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渗透压负荷对兔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体外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探讨渗透压负荷对模型椎间盘细胞活力和代谢的影响.方法: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均分为两组,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胸腰段椎间盘,每只9个,分别在等渗(300mOsm/kg,等渗组)或高渗(410mOsm/kg,高渗组)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器官培养,在培养前和培养后第7、14、21、28天,利用Mitotracker Green荧光探针、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评估两组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力、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取材后培养前椎间盘髓核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1503±402,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高渗组第14天荧光强度为9202±907,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7、21和28天分别为10504±710、10860±711、10713±953,与培养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渗组第7、14、21、28天分别为11350±351、11207±385、10914±300、10862±229,与培养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第7、21和28天时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培养过程中,两组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的组织结构能够基本保持完整,髓核蛋白多糖含量在培养第7天高渗组和等渗组分别为3.33±0.28m/100mg和2.83±0.25m/100mg,均较培养前(5.03±0.37m/100mg)明显降低(P<0.01),第14、21、28天时与第7天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可以在等渗或高渗环境中有效维持兔椎间盘结构的完整性和髓核细胞的活力至少4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关节突减压融合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后方人路经关节突行椎管腹侧减压,同时行前路植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33例,其中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3~77岁,平均55.9岁;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5例,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miation,TDH)11例,胸椎OPLL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2例,TDH合并OLF 1例.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和Nurick分级评价神经减压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180~480 min,平均299.5 min;术中出血量250~2200 ml,平均918.5 ml.7例胸椎OPLL患者(包括合并OLF)术中出现硬膜损伤1例,术后发现神经功能恶化2例.12例TDH患者(包括合并OLF),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未发现脑脊液漏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8.6个月.术前JOA评分2~11分,平均63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5~11分,平均8.6分.术前Nurick分级0~5级的例数分别为:2、2、4、5、2、4例,术后Nurick分级0~5级的例数分别为:6、6、3、3、1、0例.结论 采用经关节突人路减压融合治疗腹侧压迫型胸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充分的减压及满意的疗效,可以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胸椎管腹侧减压入路.  相似文献   
3.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脊柱血管瘤可栓塞瘤体,增加椎体强度,并具有止痛作用.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症状性颈、胸、腰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症状性单椎体血管瘤患者,其中颈椎3例,胸椎12例,腰椎10例.均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行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椎体成形治疗.治疗后摄X射线片观察椎体高度变化及骨水泥分布和渗漏情况,以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评分评定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及神经损伤.术中共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不适症状.25例患者均获随访10-26个月,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手术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血管瘤无复发.表明经皮椎体成形作为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理想方法,具有微创、低风险、易恢复、疼痛缓解迅速等优点,但对于椎体皮质有破坏者,需注意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术中经肩胛舌骨肌内侧缘和外侧缘入路对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术均采用标准的Smith-Robinson入路,内侧组术中经肩胛舌骨肌内侧缘显露椎体,外侧组经外侧缘显露椎体。在术前及术后1周、3周、6周、12周及6个月时,以吞咽-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2组吞咽评分在各随访时间点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然而,对于在C3—5节段行手术的患者,内侧组在术后1,3周时的评分明显低于外侧组(P均0.05),而在C5—7节段行手术的患者,内侧组在1,3周时评分明显高于外侧组(P均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中,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术后吞咽困难程度有一定影响;当行C3—5节段手术时,肩胛舌骨肌外侧入路应作为首选;当行C5—7节段手术时,肩胛舌骨肌内侧入路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联合C4—5椎间孔扩大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A组67例行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扩大术,B组75例行单纯椎管成形术。观察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及稳定性的变化,比较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脊髓受损程度加重等情况发生。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2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轴性症状(VAS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2%),B组出现7例(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对C4—5椎间孔进行适当扩大可降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且不会对颈椎曲度、稳定性及术后轴性症状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双孔腕管镜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63例腕管综合征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行关节镜手术,对照组28例行传统手术。结果术后1个月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但是术后3个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患者两点分辨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瘢痕痛的发生,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传统切开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短期效果好于关节镜手术方法,长期效果没有很大区分,术后3个月随访两点辨别觉也没有显著区分,但是传统手术有明显的瘢痕痛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9岁,因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分别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11月在我院行右侧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右侧和左侧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42分和48分.均采用陶瓷-陶瓷全髋关节假体(蛇牌,德国),生物型股骨柄,髋臼杯外径48 mm.陶瓷组配为BioloxForte,直径28mm中号陶瓷头.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初次术后再手术常见原因,并探讨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再手术病例10例,收集其初次矫形术前、术后随访及再手术术后的相关影像资料、初次手术和再手术策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中5例因侧凸进展而采用延长融合范围治疗;1例因近端交界后凸加剧而需向近端延长融合范围;3例感染患者接受了清创及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保留了内固定,1例为控制感染而取出内固定;1例假关节形成患者采用更换断裂内固定及局部植骨治疗。所有患者经随访12~33个月(平均21.5个月),脊柱平衡保持良好,无侧凸进展、失代偿、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常见再手术原因包括侧凸进展、感染、假关节形成、近端异常交界后凸等,选择合适的再手术策略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结合微波诱导高温治疗胸腰椎转移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7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均经后路行全椎板切除,经椎弓根微波天线插入椎体内,诱导高温灭活15~30 min,灭活温度60~85℃,灭活过程中硬膜外冰盐水降温。相邻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结果 7例均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局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ASIA分级3例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恢复至正常,1例C级恢复不明显。术后随访6~16个月,内固定无松脱及断裂,病变椎体无塌陷,1例胸椎微波治疗术后10个月内死于原发性胃癌。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结合微波高温疗法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疼痛效果肯定。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效果与适应证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微波高温疗法能够去除病灶,减少复发,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早期急诊减压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7年6月我科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68例,按是否进行急诊手术分为急诊手术组22例和非急诊手术组46例。所有患者均采集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状况(入院时和最后一次随访时)、术后并发症、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受伤节段、手术方式、随访时间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状况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最后一次随访时2组相比神经功能无显著性差异,但急诊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非急诊手术组。结论:颈髓损伤后早期急诊手术可行、安全,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