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Gateway技术构建生存素(Survivin)、人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慢病毒多表达质粒,并检测其表达活性。方法应用Gateway技术,以自剪切多肽2A串联Survivin、TGFβ3、TIMP1的3段外源基因,并克隆到慢病毒多表达质粒上,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慢病毒多表达质粒成功表达了3种目的基因,且其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较空载体对照组、PBS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17.87~69.11,q=6.94~15.47,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慢病毒多表达质粒pLenti6.3-Survivin-P2A-TGFβ3-T2A-TIMP1,为下一步病毒的制备以及体内实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背景:抑制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可以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而生存素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和抗凋亡功能。目的:构建人生存素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方法:应用全基因合成技术合成人生存素基因(BIRC5),通过 PCR扩增目的基因并对 PCR 结果进行电泳分析。将目的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 Lenti-BIRC5。将重组的慢病毒质粒转化细菌感受态细胞,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质粒转染293T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对重组慢病毒载体 Flag-Survivin 融合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PCR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含有人Survivin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体外培养细胞中转染成功并且过表达。说明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BIRC5构建成功,这为下一步研究Survivin在人髓核细胞中的抗凋亡作用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3.
背景:前期试验显示单个病毒载体介导的多基因共表达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椎间盘退变转基因疗效。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重组慢病毒多表达质粒。方法:应用全基因合成技术,以"自剪切多肽2A"串联目的基因,并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Lenti-TGF-β3-P2A-CTGF-T2A-TIMP1。转染293细胞后,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成功表达了3种目的基因,并于转染后48h左右达到峰值,"2A"结构下游基因蛋白质表达量约为上游基因的80%。说明成功构建了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的慢病毒多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4.
背景:FGL是NCAM的核心活性多肽片段,可直接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激活NCAM的信号传导途径.目的:观察FGL人工合成多肽联合培养对PC1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预先加入1%的FGL多肽溶液.分别于培养1,3,5,7,9 d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损伤组,损伤组加入H2O2刺激16 h.实验组加入H2O2与FGL人工合成多肽刺激16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C12中的核转录因子κB 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FGL人工合成多肽与PC12复合培养细胞生长良好,可明显促进PC12细胞的活性并且减低PC12 细胞凋亡并可明显降低凋亡模型中PC12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基因的表达.说明FGL多肽可以明显促进PC12细胞增殖,并可以抑制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经关节突入路治疗前方骨性压迫型胸椎退行性疾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关节突入路治疗前方骨性致压型胸椎退行性疾患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前方骨性致压型胸椎退行性疾患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6~72岁,平均54.2岁;胸椎后纵韧带骨化11例,胸椎间盘突出并钙化8例,胸椎后缘骨赘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椎假关节形成1例.患者均存在脊髓压迫症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平均5.2分;均经CT和MRI扫描明确胸椎退变的性质和致压物的类型.手术以揭盖法切除相应节段的棘突和全椎板,咬除双侧关节突关节,经侧后方人路切除脊髓前方的骨性致压物,椎间植骨、双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7.4个月.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修订后的Epstein标准评定,优7例,良9例,改善4例,差2例;有效率90.9%(20/22),优良率72.7%(16/22).术后JOA评分为2~11分,平均8.7分.术中发生硬膜撕裂1例,胸膜损伤1例;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压迫2例.无脊柱不稳和切口感染病例.结论 经关节突入路可彻底切除胸椎退行性疾患患者椎管前方骨性致压物,有效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6.
颈肩痛系一类以颈肩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累及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均可导致颈肩痛,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 1 寰枢椎半脱位 该病常与"落枕"相伴,多见于青少年儿童.而"落枕"多因姿势不协调或枕头高低软硬不当而导致颈部肌肉和关节突关节的扭伤或关节囊嵌顿而引起颈肌痉挛,颈项僵硬.一般在休息、理疗、按摩后数日内痊愈,如症状未能缓解,则应考虑寰枢椎半脱位,颈椎正侧位加张口位片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心脏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治疗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有效剂量和安全剂量,观察不同剂量的CT-1对正常骨骼肌、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副作用.方法 取Swiss小鼠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分别于胫神经切断术后连续腹腔注射重组小鼠CT-1(rmCT-1)40、60、80、100、120、140、160μg·kg-1·d-1,剩余1组腹腔注射等体积CT-1溶媒,28d后称量失神经侧腓肠肌、正常侧腓肠肌和心脏的湿重;测量胸主动脉平滑肌厚度;检测正常腓肠肌中α-actin和MHC Ⅱa以及心肌中β-MHC的表达、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的含量.结果 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当CT-1用量达到60μg·kg-1·d-1时,开始对失神经骨骼肌产生营养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当给药剂量超过100 μg·kg-1·d-1后,出现对正常骨骼肌、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影响.给药剂量达到120μg·kg-1·d-1时,开始促进心肌β-MHCmRNA的表达,增加正常心脏的湿重.当给药剂量达到140μg·kg-1·d-1时,开始促进正常骨骼肌α-actin和MHC Ⅱ amRNA的表达,以及骨骼肌湿重的增加,同时提高了主动脉血管平滑肌α-actin的含量,增加了血管平滑肌的厚度.结论 腹腔注射CT-1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有效剂量为60 μg·kg-1·d-1,最高安全剂量为100 μg·kg-1·d-1.当给药剂量达到120 μg·kg-1·d-1时,开始出现心肌肥厚,当给药剂量达到140 μg·kg-1·d-1时,可导致正常骨骼肌的肥大和血管平滑肌的增厚.  相似文献   
8.
9.
背景:目前,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和腰骶部移行椎对腰椎间盘再突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193例,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初次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包括有腰骶部移行椎患者111例和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82例;对照组220例,选取同期健康查体的无症状人群;腰椎间盘再突出组33例,选取2004年4月至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再突出患者,包括有腰骶部移行椎患者18例和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15例。分别对三组行影像学检查,统计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和类型,观察椎间盘突出部位与腰骶部移行椎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对照组和腰椎间盘再突出组的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分别为:57.51%、51.82%和54.55%,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4,P〉0.05)。其中CastellviⅠ型的发生率分别为38.86%、45.00%和36.36%,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01,P〉0.05);Ⅱ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2.95%、4.55%和15.1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9.35,P〈0.01),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腰椎间盘再突出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2,P〉0.05);Ⅲ型的发生率分别为5.18%,2.27%和0,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92,P〉0.05);Ⅳ型的发生率为0.52%、0和3.03%,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5.94,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腰骶部移行椎患者L4~5节段突出71.17%、L5~S1节段突出26.13%,分别与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L4~5节段突出48.78%、L5~S1节段突出47.56%,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0.00,P〈0.01;χ2=9.49,P〈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Ⅰb和Ⅱa型腰骶部移行椎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以L4~5多见,分别为30.63%和12.61%,与L5~S1节段发生率为11.71%和1.80%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1.90,P〈0.01;χ2=15.20,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6个月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于青岛市3家医院治疗的218例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预计疗程13个月。截止到2017年9月共有160例患者完成了6个月的治疗并接受随访。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测定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ery,DXA)骨密度检查,并监测患者的不良事件。结果与基线(21. 04±9. 28)μg/L相比,特立帕肽治疗3、6个月后,P1NP分别升至(135. 75±61. 32)和(193. 35±54. 93)μg/L(P0. 001);而与基线(0. 12±0. 05)μg/L相比,治疗3、6个月后β-CTX分别升至(0. 49±0. 28)和(0. 64±0. 22)μg/L (P0. 05)。骨密度基线和治疗6个月相比,L1-4 (0. 692±0. 125) g/cm2vs.((0. 744±0. 130) g/cm2,股骨干(0. 749±0. 168) g/cm2vs.(0. 789±0. 117) g/cm2,均有提升(P0. 05)。结论中国青岛地区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患者使用特立帕肽治疗6个月后,P1NP和β-CTX水平明显提升,且PINP比β-CTX提升的更明显,有利于促骨形成;同时L1-4、股骨干骨密度提升,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