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伴左心功能中重度不全的患儿行矫治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7年5月行ALCAPA矫治术伴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50%的患儿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个月至14岁。查阅医院电子病例,收集相关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KIDGO标准判断是否发生AKI,将患儿分为两组:非AKI组和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AKI 31例,AKI发生率为70.5%。AKI组术前Hb含量、术前LVEF和术前血浆肌酐(SCr)浓度明显低于非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b含量升高为保护性因素(OR=0.917,95%CI 0.848~0.992,P=0.031);术前LVEF升高为保护性因素(OR=0.902,95%CI 0.819~0.993,P=0.036);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OR=1.063,95%CI 1.014~1.113,P=0.011)。结论 ALCAPA伴左心功能中重度不全的患儿行矫治术,术前Hb含量升高和LVEF升高均是术后发生AKI的保护性因素,而术前GFR升高是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正>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肺总吸气量的75%由膈肌负担,膈肌受损会防害通气和氧气输送[1-2]。膈肌还有其他功能,例如增加腹内压帮助排尿、排便、呕吐,在食管裂孔处施加压力而预防胃-食管反流[2]。膈肌功能不全是呼吸困难、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常见病因,上腹部手术、创伤、肿瘤、机械通气、慢性肺部疾病、肌间沟神经阻滞等均会导致膈肌功能不全[3]。观察和测量膈肌的运动对于膈肌功能的评估十分重要,传统评估膈肌功能的方法有胸部X线片、直立位荧光透视、MRI、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成人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开放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判断AK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术前hs-CRP水平>3 mg/L与术后AKI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7 339例,术后有5 231例(30.1%)发生AKI。术前hs-CRP>3 mg/L的患者有4 350例(25.1%)。单因素分析显示,AKI患者术前存在hs-CRP>3 mg/L的比例明显高于非AKI患者(30.5% vs 24.8%,P<0.001)。在校正了性别、年龄、既往史、术前心功能、术前肾功能、术中输血情况等因素后,术前hs-CRP>3 mg/L是成人心脏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5, 95%CI 1.052~1.246,P=0.002)。
结论 术前hs-CRP水平>3 mg/L会增加心脏术后AKI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腹降主动脉置换术后发生脊髓损伤的围术期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9月130例行胸腹降主动脉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将P<0.2的变量及临床中认为可能影响术后脊髓缺血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逐步剔除法建立方程。结果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B:1.692,OR:5.428,95%CI:1.241~23.744,P=0.025)以及胸主动脉近端阻断时间延长(B:0.020,OR:1.02,95%CI:1.000~1.040,P=0.045)与胸腹降主动脉置换术后发生脊髓损伤有显著相关性。结论BMI≥30 kg/m2及胸主动脉近端阻断时间延长是胸腹降主动脉置换术后脊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精准麻醉和传统麻醉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探讨精准麻醉对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择期心血管手术患者249例,男167例,女82例,年龄25~84岁,BMI 17~37 kg/m2,ASA Ⅱ—Ⅳ级,心功能分级(NYHA)Ⅰ—Ⅳ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精准麻醉组(P组)和传统麻醉组(T组),每组125例。P组进行精准的麻醉实施、用药和麻醉管理,T组则采用传统的经验式麻醉管理。记录手术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阻断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及手术类型。使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来评估术后5 d内谵妄发生情况,记录谵妄发生与持续时间。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
结果 术后5 d内发生谵妄为30例(12.0%),其中P组为9例(7.2%),T组为21例(16.9%)。与T组比较,P组术后5 d内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P组术后二次插管、二次ICU、术后气胸的发生率均低于T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精准麻醉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手术后5 d内的谵妄发生率,同时能减少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