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7篇
外科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吉林省北纬43°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 OH)D3水平及其与血钙、血磷的相关性。研究吉林省与不同地理纬 度的白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匈牙利、西班牙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健康人群25( OH) D3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吉林省 长春市、双阳区、双辽市、公主岭市、伊通县、梨树县、永吉县2873例20 ~80岁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 组,采用德国Roche公司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25( OH) D3,采用德国Roche公司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 分析仪检测血Ca、血P。结果吉林省健康人群血清25(OH)D3水平低于上海、北京、广州、贵阳、岳阳市健康人群,低于白俄 罗斯、波兰、乌克兰、匈牙利、西班牙健康人群,25(OH)D3水平与血Ca正相关。结论吉林省健康人群血清25(OH)认水平 缺乏占总例数70. 17%,维生素D不足占23. 63%,维生素D充足仅占6. 2%。地理纬度、日照时数是维生素D缺乏的因素之 一,是影响骨代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女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4)、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 (BGP)、25著维生素D3(25( OH) D3)、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与股骨颈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iscovery WA型 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TRACP、CTX4、BALP、BGP、25 ( OH) D3、PTH、CT。将1084例受试者检 测结果按5岁为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 13. 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 (OH) D3、PTH、CT在35 ~ 50岁年龄段各组间 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25 (OH) D3开始下降,与丽D呈正相关;CT降低出现在65 ~ 79岁年龄段,与丽D显著正相关。35 ~ 45岁年龄段TRACP、CTX4与BMD呈负相关,而BALP、BGP与BMD呈正相关;50 -60岁年龄段BALP、BGP明显升高, TRACP、CTX4、BALP、BGP均与BMD呈负相关;65岁以后BALP、BGP开始下降,BALP、BGP与骨密度呈正相关,TRACP、CTX- 1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TRACP、CTX4、BALP、BGP、25 ( OH) D3、PTH、CT监测骨代谢水平为骨质疏松诊断、鉴别诊断提 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骨代谢标志物临床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指标的测量,让我们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有一个更好的了解。骨代谢标志物用于选择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和评价药物疗效。因此,合理应用和评价骨代谢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由日本骨质疏松症学会授权的骨质疏松骨代谢指标应用指南制定委员会,总结骨代谢指标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骨代谢指标的合理应用。虽然现在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症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医保范围的限制,在日本的应用仍不普遍。自日本骨质疏松症学会制定了2001年指南,新的骨代谢指标已列入临床实践。新的促进骨形成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改变了骨代谢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需要调整目前的临床应用方案,提出制定新的2012年指南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粘连蛋白(ON)、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骨保护素(OP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BMD,采用美国Thermo公司全自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ON、PINP、OPG、IGF-1、TGF-β。将913例受试者检测结果按10岁为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与女性正常组血清ON、PINP、IGF-1、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而正常组血清OPG水平均明显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女性血清ON、PINP、IGF-1、TGF-β水平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5),OPG水平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男性血清ON、IGF-1、TGF-β水平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5),OPG水平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ON、PINP、IGF-1、TGF-β水平与股骨颈BMD正相关,血清OPG水平与股骨颈BMD负相关。ON、PINP、OPG、IGF-1、TGF-β在骨代谢过程中相互作用影响骨质量,与股骨颈BMD存在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5.
双膦酸盐主要用于治疗以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为病理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包括Paget's骨病(派杰氏病),肿瘤骨转移,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骨质疏松。从P-O-P结构的焦磷酸盐到P-C-P结构的第三代双膦酸盐,其抗骨吸收的作用随碳链接侧链的延长而增强。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是双膦酸盐的一种,其主要成分是锝[99Tc]经氯化亚锡还原后与亚甲基二膦酸盐形成的螯合物,具有稳定的P-C-P键,被骨生成区和带有炎症的骨与软骨组织摄取,不仅有效降低血中免疫调节因子、抑制病理复合物产生;而且多项国内外研究发现,99Tc-MDP免疫调节同时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及修复破骨的作用,引起骨质疏松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99Tc-MDP对骨重建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骨重建是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同完成的旧骨退化,等量新骨取代的骨组织更新过程,在骨重建过程中,许多激素和细胞、体液因子以及细胞代谢产物影响骨的重建.目前国内外通过生物化学检测技术获得的骨代谢指标分为骨代谢调节激素、细胞与体液因子、骨吸收、骨形成标志物.笔者将影响骨重建生物化学指标的生理作用、临床意义进行综述.骨代谢指标虽不能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价骨代谢状态、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将4613例受试者腰椎BMD检测结果按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腰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年龄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随绝经年限延长,BMD值降低,OP患病率升高,绝经年限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低体重指数组,腰椎BMD值最低,OP患病率最高;随体重指数增加,腰椎BMD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降低,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正相关,与骨质疏松患病率呈负相关。结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是骨密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增龄、绝经年限延长与低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胶原蛋白。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技术逐渐成熟,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不同来源的标本、不同方法、不同设备、不同试剂、人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种族和不同性别等,检测结果存在差异。至今,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国内外尚无统一检测标准;为此,将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分别整理、凝炼成一篇为各位同仁可读、可用、可参考的文字材料。期待通过"共识"为推动临床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技术的提高,规范检测流程,建立科学的参考范围,使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规范诊断、规范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评价及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将1228例受试者的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10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30~49岁年龄段CTX-1、TRACP、BALP、OC与腰椎BMD均无明显相关性,50岁以后CTX-1、TRACP显著升高,与BMD呈负相关。女性BALP、OC在50~59岁年龄段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60岁以后开始下降,与BMD呈正相关;男性30~59岁各年龄组CTX-1、TRACP、BALP与腰椎BMD均无相关性,60岁以后CTX-1、TRACP、BALP均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男性OC水平随年龄缓慢下降,但各年龄段与BMD均无相关性;在30~49岁年龄段TRACP、CTX-1、BALP、OC各指标性别间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同年龄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TRACP、CTX-1、BALP、OC是监测骨代谢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对女性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长春市35~85岁汉族女性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Bsm Ⅰ、Fok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Bsm Ⅰ和Fok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将230例受试者分成绝经组和未绝经组,观察两组各基因型分布特征,应用SPSS 19.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人群中,Bsm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为bb占83.9%、Bb占12.6%、BB占3.5%,b等位基因频率高达90.2%,B等位基因频率为9.8%;Fok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为ff占18.3%、Ff占43.9%、FF占37.8%,f等位基因频率为40.2%,F等位基因频率为59.8%,两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1.283,P=0.125;χ2=0.96,P=0.342);未绝经组与绝经组各基因型分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m Ⅰ位点在未绝经组和绝经组中各基因型BMD无差异(P0.05);Fok Ⅰ位点ff型BMD较FF型和Ff型低,但在未绝经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中ff型与FF型比较,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的230例35~85岁汉族女性人群中,Bsm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以bb型为主,b等位基因频率高达90.2%,各基因型骨密度无差异;Fok Ⅰ位点ff型有较低的BMD,但在未绝经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绝经后女性中ff型与低BMD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