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对围手术期不同抗生素使用时长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搜集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长对降低脊柱SSI发生率的临床研究。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CS)。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5月4日。由2名研究者严格遵循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将抗生素使用时长分为单剂量组、术后24h组、术后48h组和术后超48h组。应用Stata 14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抗生素使用时长对降低脊柱SSI发生率的有效性。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5篇RCT、2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和3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涉及4类抗生素使用时长(单剂量、术后24h、术后48h、术后超48h)。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脊柱SSI发生率方面,术后24h组[RR=0.48,95%CI (0.23,0.99)]和术后超48h组[RR=0.52,95%CI(0.32,0.84)]优于单剂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序结果显示术后24h组优于其他使用时长。结论:当前证据显示抗生素使用时长为术后24h时对预防脊柱SSI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及模式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萧霖  付四清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820-3822
<正>新生儿听力筛查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医学实用技术,1993年美国国家卫生院(NIH)建议在出生的最初3个月内应对每个婴儿或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1989年北京市儿童医院首先在国内开展此项工作,1996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脊柱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ultrasonic bone curette,UB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证据进行评估,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2016年8月1日以前的文献,搜集关于脊柱手术中应用UBC的临床研究。两位研究者独立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按The Journal of BoneJoint Surgery(JBJS)的标准将研究的证据按方法学分为Ⅰ~Ⅴ级,并对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6篇文献共1683个病例,包括2项随机对照研究(Ⅱ级证据),6项回顾性队列研究(Ⅲ级证据)和18项病例系列研究(Ⅳ级证据)。与传统工具相比,2项Ⅱ级和2项Ⅲ级研究支持UBC有更短的手术时间,2项Ⅱ级和3项Ⅲ级研究支持UBC有更少的出血量,2项Ⅲ级研究支持UBC有更短的平均住院日,2项Ⅲ级和2项Ⅳ级研究支持UBC有更低的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项Ⅱ级研究支持UBC有更好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大多数研究支持UBC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方面优于或近似于传统工具,仅1项Ⅲ级研究在平均住院日方面有不同结论,但原作者认为结论有误。结论:在脊柱减压和截骨手术中应用UBC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节省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日及降低器械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肥胖症是机体能量摄入大于消耗的一种慢性能量平衡失调状态,常伴发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多种疾病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当前发达国家肥胖患病率高达20%以上[2]。我国居民超重率为17.6%,超重人数2亿多人;肥胖率为5.6%,肥胖人数7000多万人[3]。肥胖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最大杀手。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医药卫生网站缺少以患者作为信息发布者提供信息反馈的权威网站,而英国的Patient Opinion网站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思路。文章通过介绍该网站的特色功能,分析其经营研究报告,促进国内基于Web2.0的医患交互式网站的开发和建设,并希望此类网站的创立与发展为我国医改带来新的思路与动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超声骨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传统工具对比。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05月~2018年05月在我院诊断为CSM并行C3-C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骨切割主力工具分为超声骨刀组(17例)和传统工具组(2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2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 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术中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术前颈椎前凸角、术前平均椎板角、术前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骨刀组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工具组(455.3±286.6mL vs 642.5±371.7mL, 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24h, 72h及总量)、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术后颈椎前凸角、术后平均椎板角、椎板开门角、术中并发症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CSM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亚于传统工具。  相似文献   
7.
正腰椎周围的主要肌肉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主要包括腰大肌、腰小肌和腰方肌,后群主要为多裂肌、竖脊肌、半棘肌、回旋肌和横突间肌,竖脊肌又称为骶脊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棘肌,而目前针对腰部椎旁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腰大肌、多裂肌和竖脊肌。椎旁肌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椎旁肌退变与多种腰椎疾病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1])。影像学检测椎旁肌退变主要有三个征象:肌肉量(size)下降、放射图像密度下降及脂肪堆积增加~([2])。利用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研究椎旁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减压截骨术中应用超声骨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减压、Ponte截骨、长节段(≥5个椎体)固定融合术且年龄不小于45岁的54例DLS患者,根据减压截骨操作主力工具的不同分为超声骨刀组(28例)和传统工具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器械并发症例数、出院时神经功能恶化例数、手术时间、估算出血量、单个融合椎体出血量和自体血回收量等指标。结果:虽然超声骨刀组减压椎板数、Ponte截骨数和切除间盘数显著多于传统工具组(P0.05),但是两组的器械并发症例数和出院时神经功能恶化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超声骨刀组估算出血量、单个融合椎体出血量和自体血回收量显著低于传统工具组(834.0±354.4ml vs 1467.3±804.9ml,P=0.002)(120.8±57.2ml vs 191.4±88.4ml,P=0.003)(342.3±179.9ml vs552.2±295.2ml,P=0.003)。结论 :应用超声骨刀完成DLS减压截骨手术安全、有效,超声骨刀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在安全性方面至少不亚于传统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长节段(≥5个椎体)固定融合手术、年龄≥45岁、随访时间≥2年的DLS患者共60例。将随访时出现PJK的患者纳入PJK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用单变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个体资料、手术资料和影像学参数间的差异,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个体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和T-值。手术资料包括固定融合椎体数、最上端固定椎(UIV)位置、最下端固定椎(UIV)位置、截骨操作和椎间融合。影像学参数包括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总矢状位序列(GSA)、矢状位平衡(SVA)和交界区后凸角(PJA1为UIV+1上终板与UIV下终板的夹角;PJA_2为UIV+2上终板与UIV下终板的夹角)等。结果:研究共纳入DLS患者60例,年龄63.2±6.4岁(45~74岁),术前Cobb角28.51°±10.94°(10.7°~55.1°),手术平均固定融合节段6.7±1.3个(5~9个)。随访40.3±11.1个月(24~59个月),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发生PJK(PJK组),49例患者未发生PJK(对照组),PJK发生率为18.3%。与对照组相比,PJK组有更多的BMD0.850g/cm2例数(100.0%vs 36.1%,P=0.005);更多的UIV位于T11-L1例数(100.0%vs 69.4%,P=0.030);更多的术前PJA19°例数(45.5%vs 10.2%,P=0.013)、术前TLK≥15°例数(63.6%vs 22.4%,P=0.012)、术前SS25°例数(90.9%vs 46.9%,P=0.016)、术后即刻PJA_2≥5°例数(100.0%vs 46.9%,P=0.001)和术后即刻PJA_2增长≥3°例数(90.9%vs 46.9%,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PJA_19°(OR=19.432,P=0.017)、术前SS25°(OR=23.131,P=0.022)和术后即刻PJA_2增长≥3°(OR=22.382,P=0.025)为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JA_19°、术前SS25°和术后即刻PJA2增大≥3°是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BMD0.850g/cm~2、UIV位于T11-L1、术前TLK≥15°和术后即刻PJA_2≥5°是发生PJK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术前腰椎椎旁肌肉的退变程度与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发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2例DLS患者,根据末次随访是否发生PJK分为PJK组(10例)及无PJK(non-PJK)组(42例)。影像学评估包括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腰椎椎旁肌肌量(肌肉与椎体/椎间盘横截面积比值)以及肌肉-脂肪指数(肌肉与皮下脂肪的平均信号强度之比)。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PJK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及随访时腰痛VAS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RS-22)。结果:本组患者PJK发生率为19.23%。患者手术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患病时长、糖尿病、截骨及椎间融合、固定节段数、减压节段数、骨密度T值在PJK组及无PJK组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前骨矿盐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较低、术前胸腰段后凸角(TLK)较大、术中胸椎后凸角(TK)矫正过大、最上端固定椎(UIV)位于T12-L1、术后即刻交界性后凸角(PJA)过大、术前骶骨倾斜角(SS)较小、术后PJA变化值较大、腰背伸肌群脂肪退变明显可能与腰椎退变性侧凸长节段固定术后发生PJK相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SS25°(OR=12.902,P=0.046)、术后即刻PJA增大≥3.6°(OR=21.940,P=0.015)、腰背伸肌肌肉-脂肪指数≥27.65(OR=11.749,P=0.019)为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PJK患者的随访腰痛VAS及SRS-22功能状态评分较non-PJK组差。结论:DLS术后发生PJK患者,术前腰椎椎旁肌肌量较低、脂肪退变明显。术前SS25°、术后即刻PJA增大≥3.6°、腰背伸肌肌肉-脂肪指数≥27.65为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