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癌的超声声像图与组织病理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组织结构肾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以提高超声对声像图表现不典型肾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的123例肾癌和13例患者肾错构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无回声、低回声、高回声和强回声进行分类,并结合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23例肾癌中肾透明细胞癌117例,肾乳头状细胞癌2例,移形细胞癌2例,肾母细胞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121例肾恶性肿瘤声像图表现:无回声3例,低回声77例,高、强回声41例。13例肾错钩瘤均为高、强回声。结论:肾癌的声像图以低回声为主,部分可伴囊变,钙化,部分肾癌会出现高,强回声,是引起超声诊断错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2岁。因双眼交替性视物不清8个月,伴进行性头痛2wk于2005年4月入院。8个月前,因左眼视力下降和头痛于外院就诊,并行右蝶窦手术,术后头痛缓解,左眼视力未见明显恢复,病理报告为右蝶窦炎性息肉伴基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3个月前,右眼曾出现明显视力下降,伴眼红,持续约2个月,视力逐渐恢复,但未恢复到发病前水平,无发热和体重减轻。鼻窦CT示右侧上颌窦、蝶窦内软组织影,右眼眶下壁骨质吸收,蝶窦右壁骨质缺损(可能外院蝶窦手术时所破坏),见图①。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3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并讨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5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35例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28~95岁(平均60.4岁)。肿块大小0.8~5cm(平均2.04cm)。组织学形态包括:实性黏附型(15例)、腺泡型(10例)、实性乳头型(5例)、细胞黏液型(2例)、小细胞/雀麦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所有病例NSE和CK阳性表达,分别有34例(97.1%)和21例(60.0%)表达Synaptophysin和chromogranin A,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25.0%(5/20例),除1例因发生肺和骨转移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健在,随访时间2~76个月(平均32.1个月)。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少见的独立病种,病理形态复杂,其生物学行为特性还需大样本较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不同的免疫组化分型方法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成预后不同的亚型,并探讨各分型方法对国内病例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121例DLBCL的CD10、BCL-6、MUM1和CD138的表达,构建了3种分型方法:方法1,CD10阳性者归入GCB亚型,若CD10阴性而BCL- 6阳性且MUM1阴性者归入GCB亚型,其余归入non-GC型;方法2,CD10和/或BCL- 6阳性,而MUM1和/或CD138阴性者归入八组,MUM1和或CD138阳性者归入B组,CD10和BCL- 6阴性,而MUM1和/或CD138阳性者归入C组,四者均阴性者归入D组;方法3,CD10阳性者归入GCB亚型,CD10阴性时若MUM1阴性者归入GCB亚型,MUM1阳性者则归入non-GCB亚型。评测各临床及生物学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0、BCL-6、MUM1和CD138的阳性率分别为21.5%(26/121)、32.2%(39/121)、32.2%(38/118)和2.5% (3/118),其中CD1 U和BCL- 6阳性者预后较好(OS,P = 0.023 和0.0278),而MUM1阳性者预后较差(OS,P = 0.013)。在方法1中,non-GCB组(占67.8%)5年总生存率OS(27.6%)和无进展生存率PFS(24.69%)明显差于GCB组;根据方法3,non-GCB组患者比例减少(占27.5%),5年(OS<18.96%)和PFS(15.08%)更差,并且独立于IPI和治疗起作用。结论 各分型方法均在预后分析中起作用,尤以方法3可以识别部分高危患者,在本组病人中更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6例PS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62.5%),女性6例(37.5%),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7±12)岁。PS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及咯血。胸部CT检查表现为圆形及团块状的实性肿块影8例,囊状或蜂窝状影5例,片状致密影2例,梭形致密灶1例,术前经增强CT结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确诊11例、误诊5例,误诊率为31.25%。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5例(93.75%)接受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1例(6.25%)接受开胸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表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肺泡间隔呈迷路样,围成不规则蜂窝状囊腔改变,囊腔内见分泌物;周围慢性炎症反应与纤维化,可见畸形或者闭塞性的动静脉血管。结论 P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增强CT和CTA有助于术前诊断;治疗方法常为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表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呈慢性炎性反应伴纤维化;病理学改变需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男,71岁.伞身散在红斑、丘疹及小结节,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第1次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予以精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消退,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持续增多.发病近4个月,结节再次出现,第2次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淋巴细胞浸润,多数浸润细胞核大,染色深,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染色:大的肿瘤细胞CD20、CD79a、Bcl-2均(+).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给予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呲喃阿霉素、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后皮损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MM)与髓外浆细胞瘤(EMP)同属浆细胞恶性疾病,两者在初诊患者中并存比较少见,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见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肿瘤摄取99Tcm-MIBI与预后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乳腺显像真阳性患者的肿瘤99Tcm-MIBI摄取程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53等预后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44例99Tcm-MIBI乳腺显像真阳性的患者,平均年龄54.9岁.对显像阳性的肿块计算肿块感兴趣区(ROI)与对侧正常相应部位放射性计数比值(T/N).病理检查诊断按照HE染色和ER、PR、PCNA、p53和c-erbB-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WHO标准并参照Bloom-Richardson标准对HE染色切片进行组织学分级;并对肿瘤细胞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核染色的数目和形态进行Ⅰ~Ⅲ级评分;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项目仅以阳性与否进行判别.结果肿瘤T/N值与肿瘤的组织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PCNA和c-erbB-2之间经非参数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446,0.224,0.323和0.332,P值分别为0.001,0.038,0.004和0.004.余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病理组织分级为Ⅰ~Ⅲ级的肿瘤T/N值分别为1.24±0.13,1.42±0.18和1.61±0.30,经方差分析Ⅰ级和Ⅲ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有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T/N值为1.54±0.24和1.39±0.23(P=0.026).结论 99Tcm-MIBI乳腺癌显像不仅可作为乳腺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有效补充,而且可有效评估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乳腺癌预后生物学因子,对临床治疗决策以及辅助化疗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角化棘皮瘤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化棘皮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0例角化棘皮瘤的病史资料结合近期的基础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病理证实为角化棘皮瘤,可见有丝核分裂像。所有病例手术后一期愈合,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角化棘皮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发生于曝光部位的皮肤肿瘤,常表现为类似鳞癌的孤立结节,其独特性为生长迅速,并有自愈的可能。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生存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p53、c-erbB2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 (IAP)家族的生存蛋白 (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与 p5 3和c 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5 6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 2 0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survivin和 p5 3、c erbB2的表达。结果  2 0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survivin的表达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5 % ;5 6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 2 7例 ,阳性率 4 8.2 % ;5 6例胃癌患者c erbB2阳性率 35 .7% (2 0 / 5 6 ) ,p5 3阳性率39.3% (2 2 / 5 6 )。survivin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级等无明显相关性 ,而与肿瘤Lauren组织分型相关。survivin阳性率在肠型胃癌 (2 0 / 32 ,6 2 .5 % )中显著高于弥漫型 (7/ 2 4 ,2 9.2 % ,P <0 .0 5 )。survivin在c erbB2阳性和阴性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 80 % (16 / 2 0 )和 30 .6 % (11/ 36 ) ,两者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survivin在 p5 3阳性和阴性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 6 8.2 % (15 / 2 2 )和 35 .3% (12 / 34) ,两者比较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胃癌患者survivin高表达导致的凋亡抑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survivin表达与胃癌中 p5 3和c erbB2异常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