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低氧对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髓核细胞,采用低氧小室进行低氧干预,采用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髓核细胞模拟炎性环境。通过流式细胞术及TUNEL染色检测髓核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确低氧对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随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评估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内炎性反应情况,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髓核细胞内NLRP3炎性小体激活水平;最后采用NLRP3炎性小体激动剂QS-21,通过回复实验明确NLRP3炎性小体在低氧调控髓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 低氧对正常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但能抑制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在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8、IL-18的表达及分泌增加,细胞内NLRP3炎性小体激活,而低氧干预能缓解上述改变。回复实验表明,NLRP3炎性小体激动剂QS-21可削弱低氧对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 低氧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缓解炎性环境下髓核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侧显露完全保留对侧椎旁肌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通过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疾病患者,男性41例,女性35例,年龄61.4±8.2岁。其中31例采用单侧显露完全保留一侧椎旁肌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纳入肌肉保留(muscle-preserved,MP)组;45例采用常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纳入常规(open-door laminoplasty,LP)组,随访16.3±5.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并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颈肩部及上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CT横断面上测量椎管面积,比较两组椎管面积的增加百分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P组手术时间为75.4±19.3min,出血量为97.8±36.2ml,术后引流量为134.2±40.3ml;LP组手术时间为88.3±21.2min,出血量为182.5±47.8ml,术后引流量为225.8±49.0ml。MP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L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及随访期间各时间点NDI及JOA评分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2个月时MP组的颈痛VAS评分低于LP组(P<0.05),但在1年时无显著差异(P>0.05)。MP组和LP组术后早期轴性颈痛发生率分别是19.7%和28.5%,有统计学差异(P<0.05);MP组和LP组术后1年轴性颈痛发生率13.2%和14.6%,无统计学差异(P>0.05)。MP组术后即刻C2-C7 Cobb角为9.8°±8.4°,末次随访为8.1°±7.9°;LP组术后即刻C2-C7 Cobb角为9.5°±8.4°,末次随访为4.0°±7.7°。两组间术前及术后即刻C2-C7 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2-C7 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MP组术后即刻平均椎管面积较术前增加(109.6±18.4)%,末次随访较术前增加(105.2±19.8)%;LP组术后即刻平均椎管面积较术前增加(115.2±19.0)%,末次随访较术前增加(111.4±20.9)%,两组椎管面积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显露完全保留对侧椎旁肌的椎管扩大成形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及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早期轴性颈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elective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SCA-LP)治疗多节段颈椎行性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比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L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7月共114例行颈后路LP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2例、女52例,年龄58.27±7.36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2例、颈椎管狭窄症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7例。39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SCA-LP,33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完全保留对侧椎旁肌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muscle-preserved laminoplasty,MP-LP),42例患者接受了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LP。随访12~28个月(18.46±5.75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并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日。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融合术(enlarged anterior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cone-shap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EACDF)治疗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135例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纳入ACCF组;82例患者行EACDF,术中采用撑开扩大椎间隙、切除椎体部分后缘及部分钩椎关节的扩大减压方式,纳入EACDF组。对比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前和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肩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测量术前和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整体曲度(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及面积。记录两组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4~78个月(47.74±20.36个月)。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EACDF组术后即刻上肢痛VAS评分明显低于ACCF组(P<0.05),两组间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与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ACDF组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及面积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ACCF组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狭窄节段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即刻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狭窄节段椎间孔高度及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EACDF组均明显大于ACCF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已植骨融合,ACCF组钛网下沉发生率20.75%。结论:相较于ACCF术式,EACDF能够获得一致的临床效果,并且在恢复椎间隙高度、纠正颈椎曲度及减压椎间孔狭窄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今社会,腰痛(low back pain,LBP)患者数量庞大,LBP患者也因此饱受病痛折磨,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作为LBP的最主要病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已知的就有基因、年龄和包括职业因素、吸烟、酗酒在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1])。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RNA-218(mi RNA-218)对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原代后纵韧带细胞骨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5例OPLL患者及5例非OPLL者的韧带细胞,比较2组细胞miRNA-218的表达差异。利用agomir过表达或antagomir抑制OPLL患者韧带细胞中miRNA-218的表达水平后进行成骨诱导,通过检测茜素红染色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验证miRNA-218对韧带细胞骨化的作用。采用Target scan预测miRNA-218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218的靶向作用。结果 OPLL患者韧带细胞miRNA-218的表达水平低于非OPL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过表达miRNA-218后OPLL患者韧带细胞茜素红染色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抑制miRNA-218后OPLL患者韧带细胞茜素红染色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arget scan预测miRNA-218靶基因可能为RUNX2和Ⅰ型胶原(COL1A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NA-218能降低RUNX2及COL1A1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水平。结论 miRNA-218能明显抑制原代后纵韧带细胞的骨化反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RUNX2和COL1A1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9月—2021年11月,采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4例,其中36例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进行手术(通道组),28例采用传统后路进行手术(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颈部和上肢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3~16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2组颈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通道组颈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上肢痛VAS评分、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常规术式相比,颈椎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有效减轻铰链侧肌肉和韧带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降低术后早期轴性颈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正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位于相邻椎体之间,协助维持机体站立姿势及保证脊柱的活动性。椎间盘受到来自脊柱、椎旁肌肉等活动产生的动态负荷以及机体重力的静态负荷的共同作用~([1])。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发生退变,同时,举重、肥胖及振动等应力作用会加速椎间盘退变。作用在椎间盘上的应力负荷使椎间盘细胞受到压力性应力、牵张应力、静水压、渗透压以及剪切应力等各种应力刺激~([2]),值得注意的是,椎间盘内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将C2/3或C3/4椎间隙称之为参考椎间隙,将椎间隙狭窄最严重的间隙称之为目标椎间隙,如果目标椎间隙高度小于或等于参考椎间隙高度的50%定义为严重椎间隙狭窄。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132例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患者的影像指标测量结果,分析不同节段间测量指标的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2例患者中,严重椎间隙狭窄累及1~4个椎间隙,共累及225个椎间隙。不同节段发生严重椎间隙狭窄的概率依次为:C5/6为79.6%,C6/7为56.1%,C4/5为28.0%;C3/4为6.8%。各节段之间椎间隙高度、颈椎整体曲度C2~7Cobb角、局部Cobb角、中立位各节段棘突间距、动力位下各节段棘突间距,以及椎间孔高度、宽度及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方面,椎管面积与椎间隙高度、局部Cobb角、动力位棘突间距变化呈正相关(P<0.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