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1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人工骨替代材料是否能通过微创手术快速重建骨强度,并取得安全的愈合效果。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共10例良性骨肿瘤病例在我科接受经皮穿刺注射型人工骨再生骨替代材料治疗。10例病理诊断均为骨囊肿。接受治疗的肿瘤部位均位于长管状骨,包括股骨4例、肱骨5例和胫骨1例。通过术后随访,评估植骨部位的骨吸收转化过程和结果,记录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2.4 (8~17)个月。截止最终随访,人工骨转化率平均为98.8%(90%~100%),全部病例愈合良好。8例随访达到1年,转化率均为100%。植骨术后转化率与年龄(P=0.552)、部位(P=0.781)和植骨量(P=0.508)无显著相关性。术后MSTS功能评分平均29.3分。5例术中出现少量人工骨经穿刺道溢出骨皮质外,术后4~5个月外漏人工骨完全吸收,无软组织内成骨。术后未见肿瘤复发、骨折、伤口感染及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注射型硫酸钙/磷酸钙复合骨移植物,治疗以骨囊肿为代表的良性骨肿瘤,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愈合率高。植骨后可保持较高的骨强度,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肿瘤患者接受全部或部分锁骨切除后,上肢功能状况及肩关节活动度状况。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例锁骨肿瘤在我院接受全部或部分锁骨切除术。回顾分析患者的肿瘤学结果及肩关节功能。功能评分采用MST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系统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患者双侧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差异,分析原因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7.6(6~44)个月,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14个月出现局部软组织复发,接受第二次手术。二次术后16个月再次出现复发,行第三次切除手术。术后14个月,患者肺转移,局部无复发。1例骨肉瘤,术后3个月出现肺转移,局部无复发。其它7例随访时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9例患侧上肢平均MSTS评分(94.6±2.1)%(80%~100%),健侧上肢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侧肩关节平均ASES评分为(96.9±1.2)%(92.8%~100%),健侧为(99.2±0.8)%(92.8%~100%),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的UCLA评分为(33.1±0.8)(29~35),健侧为(34.8±0.2)(33~35),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基本满意,患侧与健侧各方向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切除术可作为锁骨肿瘤患者的一种有效术式,切除后患侧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较对侧稍差,但MSTS评分,ASES评分及UCLA评分均达优良功能,可满足患者的日常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保留关节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的意义. 方法 2008年 9 月至2011年3月,行保留关节人工假体和大段异体骨置换术治疗12例股骨远段、胫骨近段和胫骨远段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2~59 岁,平均26.7岁,病变位于股骨远段干骺端8例,胫骨近段干骺端3例,胫骨远段骺端1例,骨肉瘤7例软骨,软骨肉瘤3例,血管内皮瘤1例,梭形细胞肉瘤1例 .术前采用增强CT和MRI在计算机导航工作站上设计术前方案,明确病灶侵犯的髓内范围和骨外范围,设计截除瘤骨的范围并标记,术中计算机导航指引下,注册定位,按术前设计截断瘤骨,保留关节及韧带组织,装配特制人工假体8例和大段异体骨置换4例. 结果 12例患者全部按术前计划完成手术,术后肿瘤标本经病理验证达到广泛切除.所有患者随访7~37个月,平均21个月.按肌肉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患肢功能评价体系评分,术后肢体功能恢复92%~96%,平均94%.术后无伤口及关节感染发生,无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发生. 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在术中精确实现术前设计的肿瘤外科切边界,避免盲目扩大肿瘤切除范围和损失重要的骨骼关节节结构从而为患肢关节结均重建创造条件,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18岁,因左大腿远端后侧及腘窝疼痛4年,加重伴局部肿胀3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腘窝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半年,自觉局部再次出现疼痛并伴有结节、肿胀入院.查体:大腿肤色无明显改变,其远端后侧及腘窝明显肿胀,无静脉曲张,未发现紫蓝色结节及出血点,皮温稍高;局部有-4cm×5 cm大小肿块,质韧无活动,有轻压痛;股四头肌肌力正常;左膝关节活动范围:伸-10°,屈100°;髌骨上极水平患侧较健侧周径粗约4.5 cm.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一种评估骨肉瘤侵袭范围的骨显像半定量方法,探讨骨显像如何更准确测量肢体骨肉瘤骨侵袭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3例骨肉瘤患者,均于术前行全身骨扫描。设计骨显像放射性计数变化率阈值法,放射性计数变化率R=(T-NT)/NT×100%,公式转化为T=R×0.01×NT+NT,假设多个R值,获得多个肿瘤边界T值,手工移动T值感兴趣区,即可获得肿瘤范围测量值,同时采用骨显像目测法测量肿瘤范围,以病理范围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各方法准确性。结果骨显像目测法与病理范围有显著性差异(t=-3.041,P=0.0060.01)。骨显像阈值法R取80%(t=-1.519,P=0.1430.05)、100%(t=-0.642,P=0.5270.05)、120%(t=0.192,P=0.8500.05)、140%(t=1.178,P=0.2520.05)时与病理范围无显著性差异,R取100%及120%时平均差值最小。骨显像目视法测量结果与病理测量结果误差在10 mm内、20 mm内及30 mm内的病例数比率分别为39.1%(9/23)、56.5%(13/23)及73.9%(17/23),骨显像半定量分析法,R=100%时相应比率为65.2%(15/23)、87.0%(20/23)及95.7%(22/23),R=120%时相应比率为69.6%(16/23)、91.3%(21/23)及95.7%(22/23)。结论在评估骨肉瘤远关节面骨侵袭范围方面,骨显像放射性计数变化率阈值法提供了较目视法客观准确的测量值,建议R阈值取100%或120%。  相似文献   
10.
将PDCA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我院护理会议管理制度改进中,通过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等过程的循环,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工作流程,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强督查力度,强化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