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正位L1-L4 TOTAL骨密度。将4613例受试者腰椎BMD检测结果按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腰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年龄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随绝经年限延长,BMD值降低,OP患病率升高,绝经年限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低体重指数组,腰椎BMD值最低,OP患病率最高;随体重指数增加,腰椎BMD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降低,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正相关,与骨质疏松患病率呈负相关。结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是骨密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增龄、绝经年限延长与低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长春市35~85岁汉族女性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Bsm Ⅰ、Fok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Bsm Ⅰ和Fok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将230例受试者分成绝经组和未绝经组,观察两组各基因型分布特征,应用SPSS 19.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人群中,Bsm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为bb占83.9%、Bb占12.6%、BB占3.5%,b等位基因频率高达90.2%,B等位基因频率为9.8%;Fok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为ff占18.3%、Ff占43.9%、FF占37.8%,f等位基因频率为40.2%,F等位基因频率为59.8%,两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1.283,P=0.125;χ2=0.96,P=0.342);未绝经组与绝经组各基因型分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m Ⅰ位点在未绝经组和绝经组中各基因型BMD无差异(P0.05);Fok Ⅰ位点ff型BMD较FF型和Ff型低,但在未绝经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中ff型与FF型比较,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的230例35~85岁汉族女性人群中,Bsm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以bb型为主,b等位基因频率高达90.2%,各基因型骨密度无差异;Fok Ⅰ位点ff型有较低的BMD,但在未绝经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绝经后女性中ff型与低BMD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