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的异质性轨迹,并分析睡眠质量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的预测作用,为制定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济南市5个区26家养老机构的296名老年人进行基线调查,追踪调查老年人1年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每6个月调查1次,共调查3次。结果 3次分别有296、244、203人完成调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依次为78.62±25.90、74.31±27.78及74.11±27.81;对完成2次调查的250人拟合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维持、中下降、低维持3条轨迹;Logistic回归分析示,睡眠质量、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年龄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的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睡眠质量可以预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老年人睡眠质量越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轨迹越偏向于"低维持"。应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睡眠质量,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异质性发展轨迹类型,并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抑郁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符合条件的296名养老机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患者健康问卷-2(PHQ-2)、社会网络量表对ADL、抑郁和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并在6个月、12个月随访抑郁发生情况。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患病率基线调查为14.9%(44/296),第1次随访为20.9%(51/244),第2次随访为17.2%(36/209);以完成2次调查的250人为样本拟合出2条老年人抑郁的异质性轨迹,即高风险(14.8%)和低风险(85.2%);年龄、既往职业、ADL得分影响其抑郁发展轨迹(P0.05,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存在异质性轨迹,ADL低者抑郁呈恶化趋势。应关注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减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密度和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体检的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人群,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空腹采集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测定骨密度(BMD),测定部位为:股骨颈(左侧)。结果血尿酸、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血糖、血尿酸与骨密度T值呈相关关系(P值均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49),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空腹血糖均是影响骨密度的危险因素,且空腹血糖对骨密度的影响较大。结论空腹血糖、血尿酸升高是中老年人群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PETD治疗的58例单节段LS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V”区解剖引导的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观察组),22例采用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血管损伤等)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3.54±0.56)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VAS评分、ODI均随术后随访时间增加进一步改善;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OD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LSS与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疗效相当,并可减少穿刺次数和成形扩张操作次数,减轻患者机体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并可降低医患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