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7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9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78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5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24篇
综合类   728篇
预防医学   19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42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西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并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20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205例患者穿刺术后病理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205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出血8例,占3.9%(8/205),术后发热3例,占1.46% (3/205),为低热,且予以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年龄、BMI及病灶类型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P>0.05),且吸烟对患者术后出血率也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术后出血率更高(P=0.005),且病灶直径越小,术后越容易并发出血(P=0.006)。不同性别、年龄及病灶类型对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且术后发热与吸烟史及基础疾病史无关(P>0.05),但BMI≥24或3 cm ≤病灶直径(d)<6 cm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热(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约为5.37%),主要为出血及低热,其中术后出血主要与基础疾病史和病灶直径有关,术后发热主要与病灶直径及BMI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为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术后复发的81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AJCC第八版食管癌分期,将第1-8M站定义为上中纵隔淋巴结区,8Lo、9、15站定义为下纵隔淋巴结区,16-20站定义为上腹部淋巴结区。标记患者的复发部位,并分析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模式。结果:中位复发时间为12个月(2~103个月)。6例(7.4%)患者发生单纯局部复发,64例(79.0%)患者发生区域复发,11例(13.6%)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区域淋巴结复发中最高危的复发区域为上中纵隔淋巴引流区,此区域包含了82.8%的复发淋巴结,其次为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13.6%)。11例患者发生上腹部淋巴结复发,其中10(90.9%)例为胸下段,7例(63.6%)患者术后分期≥Ⅲ_(b)期。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以区域淋巴结复发为主,上中纵隔淋巴引流区为最高危复发区域,术后放疗靶区应重点包含。对于术后分期较晚的胸下段食管鳞癌,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可能需要涵盖在放疗靶区内。吻合口、瘤床和下纵隔复发风险低,可不必常规涵盖在放疗靶区内。  相似文献   
3.
Sun  Chao  Zhao  Yuanlin  Shi  Jiankuan  Zhang  Jin  Yuan  Yuan  Gu  Yu  Zhang  Feng  Gao  Xing  Wang  Chao  Wang  Yingmei  Wang  Zhe  Hu  Peizhen  Qin  Junhui  Xiao  Liming  Chang  Ting  Wang  Liang  Xi  Yibin  Yin  Hong  Chen  Huangtao  Zhang  Lijun  Cheng  Guang  Lin  Jiaji  Zhang  MingMing  Li  Zhuyi  Ye  Jing 《Journal of neuro-oncology》2019,143(2):187-196
Journal of Neuro-Oncology - Tumour-associated angiogenesi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malignancy and poor prognosis of glioma.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 mutations are present in the majority of...  相似文献   
4.
患儿1 男,2岁,因面部干燥、瘙痒、斑点状色素沉着近9个月,于2011年8月就诊。出生后3个月开始面部皮肤发红,尤其日光照射后似醉酒貌,鼻部及两侧出现黑色和棕褐色针头至黄豆大小斑点,互不融合,日晒后瘙痒明显,后皮损渐增多,累及整个面中部,额部和下颏部未受累。躯干和四肢无皮损……  相似文献   
5.
陶瓷不同界面处理后体积丧失和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陶瓷不同界面处理后,陶瓷的体积丧失量及界面结构的变化。方法 用喷砂和酸蚀方法处理Vita Mark Ⅱ和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表面,计算体积丧失量,并用电镜观察处理界面的变化。结果 喷砂对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表面结构改变大,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体积丧失量小于Vita Mark Ⅱ。结论 喷砂对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界面的处理,有利于提高粘结强度。喷砂条件掌握好,不会影响边缘适合性,而对于Vita Mark Ⅱ应避免用喷砂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小鼠胫骨骨髓去除模型(bone marrow ablation, BMX),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BMX后早期骨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胫骨BMX模型后,分为对照组(PBS处理)和LPS处理组,每组6只。BMX后1周,通过组织病理切片染色和组织形态计量观察胫骨骨髓腔中骨形成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BMX后4 d骨髓腔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BMX后1周β-catenin和Runx2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BMX后1周新生骨组织中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BMX后1周,LPS处理组胫骨骨髓腔中新生骨组织较对照组减少,LPS处理组新生骨组织BV/TV较对照组显著减少;BMX后4 d,LPS处理组PCNA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BMX后1周,LPS处理组新生骨组织中Runx2阳性细胞和β-catenin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BMX后1周,LPS处理组新生骨组织中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LPS可以抑制间充质细胞增殖,抑制成骨分化,导致BMX后早期骨形成减少,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LPS抑制BMX后早期骨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胆道镜经引流窦道清创治疗胰周脓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81例开腹清创引流或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未愈的胰周脓肿,胆道镜经引流窦道进入病灶内部,以活检钳和取石网钳取脓苔及坏死脱落组织,生理盐水灌洗脓腔,反复清创和持续引流,达到治愈。结果治愈76例,治愈率93.8%。4例因CT显示坏死区域靠近肠系膜血管或脾门部位改行开腹手术,1例因并发严重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76例治愈者接受胆道镜清创2—9次,平均5.1次,第一次镜下清创至治愈拔管时间25~132d,平均37d。胆道镜清创并发出血2例,肠漏1例,保守治愈。76例治愈患者随访3~38个月,其中〉12个月39例,无病灶残余。结论胆道镜完成对胰周脓肿病灶的清创,方法简单,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择期行LC及ERCP胆管取石患者120例,采用FT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FTS组,n=55)和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传统组,n=65),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切口疼痛和恶心呕吐情况、输液时间、体质量下降、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FTS组术后输液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其肺部感染率、泌尿系统感染率及胰腺炎、切口疼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住院费用较传统组也明显减少(P〈0.05),体质量下降程度也低于传统组(P〈0.05),但术后24 h白细胞和血清淀粉酶比较,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在LC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中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评价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7月完成的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 结果:实施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102例,中转开腹2例(1.96%)。成功完成手术100例,全胃切除术53例,远端胃切除术39例,近端胃切除术8例;联合胆囊切除术4例,联合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术2例,联合胰体尾部分切除+脾切除术1例。平均手术切口长度(6.81±0.29)cm;术中出血量(244.10±117.02)mL;手术时间(172.28±24.02)min;病理检获淋巴结数(17.10±5.70)枚;术后住院时间(10.20±3.84)d。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相关并发症率9%(9/100)。术后随访时间1~12个月,失访率6%(6/100),同时性肝转移3例,异时性淋巴结转移1例,局部复发1例。 结论:手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靠,近期疗效良好,且并不会增加肿瘤在腹腔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内脂肪堆积对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11年4月448例心血管代谢疾病住院患者,男235例,女213例,年龄20~85(55±12)岁,超声测量腹内脂肪厚度,动态血压仪监测24h动态血压.根据腹内脂肪厚度切点(男性≥38.5mm,女性≥34.7mm)将患者分为腹内脂肪厚度超标组和正常组,再按五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五分位数亚组,观察动态血压各指标在不同组间的差异.结果 腹内脂肪厚度超标组全天、日间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高于正常组(P<0.05);随腹内脂肪厚度增加,动态血压并不是单纯的逐渐增加,而是呈近似“U”形的变化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与24h动态血压的各指标(全天、日间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呈显著正相关,校正性别、年龄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与全天收缩压、全天平均压、日间平均压、夜间平均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腹内脂肪厚度与动态血压呈“U”形曲线关系,可能为临床通过减肥控制血压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