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对择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HIPEC)腹膜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乳酸(Lac)清除率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收集60例全身麻醉下行CRS联合HIPEC腹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后剔除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麻醉)27例和右美托咪定组29例。所有患者常规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术中监测有创动脉压(ABP)和中心静脉压(CVP),测定心脏指数(CI),计算心率血压乘积(RPP),术中以每搏变异度(SVV)指导补液。记录手术前(T0)、HIPEC开始前(T1)、HIPEC结束后(T2)和手术结束后(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PP、CVP及CI和血中Lac、碱剩余(BE)、血糖(Glu)和皮质醇水平,计算Lac清除率;记录2组患者术后3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循环相关指标,在T0时2组患者MAP、HR、RPP、CVP和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RPP减少(P<0.05);在T2时,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HR和CVP均明显降低(P<0.05),RPP减少(P<0.05);在T3时,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HR、MAP和CVP明显降低(P<0.05),RPP减少(P<0.05),2组患者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及应激相关指标,在T0时,2组患者血中Lac、BE、Glu和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和T2时,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中Lac、Glu和皮质醇水平降低(P<0.05),BE负值减少(P<0.05)。术后Lac水平和肝肾功能,在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和术后72 h(T7)时,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Lac水平降低(P<0.05),Lac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T5和T7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 d内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腹胀、寒战和睡眠障碍发生例数明显减少(P<0.05)。 结论 术中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可降低腹膜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Lac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唐晨  岳建英  李天佐 《北京医学》2015,37(6):530-532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S100B蛋白浓度变化与七氟烷麻醉躁动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全麻下行择期白内障手术的患儿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Ⅰ或Ⅱ级,年龄3~6岁.吸入麻醉诱导为8%七氟烷,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插入喉罩.术中采用3.0%~3.5%的七氟烷维持,调节氧流量2~3 L/min,保持患儿自主呼吸.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拔除喉罩,记录躁动发生情况.分别于吸入七氟烷前,吸入七氟烷后15 min和术后10 min 3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2~3 ml,静置离心后,检测血清S100B蛋白的浓度.结果 30例患儿术前、术中和术后血清S100B蛋白平均浓度分别为(62.76±32.51)、(47.90±22.20)、(48.05±23.53)ng/L,术中和术后浓度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术中和术后二者浓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躁动患儿术中和术后平均血清S100B蛋白浓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49.71±25.20) ng/L vs.(68.26±39.40) ng/L,(55.59±30.54)ng/L vs.(68.26±39.40)ng/L,P均<0.01],术中和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躁动患儿术中和术后平均血清S100B蛋白浓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46.71±20.64)ng/Lvs.(59.1 1±27.62)ng/L,(43.18±16.95)ng/L vs.(59.11±27.62)ng/L,P均<0.01],术中和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患儿术前、术后S100B蛋白浓度差值与与躁动评分无相关性(r=0.045,P>0.05).结论 S100B蛋白浓度在麻醉恢复期患儿躁动发生时明显下降,星形胶质细胞并未在躁动过程中表达增强,S100B蛋白浓度的变化与躁动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普外科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发生肺部感染情况,术前采用过氧化氢深漱口,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方法将普外科2013年1-12月择期手术全麻的患者共2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44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前其口腔不给予任何预防措施,试验组患者均给予1.5%过氧化氢深漱口,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一周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44例患者术后一周发生肺部感染22例,感染率15.3%,试验组150例患者术后一周发生肺部感染6例,感染率4.0%,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深漱口前后的患者口腔菌落数发生明显变化,而且气管导管的前端菌落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送检痰液标本培养出病原菌共42株,试验组检出9株,占21.4%,对照组检出33株占78.6%,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真菌等。结论过氧化氢口腔深漱口可以降低患者口腔中的病原菌含量,也可以明显降低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在气管插管后的肺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在大脑中的作用部位是不同的,本研究拟动态地观察丙泊酚在脑内的作用途径,进一步探索其镇静机制。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8~40岁,BMI 20~25 kg/m~2,ASAⅠ级。在未输注丙泊酚状态下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RS-fMRI)扫描,然后设定丙泊酚初始效应室浓度(Ce)为0.5μg/ml,稳定5 min后完成一次RS-fMRI扫描。逐渐以0.5μg/ml的增幅递增,每个Ce下均完成一次RS-fMRI扫描,直到Ramsay评分达到6分。在全脑范围内进行局部一致性(ReHo)的对比分析。结果与清醒时比较,Ce 0.5μg/ml时小脑后叶、舌回、枕叶、颞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前扣带回、中央前回、额叶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与Ce 0.5μg/ml时比较,Ce 1.0μg/ml时额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小脑后叶、海马旁回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与Ce 1.0μg/ml时比较,Ce 1.5μg/ml时楔前叶、前扣带回、枕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小脑前叶、梭状回、顶叶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与Ce 1.5μg/ml时比较,Ce 2.0μg/ml时小脑前叶、小脑后叶、颞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楔前叶、额叶、顶叶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的作用部位广泛,包含皮层和皮层下中枢,表现为效应脑区分布和局部脑活动强度的动态变化。小脑、扣带回和楔前叶在丙泊酚镇静加深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已成为老年患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OCD的研究较多。其发生可能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有关,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但迄今为止,POCD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准尚无明确定论。对于其评估有多种量表评估方式。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对神经功能恢复早有研究。中药参麦注射液、川芎嗪、银杏叶注射液及电针刺激与经皮穴位电刺激等均可减少POCD的发生。但中药复合电针刺激对POCD的影响未来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种乳癌手术麻醉方法进行比较,以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对800例乳癌手术病人的三种麻醉的方法、麻醉选择、麻醉并发症、麻醉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硬膜外阻滞麻醉(EPA)穿刺成功226例(98.15%),阻滞效果满意208例(90.04%),出现轻度并发症4例;静脉吸入复合麻醉(VICA)气管插管成功率100%,95例(20.43%)气管内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较显著;全身静脉麻醉(TIA)94例(90.38%)心血管反应较显著,62例(59.62%)术中舌根后坠需置咽喉通气道或托起下颌维持呼吸道通畅。结论EPA、VICA发生并发症少于TIA,乳癌手术麻醉应选择EPA、VICA,TIA慎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丙泊酚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淋巴水肿患者血药浓度检测。方法 以麝香草酚为内标,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丙泊酚的浓度。以Kinetex C18为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200μL/min,进样量为5μL,柱温为40℃,样品仓温度为15℃。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177.0→161.2(丙泊酚)、m/z 149.0→133.1(内标)。采用上述方法测定6例淋巴水肿患者血浆中丙泊酚的血浆浓度。结果 丙泊酚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0~5 000 ng/mL(r=0.995 0);批内、批间精密度的RSD均不高于8.08%;空白血浆中无内源性干扰;无残留效应和稀释效应;提取回收率为89.80%~93.73%,基质效应为97.93%~101.73%;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27%。术中靶控输注2~30 min内,6例患者的丙泊酚血药浓度为1 865.3~6 056.2 ng/mL,停药后4~8 h内基本代谢完全。结论 所建UPLC...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淋巴水肿患者淋巴静脉吻合术时的系统效能。方法选择行颈部淋巴静脉吻合手术的淋巴水肿患者2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4例。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均采用丙泊酚血浆浓度TCI,A组为3μg/ml,B组为4.3μg/ml。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min(T1)、切皮时(T2)、开始胸导管静脉吻合时(T3)、胸导管静脉吻合30min时(T4)、胸导管静脉吻合结束时(T5)、开始缝皮时(T6)抽血测定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等。采用偏离度、精确度和摆动度等指标对TCI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价。结果与A组比较,B组在T1时HR降低(P<0.05)。与T1时比较,B组MAP在T5和T6时显著降低(P<0.01),而A、B两组丙泊酚血药浓度在T5和T6时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两组患者术中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偏离度、精确度和摆动度分别为-11.6%、21.0%、23.3%和-20.0%、26.0%、4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TCI系统可以安全应用于淋巴水肿的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兔大量输注库血后酸碱平衡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的变化以及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其的影响。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50只,其中20只用来抽取全血做为实验用血,其余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对实验动物进行放血(血容量的20%),维持30 min后输入等量库血,输血前5 min给予和25% L-Arg 300 mg/kg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2 mL/kg);假手术组: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麻醉、有创操作和监测,但不进行放血和输血的处理,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时间给予25% L-Arg 300 mg/kg。L-Arg组:所有操作同对照组,只将生理盐水的输注改为25% L-Arg 300 mg/kg。各组动物分别于麻醉及有创操作完成后稳定10 min(T0)、放血结束即刻(T1)、输血结束即刻(T2)、输血结束60 min(T3)和输血结束120 min(T4)5个时点抽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于T1和T4时点抽血进行TEG的测定。结果:对照组和L-Arg组的血pH值先降后升,其中对照组T2时点血pH值显著低于T0和T1(P<0.05);假手术组各时点的血pH值均无明显变化。3组实验动物的碱剩余(base excess,BE)值持续降低,其中对照组和L-Arg组T2~T4时点的BE值均显著低于T0(P<0.05),假手术组T4时点的BE值明显低于T0时点(P<0.05)。对照组血乳酸(lactate,Lac)含量无明显变化;假手术组和L-Arg组血Lac含量逐渐下降,T3和T4时点的血Lac含量明显低于T0(P<0.05),且T1~T3时点的血Lac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实验动物T0至T4时点的TEG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兔输血前给予L-Arg 300 mg/kg可以明显改善组织灌注,但对酸碱平衡影响不大;L-Arg对TEG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滑膜血管形态的特征,分析VEGF与部分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滑膜组织分为滑膜衬里层、血管周围及衬里下基质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A与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各层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将滑膜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比值分别与患者外周血的部分实验室炎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VEGF表达结果进一步与关节镜下滑膜形态学所见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视觉模拟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关节镜下滑膜形态(血管密度、血管形态、扭曲或直行血管走行方式)进行评分;滑膜增生程度也采取VAS半定量分析方法,分为几乎无滑膜增生、少有、有及滑膜肥厚。结果:在滑膜衬里层、血管周围及衬里下层基质组织, 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在OA与RA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58,P<0.05);R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87,P<0.05),R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56,P<0.05)。此外,O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直行血管走行方式呈正相关(P<0.05),O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滑膜纤维素增生程度呈正相关(P<0.05);R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管形态、弯曲血管走行方式及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滑膜组织各层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在OA及RA患者之间均存在差异,VEGF表达与部分炎症指标及关节镜下滑膜血管形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