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7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CT测量探讨枢椎峡部螺钉固定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全颈椎CT检查的137例结构完整的上颈椎CT数据,其中男71例,女66例;年龄22~65(41.8±17.4)岁。通过Mimics19.0软件测量峡部螺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峡部宽度、峡部垂直长度、峡部垂直高度、峡部螺钉通道长度、峡部螺钉通道头倾角度。并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枢椎峡部宽度(9.05±1.63) mm,垂直长度(11.21±1.43) mm,垂直高度(17.53±2.93) mm。螺钉通道长度为(19.07±3.20) mm。峡部螺钉通道长度>14 mm的占94.53%,14~16 mm的占82.12%,16~18 mm的占63.14%,18~20 mm的占39.78%。螺钉通道的头倾角度为30°~68°,平均(46.06±8.06)°。螺钉通道长度和头倾角度呈高度正相关(r=0.965,P=0.000)。峡部垂直长度和螺钉通道长度,峡部垂直长度和螺钉的头倾角度之间都呈轻度正相关(r=0.240,P=0.000;r=0.163,P=0.007)。峡部宽度和螺钉通道长度,峡部宽度和螺钉通道的头倾角度之间都呈中度负相关(r=-0.333,P=0.000;r=-0.380,P=0.000)。结论:进行枢椎后路峡部螺钉固定安全、可靠,比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的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经关节螺钉、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和峡部螺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主要的枢椎后路内固定方法。Magerl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是寰枢固定的经典方法,但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1~4]。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和峡部螺钉固定可以解决绝大部分临床问题[5~10],但对于一些解剖变异,如椎动脉高位骑跨畸形、椎弓根过细、椎板薄等特殊情况则可能无法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0例,其中35例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5~74 (64.03±7.82)岁;AO分型A3型26例,A4型9例。其余35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4~72(62.78±6.40)岁;A3型2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5±2.5)、(1.8±0.8)、(0.9±0.4)分,B组分别为(5.4±2.3)、(1.7±0.6)、(1.2±1.8)分;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例:A组分别为(40.4±8.8)%、(92.0±4.9)%、(87.1±3.8)%,B组分别为(41.2±6.6)%、(93.2±4.6)%、(80.0±4.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18.4±6.9)°、(2.8±2.2)°、(4.2±2.6)°,B组分别为(16.8±7.2)°、(2.7±2.5)°、(6.0±2.4)°。所有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例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例与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2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两组均无神经并发症。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伤椎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与单纯结合伤椎成形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伤椎固定结合成形术更有利于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位排列,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值得研究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并发血管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5家医院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9例,女156例;年龄32~83(61.9±13.5)岁。7例出现血管损伤,其中4例节段血管损伤,1例左髂总动脉损伤,1例左髂总静脉损伤,1例卵巢静脉损伤。结果:失访5例(单纯OLIF 2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例),其余获得随访,时间6~36(15.6±7.5)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7±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4±0.8)分(t=7.21,P=0.033);ODI指数由术前的(36.5±7.7)%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4±3.6)%(t=8.11,P=0.025)。结论:斜外侧腰椎融合技术为微创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在其广泛应用的同时尚存在并发血管损伤的风险。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要谨慎细致操作,才能有效预防血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枢椎棘突螺钉单侧应用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构建正常枢椎解剖、椎板薄和椎动脉变异椎弓根细小3种不同解剖状态下的完整上部颈椎有限元模型作为完整模型组,然后分别模拟齿状突骨折进行寰枢固定和寰椎骨折进行枕颈固定。在寰枢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置钉3种不同的固定技术。模拟颈椎运动,测量枕颈的屈伸、侧屈、旋转的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和椎弓根螺钉组的C1~C2屈伸、侧屈、旋转ROM均较完整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在寰枢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0~C2屈伸、侧屈、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1~C2侧屈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棘突螺钉组的C0~C2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固定间有差异,但不明显。结论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枢椎单侧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组合式固定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寰枢固定中,相对于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更好的寰枢稳定性。在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侧屈和旋转活动上较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稳定性更好。枢椎三种棘突螺钉置钉技术间的稳定性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具备个性化、精准化的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优良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支架,替换或修复人体中病变的组织和/或器官,在组织工程研究中极具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作为3D打印技术的基材,如金属、生物陶瓷、高分子材料和细胞生物材料等,也因此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和研发。由金属和生物陶瓷制备的支架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已在骨科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和细胞/组织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及可塑性使其在软骨、矫形外科、心血管系统等组织/器官中被广泛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上述材料为基材结合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的组织和器官,在临床上会得到应用和推广。本文就用于3D打印的生物材料及其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支架构建及组织再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PSO)长节段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SO长节段固定治疗的65例脊柱创伤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出血量为380~1 850 ml,手术时间90~210 min,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为E级,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和神经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术后2个月及术后2年与术前后凸角和骶骨后上缘与颈7铅垂线的距离(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椎管狭窄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O长节段固定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改善后凸畸形重建矢状面的平衡,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TPS)锁定固定系统和普通前路椎体螺钉(VBS)锁定固定系统的静力学特性。方法:采集新鲜颈椎标本16具,分解为C3.,4,C4,5,C5,6,C6,7共32个运动节段(functionalspinalunit,FSU),其中C3,4,C4,5,C5,6,C6,7各8个。将其按照不同节段随机分成A、B两组,对所获标本椎间盘切除后模拟植骨,分别植入自行设计生产的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配套钢板系统和普通颈椎前路椎体螺钉钢板系统。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行钢板的垂直拔出强度试验。结果: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604.68±48.76)N,椎体螺钉为(488.24±32.42)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5),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与椎体螺钉固定系统在各FSU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F值分别为2.27、2.05,P〉0.05)。结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钢板系统的拔出力明显优于普通前路椎体螺钉钢板系统,从生物力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寰椎后弓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提出,为治疗枕颈部不稳提供了新的补救方法。许多文献报道了寰椎后弓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初步显示了其置钉点易暴露、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尤其在侧块被肿瘤、炎症、创伤等破坏无法使用寰枢关节螺钉、寰椎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时补救固定。但如果外科医生术中操作不当,则可引起医源性骨折、椎动脉及颈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寰椎后弓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内侧入路保护内侧结构,两个不同方向内固定治疗以内侧大块劈裂为主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膝内侧切口保护内侧软组织结构,不同方向固定胫骨内侧骨折块治疗涉及大块劈裂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27~63(39.2±3.2)岁。术前影像学检查(X线或CT)确诊,取膝关节内侧切口入路,保护膝内侧结构同时行内侧和内后侧钢板支撑内固定术;合并外侧平台骨折予外侧或外后侧切口复位固定。术后即刻根据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年随访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术后通过X线及临床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发症及相应转归。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明显并发症。2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0~24(17.2±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9~16(11.1±3.2)周。术后骨折复位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18(16.7±1.5)分;优16例,良3例,可2例。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60~100(87.3±6.7)分;优1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对于大块劈裂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内侧切口、充分保护膝内侧结构、两个不同方向支撑钢板固定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