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沙卫平  严飞  陈国兆 《骨科》2017,8(3):194-199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病人44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22例纳入经皮微创组,行常规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22例纳入切开复位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66,P<0.0001;t=8.278,P<0.0001);两组病人术后1、6、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经皮微创组和切开复位组术后1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91.68±1.94)%、(94.7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2,P<0.0001);但两组术后6、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术后1、6、12个月的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皮微创组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2.91±0.75)分,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的(3.95±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9,P=0.001),但两组病人之间术后6、12个月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特点,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沙卫平  严飞  陈国兆 《骨科》2017,8(4):268-272
目的 探讨Triple-Endobutton钢板在治疗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病人50例,根据病人收治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钩钢板治疗的25例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病人,纳入钩钢板组;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予Triple-Endobutton钢板手术治疗的25例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病人,纳入Endobutton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6、9个月的患侧肩膀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 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12个月,平均为10个月.术后3个月Endobutton组的VAS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优于钩钢板组(均P<0.05);术后6、9个月Endobutton组的VAS评分优于钩钢板组(P=0.005,P=0.009),而Constant-Murley评分与钩钢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P=0.061).结论 Tri-ple-Endobutton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能有效降低术后肩部疼痛,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小,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沙卫平  赵科平  陈国兆  王黎明 《骨科》2018,9(6):458-463
目的 探讨股骨闭合复位器辅助复位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100例病人,其中股骨闭合复位器辅助复位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50例(复位器辅助组),单纯牵引架牵引复位股骨髓内钉固定50例(牵引架辅助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导针反复进针次数、骨折愈合时间、需要骨折断端切开辅助复位例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复位器辅助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8个月,无感染、内外翻、短缩畸形发生,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优良率均达92.0%。牵引架辅助组:发生骨不连1例,余病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9个月,无感染发生,无内外翻、短缩畸形发生,Harris及HSS评定标准优良率均达88.0%。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导针反复进针次数、骨折断端切开辅助复位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99,P<0.001;t=22.517,P<0.001;t=3.010,P=0.003;χ2=6.383,P=0.012)。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46,P=0.520;χ2=1.010,P=0.315;χ2=0.444,P=0.505)。结论 股骨闭合复位器辅助复位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平均年龄56岁,第3~4腰椎5例,第4~5腰椎18例,第5腰椎~第1骶椎7例,予以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统计治疗结果,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疼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以问卷方式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功能障碍程度,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短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2.63±5.47)min,未见硬膜囊破裂,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8例患者症状较前明显缓解;1例患者上位出口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有麻木,予以理疗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1周后二次行开放手术后疼痛缓解。随访6~8个月,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疗效,优18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6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可保留运动节段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国兆  王黎明  沙卫平 《骨科》2020,11(4):293-298
目的 探讨双侧穿刺序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双侧穿刺序贯PVP治疗的Kümmell病病人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61~85岁(平均71岁),病程为2~10个月,病椎:T11 3例,T12 6例,L1 13例,L2 5例,L3 3例。收集比较病人术前、术后2 d、1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基于病人X线片评估伤椎术后的椎体高度、矢状位Cobb角。结果 30例病人获得12~15个月的随访,平均13.3个月。未见穿刺部位感染、内植物感染、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椎前血管损伤、骨水泥松动或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发生邻椎骨折或伤椎再骨折。骨水泥注入量为(5.85±0.57) ml,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3例为椎体前方少量骨水泥渗漏,2例为上位椎间隙渗漏,病人术中术后未诉明显不适,未予处理。术后2 d、1个月、12个月的VAS、ODI、伤椎Cobb角均明显降低,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ODI、伤椎Cobb角及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侧穿刺序贯PVP的操作创伤小,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病人术后恢复快,随访临床疗效满意,是Kümmell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沙卫平  陈国兆  王黎明 《骨科》2021,12(6):513-517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总量及其比例变化在脊柱退变性疾病术后伤口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脊柱退变性疾病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病人20例(其中颈椎手术6例,腰椎手术14例;浅表软组织感染9例,深部感染11例),设为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术后未感染的病人2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病人术前及术后3、7、14 d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参数变化。结果 感染组术后3、7、14 d的CRP、ESR、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下降;同一观察时间点,感染组的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性粒细胞总数和ESR在术后3 d和7 d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3、7、14 d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比例较术前明显下降,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上升;且感染组术后3、7 d的淋巴细胞总数和术后3、7、14 d的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7、14 d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比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病人术后3 d淋巴细胞总数及其比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0、1.000,约登指数分别为0.900、1.000,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45×109/L、0.265;术后7天的AUC分别为0.898、1.000,约登指数分别为0.750、1.000,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670×109/L、0.280。结论 同CRP、白细胞总数变化一样,术后早期分析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及比例变化同样有助于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为早期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胸腰椎骨折且无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22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期对照组的22例患者行常规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中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影像学指标中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术后1月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术后6月、12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疼痛评分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术后1月疼痛较常规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月、12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特点,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科平  陈国兆  王黎明  沙卫平 《骨科》2019,10(6):515-520
目的 探讨相对微创有限切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采用相对微创有限切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例髋臼骨折病人,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为(44.13±8.64)岁(28~58岁),左侧6例,右侧9例,高处坠落伤7例,车祸伤8例。按Letournel分型,双柱骨折6例,前柱骨折2例,T形骨折4例,横行骨折3例,骨折移位均超过3 mm。术后采用Matta、Merle d''Aubigne和Postel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病人手术时间为(2.70±0.49) h(2.0~3.5 h),术中出血量为(413.33±130.20) ml(200~600 ml);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6.93±2.66)周(14~24周)。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00±2.95)个月(9~20个月)。依据Matta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6.67%。按Merle d''Aubigne和Postel的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6.67%。异位骨化Ⅰ度1例。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予保守治疗。短期随访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切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相对微创有限切开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复位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沙卫平  陈国兆  王黎明 《骨科》2021,12(5):414-420
目的 比较零切迹双插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与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明确诊断为单节段颈椎病的病人,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采用ROI-C固定的30例纳入ROI-C组,其中C3/4退变8例,C4/5退变10例,C5/6退变12例。行常规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1例纳入钛板组,其中C3/4退变7例,C4/5退变11例,C5/6退变13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时上肢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融合节段高度、颈椎矢状位Cobb角,并以Bazaz评分系统评估两组病人术后是否存在吞咽困难情况以及严重程度。结果 61例病人随访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术中术后未见切口感染、食管破裂、大血管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腺体损伤、脑脊液漏、内固定感染、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ROI-C组、钛板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1.33±10.74) min、(93.67±11.5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7.33±22.43) mL、(108.33±24.08)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和钛板组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椎融合节段高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和钛板组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30)、35.48%(11/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0,P=0.005)。吞咽不适病人均未予特殊处理,术后随访过程中病人吞咽不适感逐渐消失。末次随访所有病人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ROI-C与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退变性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应用ROI-C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吞咽不适情况发生率低且颈椎生理曲度不易丢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