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58例,女17例;年龄20~54岁,平均47岁。左侧42例,右侧33例。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23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ASCI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2)和试验组(n=28)。对照组仅予以止血、脱水、神经营养等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伤后8 h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1·h-1,静脉滴注(<15min),间隔45 min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4 mg·kg-1·h-1,静脉滴注维持24 h。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6周后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标准(ASIA)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躯体感觉及躯体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躯体感觉及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可有效缓解脊髓压迫,减轻神经元继发性损伤,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卡他莫拉菌(MC)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7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感染性标本,细菌培养和分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抗菌药物进行敏感试验,并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数据统计应用WHONET 5.5软件处理分析。结果 55株MC在痰液和咽拭子中检出率最高,占74.5%,其次为耳分泌物占18.2%,眼结膜分泌物标本占7.3%;科室分布以儿科为主占50.9%,其次为呼吸科占21.8%;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MC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左氧氟沙星为100.0%敏感,环丙沙星为98.2%,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与克拉霉素保持着100.0%的抗菌活性,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2.7%。结论 MC不但可引起医院感染,而且可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因此医院务必要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重视MC的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254-1257
[目的]探讨携带利多卡因局部镇痛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方法]将60岁以上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分为两组,一组术后伤口放置局部镇痛泵持续缓释利多卡因(局部镇痛泵组),一组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输入稀释芬太尼(PCIA组)。比较两组术后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口延期愈合率、感染率;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镇痛泵依从性比率。[结果]局部镇痛泵组术后1h VAS评分高于静脉镇痛泵组(P=0.016),术后2 h VAS评分与PCI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局部浸润组术后24 h(P=0.024)、48 h(P=0.012)VAS评分低于静脉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 h后局部镇痛泵组应用额外镇痛药比例低于PCIA组(P=0.015),局部镇痛泵者依从性优于PCIA组(P0.001)。局部镇痛组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静脉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口延期愈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伤口感染。[结论]对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局部镇痛泵持续静息镇痛效果优于PCIA泵,能明显减少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全身麻醉患者,局部镇痛泵应用时如果配合术中伤口局部浸润麻醉或者术后早期辅助额外小剂量镇痛药物镇痛效果可能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应用外踝上皮瓣修复外伤性足踝部皮肤缺损15例,其中合并踝关节,蹠跗关节骨折10例.常规清创后二期设计外踝上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皮瓣面积最大10 cm×8 cm,最小5 cm×4cm,平均8 cm×5 cm.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其中3例术后24 h皮瓣远端出现水泡,经处理后愈合.结论 外踝上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骨科住院并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者(利伐沙班组)30例,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者(低分子肝素组)38例。利伐沙班组术后6 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 mg·d-1,口服连续5周;低分子肝素组术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 100 IU,1 d/次,连续14 d。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出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结果]利伐沙班组6个月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6.67%,低分子肝素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15.79%,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25,95%CI:0.40-3.93,P0.05);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 120.36±186.32)ml和(1 456.66±268.45)ml,利伐沙班组引流量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利伐沙班可明显降低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疗效无显著差异,且减少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自组装"工程化软骨修复体外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转归。[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MSCs)。将第3代h MSCs用含100 ng/ml GDF-5的软骨诱导液定向诱导,2周后重悬细胞,以5×10~6/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2%琼脂糖包被的24孔板,行自组装培养,2周后对标本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软骨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然后将部分标本植入到体外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内,培养4周观察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并比较修复前与修复后标本的软骨相关生物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2周时预分化的h MSCs"自组装"形成一软骨样组织,组织学检测到软骨特异性成分阳性表达。全层软骨缺损修复模型体外培养4周后,大体和组织学可见缺损由工程化软骨所修复,交界面呈紧密黏附状,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呈阳性表达,但弱于未移植组。生化结果显示移植组标本的细胞数、GAG和总胶原含量均低于未移植组(P0.05)。RT-PCR结果也反映出这一变化。[结论]"自组装"工程化软骨能有效地修复体外关节软骨缺损,并且能较稳定地维持软骨表型。  相似文献   
8.
背景:髋部骨折的病情较复杂,临床医师选择适当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影像学检查,常难以准确判断空间立体关系. 目的:探讨基于64排螺旋 CT 扫描数据对髋部骨折进行虚拟手术设计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髋部骨折患者.dicom 格式 CT 数据导入 Mimics 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建立骨折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复位,将.stl 格式复位模型导入 Imageware12.0,根据钢板放置位置选择合适长度钢板,螺钉固定.并快速成型形成实体与导航模板. 结果与结论:重建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骨折移位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实现了内固定手术模拟.可见术前应用计算机辅助虚拟现实手术设计可以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地塞米松(DEX)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为PRP临床骨组织修复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BMSCs分为单纯血清培养组(FCS组)、PRP诱导组和DEX组,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钙盐沉积染色,RT-PCR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l-Ⅰ)、骨连接蛋白(ON)、中心结合因子(Cbfα1)mRNA表达系统评价PRP的成骨分化能力. 结果 PRP抑制了BMSCs向三角形、多角形细胞转变,DEX则诱导BMSCs向三角形、多角形细胞转变;PRP抑制了ALP分泌,钙盐沉积;DEX增加了ALP分泌,促进钙化结节形成.与FCS组相比,DEX促进了ALP、OCmRNA表达,PRP抑制了ALP、OC mRNA表达;PRP、DEX对Coll-Ⅰ、ON、Cbfα1 mRNA表达均无影响.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PRP对人BMSCs体外成骨分化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效应;在体外PRP并不能代替DEX作为人BMSCs成骨分化的诱导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放性与闭合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收治的开放性(开放性骨折组)与闭合性(闭合性骨折组)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各100例,观察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检测术前、术后3 d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术后15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50%,开放性骨折组和闭合性骨折组感染率分别为12.00%、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患者检出革兰阴性菌8株、革兰阳性菌4株;两组患者术后开放性骨折组血清CRP、TNF-α、IL-6、IL-8、IL-18高于闭合性骨折组(P<0.05);开放性骨折组与闭合性骨折组切口感染患者血清CRP、TNF-α、IL-6、IL-8、IL-18均高于本组无切口感染患者(P<0.05)。结论开放性相对于闭合性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开放性骨折患者、切口感染患者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