自查肘管综合征 教大家一个自我检查的方法:如果出现小指与无名指靠近小指那一侧的麻木,那可以尝试将大拇指与食指夹紧,如果拇指与食指间手背侧的这块肌肉没有办法鼓起来,那很有可能就是重度的肘管综合征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臂丛根性撕脱伤并行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大脑运动功能的远期变化。方法:8例经临床检查和手术证实一侧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男性患者(健侧C7术后两年以上)以及9名健康男性被试接受磁共振扫描。运动任务为单侧手的抓握运动。结果:健康对照组单侧手运动时所有被试均主要激活对侧初级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而且偏侧化系数均大于0。组分析结果同样显示单侧手运动主要激活对侧大脑半球运动脑区。患者患肢运动激活双侧运动皮质,但偏侧化系数大于0,提示患肢运动主要激活对侧运动皮质(M1和SMA)。5例右侧臂丛损伤患者组分析结果显示患肢运动主要激活对侧运动皮质。3例左侧臂丛损伤患者单个被试偏侧化系数分析及激活图像显示患肢运动主要激活脑区位于对侧运动皮质。结论: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大脑会试图利用原躯体运动区对患肢运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腕管内正中神经的超声解剖测量方法及各项指标,为临床提供正常解剖参数。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60侧正常人腕管段正中神经,分别测量其腕管入口、中点和出口平面的横截面积,腕管中点平面正中神经的扁平率和屈肌支持带的厚度。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30侧腕管内正中神经近1/3段、中1/3段、远1/3段的硬度值。结果腕管入口、中点、出口平面正中神经截面积分别为(0.09±0.02)、(0.08±0.02)、(0.10±0.03)cm2,不同部位截面积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1);腕管中点平面正中神经的扁平率3.12±0.29;屈肌支持带厚度为(0.33±0.07)cm。正中神经腕管近段、中段、远段最高硬度的分别为(41.3±10.3)、(35.4±5.8)、(38.1±4.3)kPa,不同部位硬度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为临床提供了腕管内正中神经形态学解剖参数,剪切波弹性成像提供了神经硬度参数。两者结合应用为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超声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石膏固定、空心螺钉、Herbert螺钉、克氏针固定四种干预措施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检索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的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linical Trial、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所收录的腕舟骨骨折治疗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6.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及作图。结果纳入16篇文献,参与研究患者1193例。经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有效率方面,空心螺钉、Herbert螺钉、克氏针三种干预措施疗效均优于石膏固定,愈合时间均短于石膏固定。结论治疗腕舟骨骨折有效率、愈合时间SUCRA排序均为空心螺钉>Herbert螺钉>克氏针>石膏固定,因此空心螺钉成为最佳治疗措施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手外伤的处理依然是我国手外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日常的主要任务.如何处理好手外伤,已从肉眼清创、显微清创进入到生物技术清创(如纳米与负压引流技术应用等)的新阶段,虽然随着清创技术与材料设备的不断改进,手部感染与组织坏死率有明显的下降,但手部功能的恢复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手外伤后的手功能恢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希望从二个常被忽略的基本原则做起.  相似文献   
7.
<正>一、时间与地点:2017年12月7日-10日。12月7日全天报到,8日-9日会议,10日参观。地点: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2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二、内容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顾玉东院士和运动医学科陈世益教授为大会主席,手外科、运动医学科教授组成讲师团,讲授手外科、运动医学科围手术期肢体功能重建康复的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手部活动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因手外伤入住我院骨科病房患者478例,其中,男202例,女276例,均为肌腱损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9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即开始被动锻炼方案,术后14d开始主动锻炼方案。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7天开始被动锻炼方案,术后14d开始主动锻炼方案。记录患者伤口拆线时间,术后第28天的总指关节活动度(TAM)、Carroll手功能评分、双手握力以及拇指对指功能。结果观察组拆线时间为(12.47±3.12)d,对照组为(12.33±3.14)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术后第28天TAM达标例数、Carroll手功能评分合格例数、患手握力、拇指对指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肌腱断裂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更快、更好地恢复患手功能,但应避免过度,量力而行,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3例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对该病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8月-2012年3月,采用囊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3例,其中结扎、切除含囊肿腓总神经关节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9~15个月,平均11.3月。3例患者术后4—10d胭窝部胀痛症状均消失,术后3个月第1、2趾间刺痛感消失。足背伸肌力恢复至4级者2例,恢复至3级者1例。患者均无囊肿复发表现。结论: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十分罕见。对于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目前多行手术切开神经外膜引流,同时随访囊肿复发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医学有许多重大发现与进展,其中显微外科的应用是影响临床发展的重大突破,特别是显微外科小血管吻合技术,促进了再植再造外科、组织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我国在再植再造外科中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如1963年陈中伟院士的断肢再植;1966年杨东岳教授的足趾移植再造拇指;1985年于仲嘉教授的手再造等等,都是世界一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