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明确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的各项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16根力学测试专用股骨建立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为C2.3型)模型,分为2组,对照组为单纯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观察组为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和内侧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固定,每组8根人工骨,其中5根依次进行扭转负荷测试、轴向负荷测试和循环轴向负荷测试,检测扭转刚度、轴向刚度、股骨远端内侧压缩位移和内侧骨折端的微动;剩余3根进行极限负荷测试,记录内固定失败时的最大载荷。结果 ①扭转及垂直负荷测试中,观察组的扭转及轴向刚度分别为(4.28±0.43) Nm/deg、(1 850.14±99.88) N/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0.09) Nm/deg、(884.02±68.15) N/mm;②轴向循环负荷测试中,两组模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等内固定失败的情况,但对照组骨折端内侧间隙缩小(1.54±0.24) mm,明显大于观察组的(0.15±0.08) mm;③对照组内侧骨折块的微动位移为(3.25±0.21) mm,也明显高于观察组的(0.17±0.05) mm;④轴向极限负荷测试中,观察组发生骨折间隙明显缩窄或内固定失败时的极限载荷为(18 118.33±133.33) 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 334.33±34.39) N。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可明显增加固定强度,从而为骨折愈合提供更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2.
陈羿丞  宋登新  何小文  丁徐 《骨科》2021,12(4):311-316
目的 应用跟骨骨折CT影像资料建立跟骨内部骨缺损的数字化模型,并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为术中是否需要植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9年于我院进行检查的62例(66足)跟骨骨折病人的CT影像资料,其中男54例,女8例,年龄为(49.0±12.7)岁(27~79岁)。应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虚拟复位,还原跟骨外形,分离内部骨缺损,测量骨缺损的形态学参数,进而分析不同Sanders分型间骨缺损的差异。结果 本组病人跟骨骨折复位后,内部骨缺损体积为(2 419.69±1 371.26) mm3,高度为(17.52±7.53) mm,宽度为(18.56±6.12) mm,长度为(22.33±8.91) mm。左右侧比较,各测量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Sanders分型间骨缺损测量值差异较大,Ⅲ型骨折和Ⅳ型骨折的体积、高度、宽度、长度均大于Ⅱ型骨折(P均<0.05);而Ⅲ型骨折和Ⅳ型骨折之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Sanders分型亚型间骨缺损差异不大,ⅡA型与ⅡB型仅在长度方面存在差异(P<0.05),Ⅲ型各亚型间骨缺损基本接近。结论 跟骨骨折复位后的骨缺损在不同Sanders分型间存在差异,而在各亚型之间,骨缺损大小接近,可以为术中是否需要植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羿丞  沈浩  陆骅 《骨科》2017,8(3):246-248,252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中粉碎且移位明显的病例以手术治疗为主.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是治疗骨质疏松及内侧距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增加骨量,增强锁定钢板螺钉系统的稳定性,并为肱骨近端提供内侧支撑,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植骨种类包括腓骨、髂骨、股骨头及结构型异体骨,其中以腓骨最为常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采用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及临床试验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