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于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24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腰方肌组采用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术后镇痛方案均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麻醉期间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采用腰方肌阻滞的患者在阻滞完成后15 min记录阻滞平面。分别于术前、术后2 h、术后8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情况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腰方肌组患者在术后2、8、12 h 3个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方肌组12名患者最高阻滞平面为T6(T6~10),最低阻滞平面为L1(T12~L1)。与对照组相比,腰方肌组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方肌阻滞能够有效缓解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期疼痛,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2.
2020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课程首次实施在线PBL教学。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3个年级共计357名学生参与了在线PBL教学。学生们前期具备了课程融通整合的知识技能基础,导师们进行了充分的学情分析、软硬件准备和教学设计。师生借助“腾讯会议”软件平台顺利实施了在线PBL教学,并且该教学活动在学生中获得较好反馈,课程满意度较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程融通整合为在线PBL的案例设计奠定了基础;在线PBL教学的成功实施也体现了课程融通整合的改革初衷。  相似文献   
3.
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最初被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抗胆碱能药物作为重要的术前用药,其术前应用是保证临床麻醉安全实施的重要措施,在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抗胆碱能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不同,术前规范并合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防范麻醉及手术因素所致的风险,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提高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质量。为进一步规范术前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受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托,本专家共识邀请省内相关领域麻醉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专家共识及指南,结合各中心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选择与考虑、抗胆碱能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n=39),不行神经阻滞;常规SAPB组(SAPB组,n=40),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双侧腋中线第5肋水平前锯肌平面阻滞;低位SAPB组(SSPB组,n=40),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双侧腋中线第8肋水平前锯肌平面阻滞。三组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毕行舒芬太尼PCIA。术后48 h内VAS疼痛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于麻醉前、术后4、24、48 h采集静脉血,采用ELL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SPB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补救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24、48 h SSPB组血清IL-1及IL-6浓度明显低于C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C组、SAPB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后不同时点血清IL-1、IL-6、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常规前锯肌平面阻滞,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麻醉科贵重药品核查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开展QCC活动对贵重药品的核查实行管理,包括确定管理项目及主题、现状把握及原因分析、设定预期目标及制定管理措施,比较QCC前后贵重药品核查中麻醉收费单及麻醉单的漏记录率的差异。结果 QCC活动后贵重药品核查中,收费单漏记录率(0.57±0.52)%比活动前(12.53±3.81)%低;麻醉单漏记录率(0.13±0.13)%比活动前(7.53±2.51)%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CC活动在麻醉科贵重药品的核查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麻醉医生和护士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型大鼠脊髓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磷酸化是否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调节作用,研究nNOS磷酸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只暴露脊神经,不结扎;实验组:制作SNL模型,鞘内注射钙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hosphorylated 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Ⅱ,p-CaMKⅡ)抑制剂KN93;阴性对照组:制作SNL模型,鞘内注射DMSO;模型组:制作SNL模型,不给药?于术前1 d?术后1~5 d以及鞘内给药后1~4 h测定机械痛阈值?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腰段脊髓组织p-CaMKⅡ?nNOS与p-nNOS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共沉淀以及免疫荧光实验检测nNOS与其接头蛋白CAPON是否具有相互作用?结果:SNL可导致大鼠机械疼痛阈值降低(P < 0.01),脊髓组织p-CaMKⅡ的表达增加(P < 0.05),p-nNOS的表达下降(P < 0.05),髓鞘内注射KN93可反转神经结扎所致的上述趋势;nNOS与其接头蛋白CAPON在大鼠体内存在相互作用,nNOS的磷酸化能降低其与CAPON的相互作用强度?结论:nNOS的磷酸化参与了SNL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p-CaMKⅡ通过对nNOS的磷酸化,降低nNOS与其接头蛋白CAPON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强度,针对nNOS的磷酸化信号途径的治疗可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综合评价COX-2 -1195G>A多态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数据库, 查找关于COX-2 -1195G>A多态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并用Meta分析的方法合并COX-2 -1195G>A 多态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的OR值(odds ratio),同时也进行了亚组分析、敏感度分析和文献的发表偏倚检验。 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6篇文献,累计病例数2854,对照数4250,显性模型下AA+AG基因型相对于GG基因型的OR值 为1.29(95%CI:1.09~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X-2 -1195G>A多态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在显性模型下具有 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猪带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对比以不同血管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的可行性及优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 方法 健康长白猪10头,体质量24~25 kg;根据血管蒂的不同随机分2组,每组5例。A组,以左膈下动脉为蒂;B组,以左心包膈动脉为蒂,左侧膈神经同蒂血管一同游离。全麻下切除部分下段食管(3~5 cm),取带血管蒂膈肌瓣管状成形并重建缺损食管,缺损膈肌涤纶补片修补。 结果 B组的生存时间及长期存活动物例数均大于A组(P<0.05);B组蒂血管心包膈动脉的游离长度显著大于A组膈下动脉的游离长度(P=0.004);B组膈肌瓣长度及宽度均大于A组可切取的长度(P=0.001)及宽度(P<0.001)。 结论 成功建立猪膈肌重建食管的动物模型,以心包膈动脉和以膈下动脉为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下段均是可行的;B组模型较A组模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肝脏移植术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肝脏移植后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3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前后的溶血象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的变化趋势。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与免疫抑制剂可能相关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经过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肝脏移植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肝脏移植后少见并发症之一,明确其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成功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