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面神经三种解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通过比较腮腺肿物手术中3种不同的面神经逆行解剖方法,探讨通过颈支逆行解剖面神经的可行性。方法:腮腺区肿物患者83例,依据肿瘤部位及性质分别采取面神经颈支、下颌缘支和颊支的逆行解剖方法。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面神经颈支逆行解剖组术后面瘫发生率(10.7%)明显低于下颌缘支组(37.1%)和颊支组(45.0%)。三组术式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面神经颈支逆行解剖法可有效降低面瘫的发生,并能保留颈阔肌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犬双侧上颌骨前牵引的不同时期眶下神经组织学结构的改变,探讨其对眶下神经的影响。方法:选12周龄杂种犬13只为实验对象,实验组12只,用特制牵引器进行上颌骨前牵引;对照组1只,未配戴牵引器。牵引过程包括15d牵引期和20d固定期,牵引力为800g。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分组处死动物,取双侧眶下神经,制成常规切片,光镜下观察不同时期的神经组织形态。结果:随着牵引的进行,上颌骨明显前移,眶下神经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牵引结束时神经损伤最严重;固定期神经出现修复性变化。结论:双侧上颌骨前牵引对眶下神经可产生一定的损伤,但这种损伤是暂时的、可逆的,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的形态结构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部放射性溃疡的手术方法。方法:彻底或姑息性切除颈部放射性溃疡组织后,根据颈部组织损伤程度的不同,分别用同侧胸三角皮瓣或胸大肌肌皮瓣进行颈部缺损的修复,供区使用全厚皮片修复。结果:11例胸三角皮瓣、3例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愈合良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胸三角皮瓣与胸大肌肌皮瓣血运可靠,是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的有效、简单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单次全身照射(single total body irradiation,STBI)8Gy和分次全身照射(fractionated total body irradiation,FTBI)12Gy两种不同的全身照射模式,探讨合适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04-05-2010-07-10确诊的1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移植前TBI预处理,70例患者进行STBI 8Gy照射,90例患者行FTBI 12Gy照射,2次/d,2Gy/次,连续照射3d,2次间隔6h,比较不同方案的急性期毒副作用、造血重建时间、移植存活率、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IP)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 STBI 8Gy照射组和FTBI 12Gy照射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1.4%(43/70)和40.0%(36/90),χ2=7.223,P=0.006;口腔黏膜炎分别为71.4%(50/70)和45.6%(41/90),χ2=10.746,P=0.001;腮腺炎分别为64.3%(45/70)和48.9%(44/90),χ2=3.782,P=0.037。两组上述毒副作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BI 8Gy组中性粒细胞造血重建时间、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移植存活率和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13.84±3.84、16.69±4.70、95.7%(67/70)和14.3%(10/70),FTBI12Gy组分别为14.31±3.79、17.43±5.26、95.6%(86/90)和16.7%(15/9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发生率FTBI 12Gy照射组为4.4%(4/90),STBI 8Gy照射组为14.3%(10/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P的发生与照射方案和剂量率有关,与性别、年龄、干细胞来源和腮腺炎无关。结论 FTBI 12Gy方案与STBI 8Gy方案相比可减轻急性期毒副作用,减轻肺部放射损伤,而造血重建时间、移植存活率和aGVHD的发生两种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FTBI 12Gy方案,吸收剂量率控制在4~6cGy/min,肺中位剂量控制在<8Gy,对比STBI 8Gy方案是安全、有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大医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61例患者的病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对发病时有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术前CT Fisher分级4种因素进行研究,观察患者动脉瘤术后3个月的预后。结果①入院时有意识障碍组患者的预后与无意识障碍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Hunt-Hess分级Ⅰ、Ⅱ级患者,Ⅲ级以及Ⅳ、Ⅴ级3组患者预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动脉瘤大小不同的患者预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④CT:Fisher分级不同的患者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Fisher分级4级的患者因例数少(仅有1例)而未纳入此项统计中。结论意识状况、Hunt-Hess分级、颅内动脉瘤的大小、CT、Fisher分级等因素均对患者的预后有明确影响,但本次研究由于样本量不足,未对上述4个指标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腕关节镜技术辅助外固定架治疗32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桡骨长度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正常,根据Dienst腕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93.8%。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常规治疗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对妊娠合并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感染后咳嗽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在妊娠合并感染后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与优势。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某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微创组借助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机体疼痛程度、出血总量、引流总量和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术前和术后半年伤椎高度和椎体Cobb角、脊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2.97%,P0.05。微创组创口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2.7%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实施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机体疼痛程度、出血总量、引流总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伤椎高度和椎体Cobb角、脊柱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半年经随访微创组改善效果优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确切,可恢复伤椎高度和椎体Cobb角、脊柱功能,且手术耗时短,疼痛轻,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更快,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病骨髓移植(BMT)后卵巢早衰(POF)患者行激素补充治疗(HR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血液病BMT后POF行HRT的44例育龄女性的病例资料,比较其HRT前后月经情况、血管舒缩症状、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抗苗勒管激素(AMH)、子宫大小、窦卵泡数量(AFC)、乳房钼靶或B超检查以及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HRT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血液病BMT后发生POF的患者行HRT后,月经复潮率95. 5%,治疗前有血管舒缩症状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缓解(100%),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6个月后AMH数值增加、FSH和LH明显降低、子宫体积增大(P0. 05),但是AFC无明显变化。治疗1年后复查骨密度的9例患者,L1~L4骨密度无明显变化,双股骨骨密度数值增大(P0. 05);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有11例随访乳房情况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血液病BMT后POF的育龄女性行HRT可有效缓解其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建议对这类患者行H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