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痛在临床上常由颈椎退行性疾病引起,易对患者颈部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为提供最佳、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2019年美国国家健康科学大学发表了《最佳实践建议:颈痛患者的整脊治疗管理》。课题组在充分研读最新版指南诊治内容的基础上,从诊断、治疗、注意事项3个方面进行解读,同时检索相关文献,纵向对比多个高质量颈痛相关指南,从生物力学及神经生物学方面分析手法治疗颈痛的科学性,并结合中国诊疗现状分析认为其推荐的手法治疗及诊疗流程在中国具有可行性,基于此认为将国内外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中国传统医学能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量效关系.方法:首先建立CSM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肾养髓方7个浓度梯度组(0.84,1.49,2.65,4.71,8.37,14.88,26.46 g·kg-1),每组4只,另取4只作为假手术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全部动物进行脊髓功能测定并处死,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模拟尺骨茎突骨折的机制,构建包括主要骨骼和韧带的尺骨茎突骨折的有限元模型,为尺骨茎突骨折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基于正常人体腕关节的CT影像及各组织解剖特点、材料参数,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尺骨茎突骨折的相关特点,进行截骨造模,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尺骨茎突骨折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分析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结果:建立了387 763个节点,1 094 717个单元的骨骼、软骨、韧带、骨间膜等结构完整的尺骨茎突骨折有限元模型,不同工况下计算得出的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与临床实际符合。结论:建立的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尺骨茎突骨折的力学机理分析,计算出的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符合临床中尺骨茎突骨折分型的描述,可用于尺骨茎突骨折力学变化的可视化分析及临疗效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独活-桑寄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活性成分,并通过筛选分析阐述独活-桑寄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中药独活、桑寄生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中药数据库TCMSP、BATMAN检索出,骨质疏松症的预测靶点通过疾病靶点数据库Gene Cards检索出,将药物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利用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3.6.0整理并筛选出核心成分及有效靶点,再将有效靶点通过Omic Share云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David6.8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独活和桑寄生活性成分根据筛选条件得到核心成分共3个,分别为槲皮素、蛇床子素和补骨脂素;核心靶点24个,包括PTGS2、PTGS1、ESR1、ADRB2等;获得2 509条GO生物过程,包括对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对有机物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等; 193条分子功能,包括对酶结合、同一蛋白结合、信号受体结合等; 113条细胞组成,包括膜筏、膜微区、膜区等;获得KEGG信号通路12条,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关键通路。结论独活和桑寄生配伍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通过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建立方法各式各样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文章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临床角度出发,就目前PMOP模型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和模型动物与临床吻合度进行对比,结合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思路,从PMO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PMOP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量化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生物力学参数,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0(34.37±8.41)岁,病程1~11(6.05±2.71)个月,采用生物力学传感器测量同一手法术者对患者患侧肘关节实施拔戳揉...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8):1679-1684
[目的]观察氯化锂对脊髓损伤后BDNF/TrkB信号表达的作用,探讨其对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例)、对照组(12例)、氯化锂组(12例),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对照组和氯化锂组采用NYU脊髓打击器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第1、3、5 d和第7 d行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干预7 d后取材,采用尼氏染色光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免疫荧光定位BDNF阳性细胞,并计数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TrkB蛋白和p-TrkB蛋白表达。[结果]在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方面,自干预后第3 d起,氯化锂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第5 d,两组间BBB评分差异更加明显(P<0.01)。尼氏染色提示氯化锂组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形态优于对照组。氯化锂组脊髓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BDNF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氯化锂组的BDNF蛋白和p-TrkB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TrkB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锂能促进脊髓损伤对照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脊髓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分泌BDNF,促进TrkB受体磷酸化,从而上调BDNF/TrkB信号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存活、再生和轴突再生、再髓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捕捉技术在踝部手法量化领域应用成功的关键点。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收集30位外踝关节扭伤且无手法禁忌症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18~47岁,平均(27.76±6.14)岁;并选取1位临床经验丰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医师。前期试验按照运动捕捉系统预设的方案在医师双手及患者患踝表面粘贴Marker点,后期试验按照调整后的方案粘贴Marker点,然后通过数字运动捕捉镜头对医师向患者患踝施行摇拔戳手法操作过程进行动态拍摄,得到由运动捕捉系统保存、记录和描记的动态运动轨迹图。结果:前期试验得到的操作者双手及患者患踝运动轨迹繁多而杂乱,且轨迹存在中断,无法进行后续的数据的提取。后期试验得到的运动轨迹简洁且连续,并据此可提取出手法操作时间及最大位移数据。结论:Marker点的数量及位置的选择、Marker点粘贴的牢固性、相机的位置调整是运动捕捉技术在踝部手法量化领域应用成功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储药罐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66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采用储药罐疗法,对照组采用平衡罐疗法。每3天1次,7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4、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结果试验组从治疗第1天开始、对照组从治疗第4天开始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从治疗第1天开始,2组疼痛VAS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储药罐疗法效果优于平衡罐疗法,且起效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试验注册现状,为今后相关临床试验注册和实施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ChiCTR和ClinicalTrials.gov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注册临床试验,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试验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录入数据,并进行整理统计。结果:最终纳入87项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注册临床试验,包括78项干预性研究和9项观察性研究。国内注册地区涉及17个省级行政区,注册数量最多的是上海市和北京市,经费来源以地方财政为主。干预措施多为中医药疗法的联合,结局指标以疗效性指标为主,安全性指标较少。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试验注册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数量仍偏少。研究者应重视注册细节和研究方案方面的优化,进一步提升注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