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0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建立一种有效的河豚毒素毒性检测细胞模型,为河豚毒素解毒药物高通量筛选奠定基础。方法: 用不同浓度膜电位荧光探针DiBAC4(3)在全黑底透96 孔细胞培养板中孵育SH-SY5Y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利用 不同浓度藜芦定使细胞去极化,利用荧光酶标仪测定不同浓度河豚毒素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以DiBAC(4 3) 1000 nmol/L、藜芦定200 μmol/L、河豚毒性100 μmol/L 作用于SH-SY5Y 细胞,观察到河豚毒素使该细胞膜电位 变化最显著。结论:通过测量毒素诱导的膜电位变化可以初步预测和量化河豚毒素的毒性,可用于筛选解毒剂。 该方法操作简便,并且可以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筛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明确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的各项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16根力学测试专用股骨建立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AO分型为C2.3型)模型,分为2组,对照组为单纯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观察组为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和内侧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固定,每组8根人工骨,其中5根依次进行扭转负荷测试、轴向负荷测试和循环轴向负荷测试,检测扭转刚度、轴向刚度、股骨远端内侧压缩位移和内侧骨折端的微动;剩余3根进行极限负荷测试,记录内固定失败时的最大载荷。结果 ①扭转及垂直负荷测试中,观察组的扭转及轴向刚度分别为(4.28±0.43) Nm/deg、(1 850.14±99.88) N/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0.09) Nm/deg、(884.02±68.15) N/mm;②轴向循环负荷测试中,两组模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等内固定失败的情况,但对照组骨折端内侧间隙缩小(1.54±0.24) mm,明显大于观察组的(0.15±0.08) mm;③对照组内侧骨折块的微动位移为(3.25±0.21) mm,也明显高于观察组的(0.17±0.05) mm;④轴向极限负荷测试中,观察组发生骨折间隙明显缩窄或内固定失败时的极限载荷为(18 118.33±133.33) 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 334.33±34.39) N。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可明显增加固定强度,从而为骨折愈合提供更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掌握江苏省伤害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老年病例的分布特征,从而为制定有效的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3年因伤害首次在江苏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病例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6-2013年江苏省6家监测医院共报告老年伤害病例52 818例:老年伤害的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伤(40.48%)、道路交通伤(27.79%)、刀/锐器伤(9.95%);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为家中(44.00%);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娱乐活动(45.15%);伤害性质位于前三位的是挫伤/擦伤(38.07%)、骨折(26.99%)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0.37%);伤害部位前三位依次为下肢(27.98%)、上肢(24.48%)和头部(22.24%).结论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伤害发生的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伤和道路交通伤为主,因此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老年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军队院校卫生毒理学的教学须围绕为军服务主旨开展,以更好地服务官兵、服务基层、服务战争。文章围绕在军事行动中体会毒理学理论、在军事极端环境中应用毒理学方法、在卫勤管理中实践管理毒理学、在未来战争中思考毒理学新发展四方面,对如何将军事特色深入到军队院校卫生毒理学教学中展开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诊治危重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资料和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诊治情况。结果:16例中经TEE检查后需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患者9例,其中7例恢复良好,无IABP相关并发症;2例病死;经TEE检查无需行IABP的患者7例,其中再次开胸探查2例,其余5例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改善内环境后好转。结论:TEE可用于鉴别诊断危重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病因,并为IABP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OPCAB)可有效减少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创伤,已广泛被临床接受。左心功能不全是影响OPCAB手术成功的重要危险因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可以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冠脉血流,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的循环辅助装置,可有效提高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OPCAB的成功率。自2011年以来,我院心脏手术组对19例行OPCAB的患者在术前或术后行IABP ,本文总结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的方剂用药与组方规律,以期对痰饮临床治疗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汉代以来著名医家的痰饮论述与医案共涉及208首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痰饮数据库单药、对药、角药的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提取核心组合与新方发现,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最常见单药是半夏(117次,占56.25%);最常见对药是半夏-茯苓(62次,占29.81%);最常见角药是半夏-陈皮-茯苓(33次,占15.87%);关联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生姜 + 茯苓→半夏(置信度为0.8636);得到18组3味药的核心组合,核心药物为:半夏、茯苓、陈皮、生姜、甘草、桂枝等;得到治疗痰饮9个新候选处方。结论 提示今后痰饮治疗及新药研发时,单药、对药、角药优先考虑:半夏、陈皮、茯苓;配伍优先考虑:生姜、茯苓配伍半夏;核心方剂优先考虑:杏仁-麻黄-桑白皮;新候选处方优先考虑:杏仁、麻黄、桑白皮、阿胶、款冬花。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江苏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头外伤病例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14年因伤害首次在江苏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头外伤病例资料,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 2006-2014年江苏省6家监测医院共报告头外伤133172例,占所有受伤比例的26.2%(133172/509175),男女性别比为2.18:1。头外伤发生的前五位原因分别是跌倒/坠落24.6%(32796例)、钝器伤24.4%(32446例)、机动车车祸20.3%(26993例)、刀/锐器伤10.7%(14183例)和非机动车车祸6.7%(8919例);头外伤高发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32.5%(43262例)、工业和建筑场所22.2%(29526例)、家中20.5%(27295例)及公共居住场所10.8%(14367例);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7.9%(50479例)、驾乘交通工具26.1%(34749例)和有偿工作24.8%(33034例);不同性质的头外伤受伤程度构成不同,轻度伤主要由挫伤和擦伤构成,占63.5%(67929/106912),中度伤病例中,脑震荡、脑挫裂伤21.5%(5119/23803)和骨折14.9%(3554/23803)的比例有一定升高,重度伤主要由脑震荡及脑挫裂伤构成(74.6%,1833/2457);133172例头外伤中78.8%(104940例)的结局是治疗后回家,仅有0.1%(134例)死亡。结论 头外伤在江苏省伤害监测病例中的比例最高,应在伤害防制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临近节段射频消融、臭氧盘内注射微创介入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01-2011-12我院采用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15例,通过术前查体结合影像学资料确定主次要病变节段,选择性经前路切除主要病变节段椎间盘、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中同时对次要病变节段的颈椎间盘行射频消融、臭氧盘内注射等微创介入术。采用JOA评分和贾连顺评定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至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5.60±0.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微创介入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确实有效的术式,中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