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62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935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8篇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评估及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为有效组(n=20)和无效组(n=16)。测量治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指数(FA)值以及肿瘤最大直径,并搜集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DTI定量参数以及临床因素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并评估不同参数预测NACT疗效的诊断效能。结果:治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P=0.008)、年龄(P=0.04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指标(P=0.03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P=0.024)和肿瘤最大直径(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显示治疗前ADC值结合SCC的联合指标预测NACT疗效曲线下面积(AUC)0.802,高于单个参数ADC值(AUC=0.750)以及SCC(AUC=0.663)。结论:DTI定量参数ADC值以及临床因素SCC指标可在治疗前预测及评估宫颈癌NACT的疗效反应,治疗前ADC值和SCC的联合指标在预测宫颈癌NACT疗效上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2018年RSNA年会上关于骨肌关节成像方面的科学报告有180余篇,主要内容包括肌肉骨关节疾病的定量及定性研究、深度学习的应用、骨折和肿瘤的诊断等,本文将按照部位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MDT的对分课堂联合CBL教学模式在软组织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学员对该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人。对照组授课方式为传统教学法,实验组授课采用MDT联合对分课堂和CBL教学法。教学结束后,采用命题考试进行教学效果考核;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选择题、简答论述、病例分析和总成绩分别为26.36±2.75、18.24±2.40、30.76±3.09、75.36±5.96,而对照组分别为24.40±3.80、16.60±2.10、29.04±2.86、70.04±6.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这8个维度的赞成度调查中,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员对本组教学模式的接受度更高(P<0.05),但也有更多的实验组学员认为本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习负担(P<0.05)。结论:MDT联合对分课堂和C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软组织肿瘤临床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且接受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 CT影像特征,提高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急性胆囊炎(包括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3例和急性非坏疽性胆囊炎36例)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49 例均行MSCT全腹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计算和比较各CT征象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与非坏疽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组与非坏疽性胆囊炎组的胆囊最大横径、胆囊壁厚度、胆汁CT值、胆囊结石、胆囊周围炎及邻近肝实质强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胆囊壁强化不连续或不强化、胆囊壁和/或胆囊腔内积气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组的发生率高于非坏疽性胆囊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具有典型的CT影像表现,常可以作出正确诊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虽然术前诊断较困难,但仍然有特征性表现。胆囊壁强化不连续或不强化、胆囊壁和/或胆囊腔内积气(有或无胆囊周围积气)可作为鉴别急性坏疽性与非坏疽性胆囊炎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5.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I)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人们对自动图像处理和分类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本年度RSNA年会上关于AI的研究报告按照部位进行分类总结。各研究通过利用深度学习分割图像、研究图像特征提取和图像转换,研发机器学习辅助诊断方法,比较不同AI模型如何提高成像效率、减少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等,对临床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和准确分级,进而辅助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且有望大幅降低影像医师的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6.
【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人数与日俱增,形势十分严峻。我院作为COVID-19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之一,在承担收治COVID-19患者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其他疾病的医疗救治。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爆发期正值冬春季节,也是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高发时期,而该类疾病属于急诊范畴,需快速诊断及治疗,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因此,为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在保证正常医疗救治工作的前提下,对于那些急需行CT增强检查的COVID-19患者,既要建立起高效的急诊患者“绿色通道”,又要做好COVID-19患者CT增强检查的流程及防护管理。本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COVID-19相关防控法规及我院实际情况,以1例在我院行急诊CTA检查的COVID-19患者为例,介绍COVID-19患者的CT增强检查流程及防护管理体会。  相似文献   
7.
腮腺区肿瘤磁共振水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2例术前初步诊断为腮腺区肿瘤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及水成像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制定手术方案。其中15例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6例施行了保留部分腮腺及导管的功能性手术,1例仅接受局部包块切除。结果:①腮腺肿瘤磁共振水成像较普通的X线腮腺造影具有简单、无创、安全以及三维成像等优点;②磁共振以及水成像、三维重建能够更全面立体地提供腮腺肿瘤的信息。结论:磁共振水成像术对腮腺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经水成像显示有腮腺导管系统破坏的肿瘤可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对经水成像显示具有完整腮腺导管系统的良性肿瘤应考虑腮腺的功能性手术。  相似文献   
8.
腮腺导管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术用于诊断腮腺疾病的可行性 ,并筛选出可获得最佳显示效果的扫描序列。方法 采用 4种不同的扫描序列 ,对 2 3例腮腺疾病患者 (病变组 )及 5名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行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首次扫描后 ,患者含化VitC 2 0 0mg ,于含药后 3、10min再次扫描 ,将所获图像按腮腺导管及其分支显示效果分级 ,比较各扫描序列及服药前后的显示效果。并依据图像对疾病定性诊断 ,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能清楚地显示腮腺主导管、叶间导管、小叶间导管及小叶内导管 ,清楚显示导管有无狭窄、扩张、导管中断及破坏的情况 ,对疾病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 95 6 %。扫描序列中 ,以IR FSE序列的显示效果最佳 ,与FSE比较 ,效果明显提高 (P <0 0 5 )。含服VitC并不显著提高显示效果 (P >0 0 5 )。结论 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腮腺导管及其病理改变 ,对腮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腮腺造影术。其中IR FSE脂肪抑制序列的显示效果最好 ,可作为腮腺导管X线造影的替代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多排CT曲面重建在颌骨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多排CT扫描后可行上、下颌骨全景曲面重建的特点,探讨多排CT曲面全景片对颌骨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指导临床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3.以来,对29例上、下颌骨疾病(包括上、下颌骨囊肿22例、颌骨骨髓炎2例、牙龈癌5例)行16排螺旋CT扫描,扫描层厚0.625mm或1.25mm,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GE公司advantageworkstation,AW4.0),对上、下颌骨行不同层面的曲面断层重建,贮存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同时用X光机拍摄口腔全景片,将二种全景片进行阅片对比.结果:多排CT曲面断层全景片清晰,能清楚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骨病变的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及器官(如牙齿、上颌窦、下齿槽神经管)的关系,无颊舌侧骨组织覆盖影,其图像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明确的指导价值,而X线口腔全景片有影像失真,在病变处存在颊舌侧骨质相互重叠影.结论:多排CT口腔全景断层片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骨病变与周围组织及牙齿的关系,可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无放大失真,对颌骨病变的定性诊断、病变范围的界定结果可靠.对临床医师在疾病的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二维磁化准备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2D-MP-TrueFISP)序列在颅脑肿瘤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0例行头部增强磁共振检查的颅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增强前后行2D-MP-TrueFISP/2D-SPGR扫描,比较病灶在2D-MP-TrueFISP和2D-SPGR增强后的评分,在2D-SPGR与2D-MP-TrueFISP同一层面分别测量病灶、白质、脑脊液增强前后的信号强度(SI),计算病灶的对比率(CR),比较病灶分别在2D-SPGR与2D-MP-TrueFISP增强前后的CR及在2D-SPGR与2D-MP-TrueFISP增强后的CR差异。结果 病灶在2D-MP-TrueFISP增强后的累积评分为9.0(9.0,9.0)分,明显高于2D-SPGR的7.0(6.0,7.0)分(Z=-6.86,P=0.00)。病灶在2D-SPGR和2D-MP-TrueFISP增强前后的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灶在2D-MP-TrueFISP 序列增强后的CR值,与白质比较和与脑脊液比较分别为1.58±0.46和8.50±2.47,均明显高于2D-SPGR的0.57±0.29(t=-17.38,P=0.00)和2.64±0.85(t=-19.71,P=0.00)。结论 相较于2D-SPGR,2D-MP-TrueFISP的增强程度及均匀性更好,轮廓更加清晰,且对病灶周围的水肿显示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