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临床上随访2010年1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无明显脂肪浸润和明显脂肪浸润的大型全层肩袖损伤患者41例,按脂肪浸润程度分为无明显脂肪浸润组25例、明显脂肪浸润组16例。关节镜下双排重建修复损伤肩袖。记录并比较各组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简单(SST)评分。结果:41例患者术后获18~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术后ROM、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SST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术后末次随访时ROM、功能评分以及疼痛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撕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全层再撕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效果有明显影响,在发生脂肪浸润不明显之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手术治疗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方法 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16例采用Watson-Jones法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并对16例患者术后进行8~22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结果 16例患者中仅1例背屈受限10°,其余患者关节活动度均达到正常.短期随访结果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经过康复训练,16例患者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Watson-Jones手术修复踝关节外侧韧带有良好疗效,术后经过细致的康复训练,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肩关节是人体诸多关节中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脱位发生率最高的关节。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病理基础是肩盂前缘的骨性缺损,和前方关节囊韧带的符合体软组织的损伤,是常见的肩关节运动损伤。肩关节镜下关节囊盂唇修复术(Bankart修复术)仍是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最常用手术方式,但有  相似文献   
4.
季鑫  周春英  张爽  鲁楠 《骨科》2019,10(6):555-558
目的 对比新型泡沫敷料联合常规棉垫和单纯采用常规棉垫两种会阴保护方法预防髋关节镜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科行髋关节镜手术的80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病人会阴部在使用手术室常规棉垫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泡沫敷料预防压力性损伤,对照组病人会阴部位仅采用手术室常规棉垫预防压力性损伤。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即刻、24 h和72 h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仅术后即刻发生压力性损伤1例(2.5%);对照组术后即刻和术后24 h共发生压力性损伤9例(22.5%);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9,P=0.015)。结论 对仰卧牵引位行髋关节镜手术的病人,会阴部加用新型泡沫敷料与仅采用手术室常规棉垫相比,可有效减少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侧结构松解治疗轻、中度习惯性髌骨脱位(HDP)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共51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3例。全部患者采用外侧结构松解手术,包括单纯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外侧支持带松解合并股外侧肌松解,其他辅助手术包括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PFL)重建和胫骨结节內移截骨术。术后4周、8周、1年以及此后的每年进行主客观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共21例患者获得2年以上随访,平均年龄为25.0±7.4岁(17至38岁),平均随访30.5±5.8个月(24至46个月)。单纯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占42.9%(9/21),外侧支持带合并股外侧肌松解术占57.1%(12/21)。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没有外侧再脱位。全部主观评分结果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伸膝装置轻、中度短缩的习惯性髌骨脱位,采用外侧松解技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定量评估伴有J形征的异常髌骨轨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53名被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成年患者,术前嘱患者主动屈伸膝关节,并由两名高年资医师评估髌骨轨迹,根据J形征的有无将患者分为A组(J形征阳性组)和B组(J形征阴性组)。此外,所有患者术前均在伸膝0°位状态下行膝关节CT扫描,并于横断位分别测量髌骨平分指数(bisect offset index,BOI),髌骨外侧位移指数(patellar trochlear-groove distance,PTG)及髌骨外侧倾斜角(patellar lateral tilt,PLT)。最后,比较J形征阳性组与J形征阴性组间的CT测量指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利用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并对比三种参数量化J形征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结果:53例患者中,共有37例(69.8%)呈现J形征阳性,其余16例(30.2%)患者均未见J形征。J形征阳性组患者BOI、PTG及PLT平均值均显著大于J形征阴性组患者。在区分J形征阳性与否的三个指标中,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_(BOI)=0.906,AUC_(PTG)=0.883,AUC_(PLT)=0.833,其中BOI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7.5%,cut-off预测值为97.5%。结论:在本研究中53例复发性髌股关节不稳定患者中,近端髌骨轨迹异常(J形征)的发生率为69.8%。可利用CT参数BOI,较好地区分J形征阳性与阴性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肘关节镜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肘关节镜治疗、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196人共205例患肘,分析年龄、性别、疾病持续时间、病种等因素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22例,发生率10.7%,男性1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45.3岁(28~63岁)。其中,关节活动受限16例,类风湿滑膜炎4例,单纯游离体1例,肘三联征1例。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持续时间等因素与并发症的发生并无显著相关性,但类风湿滑膜炎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并发症。结论:肘关节镜虽然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应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病例随访研究总结应用切开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2例应用切开Latarjet手术治疗的合并明显肩盂前缘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在术前拍摄肩关节X线片以及三维CT以评估术前肩关节骨性关节炎及肩盂骨缺损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 American Shoulder&Elbow Surgeons’ score,ASES)、Constant-Murley和Rowe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术后即刻拍摄肩关节三维CT以检查移位喙突骨块所固定位置。最终随访时,再次拍摄肩关节X线片和三维CT以评估肩关节退行性变的严重程度和喙突骨块的愈合情况,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以前述3种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术前患肢平均主动前屈上举158.2°±28.7°,体侧外旋55.3°±15.2°,内旋达T10水平(T3~臀部);平均肩关节ASES评分77.6±17.5,Constant-Murley评分88.3±12.5, Rowe评分40.2±12.0。最终随访时,无患者出现肩关节复发脱位,肩关节平均主动前屈上举167.7°±12.7°,体侧外旋54.3°±16.5°,内旋达 T10水平(T3~L3),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138,P =0.765, P=0.439);平均ASES评分93.7±9.1,Constant-Murley评分95.6±5.6,Rowe评分96.4±4.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P=0.008,P<0.001)。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肩关节退行性改变较术前加重,1例移位喙突骨块不愈合。结论:切开Latarjet手术对合并明显肩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有效,术后5年随访观察未发现肩关节骨性关节炎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合并活动受限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既往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关节镜技术治疗肘关节活动受限,并得到早期随访的38例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进一步随访,对比最终随访与术前和术后早期随访的结果。结果:共36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男性29例,女性7例;年龄14~65岁,平均38.6岁;平均随访时间为71.5个月(60~96个月)。36例患者的肘关节伸屈范围术前平均为80.1±24.4°,MEPS功能评分平均为70.4±16.6分,VAS疼痛评分平均为2.8±2.2分;术后6个月时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平均为121.4±24.8°,MPES功能评分平均为89.4±16.5分,VAS疼痛评分平均为0.5±0.5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平均为118.6±24.0°,MPES功能评分平均为88.6±15.8分,VAS疼痛评分平均为0.6±1.0分。中长期随访表明,与术前相比,患者在肘关节活动度、模拟疼痛视觉评分(VAS)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等方面有显著性改善(P=0.000);与术后早期结果相比,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肘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采用肘关节镜下进行关节功能重建,可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关节功能,早期疗效较好。中长期临床随访结果表明,肘关节松解术的效果并未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和切开胫骨镶嵌骨块技术重建基于后十字韧带的多发韧带损伤患者术后的后向稳定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5年4月至2009年12月,共连续完成基于后十字韧带的多发韧带损伤重建修复手术135例,2年以上随访者88例.后十字韧带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57例(64.8%),切开镶嵌骨块技术重建31例(35.2%),合并损伤予同期重建或修复.随访时间平均(45.9±17.0)个月(24~77个月).采用KT-1000和Telos应力装置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后向稳定性.采用Tegner、Lysholm、AAO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损伤和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胫骨隧道组术前KT-1000两侧差值为(13.5±4.8) mm,术后为(2.4±3.4)mm;术前Telos两侧差值为(14.9±7.1) mm,术后为(4.6±4.0) mm.切开胫骨镶嵌骨块组术前KT-1000两侧差值为(13.7±5.2) mm,术后为(2.2±3.6)mm;术前Telos两侧差值为(14.9±5.9) mm,术后为(4.3±3.9) mm.两组患者KT-1000和Telos两侧差值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Tegner、Lysholm、AAO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两种技术重建基于后十字韧带的多发韧带损伤,两组患者术后的后向稳定性及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可明显恢复膝关节后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