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证关系是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方证相应学说是方证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被应用在包括医学在内的多个领域。文章通过文献检索,对运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小柴胡汤方证关系的研究进行分析综述,并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小柴胡汤方证的理解,为小柴胡汤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药酸枣仁(SZS)-合欢花(AJF)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从内质网应激(ERS)角度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CUMS)、对药酸枣仁-合欢花组(SZS+AJF)、盐酸文拉法辛组(Venlafaxine),采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并用旷场实验评价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应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3区caspase-12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UMS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降低,海马CA3区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12表达显著增加。与CUMS组比较,SZS+AJF组、Venlafaxine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显著增加,海马CA3区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12表达显著减少。结论:对药酸枣仁-合欢花能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降低海马CA3区caspase-12表达,抑制海马CA3区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脊柱结核小鼠模型并分析其椎体的骨密度改变。[方法]60只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小鼠脊柱局部注射浓度为108CFU/ml的H37Rv标准菌株悬液0.1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1 ml。饲养12周后取脊柱标本送Micro-CT扫描。获得三维松质骨图像后,评估两组小鼠椎体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厚度差异。[结果]共6只小鼠在Micro-CT上发现了脊柱破坏的病灶。破坏的椎体骨小梁数及骨小梁厚度显著低于未受累的椎体(t=-5.710,P0.001)和对照组相同节段椎体(t=-6.771,P0.001),脊柱结核小鼠的椎体平均骨小梁数量较对照明显下降(t=-4.716,P0.001)。虽然病灶椎的总体骨小梁数量及厚度降低,但在病灶周围存在大量硬化骨形成,病灶局部骨小梁数量及厚度显著增高(t=8.987,P0.001)。[结论]小鼠脊柱结核病椎平均骨小梁密度下降,但病灶局部骨小梁密度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短节段融合内固定、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幼儿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4年6月,本院共收治年龄7岁患有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儿共1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4~7岁,平均5.1岁。均采用后路一期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前路二期病灶清除椎间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节段后凸Cobb角变化,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2个月。Cobb角由术前(24.18±7.15)°减少至术后(0.1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节段后凸(0.65±3.9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JOA评分由术前(21.53±5.04)分增加至术后(28.06±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17例患者ASIA分级均恢复到E级。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脱出、移位、断裂。[结论]对低龄儿童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合并二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整理古代妇科专著中治疗带下病的方药,分析用药规律。方法:抽取古代妇科专著中治疗带下病的方剂,应用MSSQLSERVER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治疗带下病的用药规律。结果:研究发现明清时期治疗带下病的方药以健脾去湿药物为最常用结构,其中又配伍一些专属度比较高的特色药物,如收涩止带药、补肾药、清热燥湿药等。结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整理分析古代妇科专著中治疗带下病的用药规律,有益于带下病治疗中的知识发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情志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目前临床缺乏有效干预药物及防治措施,中医学历来重视情志病的防治。因此文章从心肝失调探讨情志病发的病因病机,并认为心肝同调是来治疗情志病的基本治则,希望为情志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PhaB)法快速检测脊柱结核脓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直接涂片法,BACTEC MGIT-960法及PhaB法分别检测5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56份脓液标本以及10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1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及5株非分枝杆菌.[结果]PhaB法检测10株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均为阳性,15株非结核分支杆菌和5株非分支杆菌均为阴性.46份BACTEC MGIT-960培养阳性和10份BACTEC MGIT-960培养阴性的标本中,PhaB法分别有42份(91.3%)、3份(30.0%)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1%和80.4%(P>0.05).涂片检查阳性仅13份(23.2%),阴性43份(76.8%),而应用PhaB法可以检测出45份(80.4%)阳性,其中有33份为涂片阴性的标本(P<0.05).用PhaB法能在18~24 h内得出结果,较BACTEC MGIT-960法提前5~17 d.[结论]PhaB法与直接涂片法、BACTEC MGIT-960法相比,可以简便、快速地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全程只需1 d,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治疗成人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7例腰骶段结核患者,男9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6.4±16.0岁.17例患者中有16例出现不完全瘫痪,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5例,D级7例.入院时血沉(ESR)33~95mm/h,平均57.4±16.8mm/h.术前腰骶角18°~23°,平均20.5°±1.7°.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治疗,应用腰骶角测量、血沉检测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来评论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治疗结果.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用时145min(130~200min),术中平均出血约700ml (500~850ml);无脊髓及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17~71个月,平均47.5±17.1个月.末次随访腰骶角为25.9°~30.3°,平均28.3°±1.5°,术后ESR恢复正常(9.2±3.1mm/h),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8个月,复查X线、MRI提示所有患者植骨融合,神经压迫完全解除.除2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治疗成人腰骶段结核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累及不同部位的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性别分布差异。方法连续收录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南方地区新发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及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按结核累及部位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各组人群中性别、年龄差异,计算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结核病患者344例(单纯脊髓脊柱结核患者12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175例,多发结核患者49例),健康志愿者350例。病例组中男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 ■=1.285)。单纯肺结核(■=1.440)和多发结核患者(■=1.306)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脊髓脊柱结核患者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P0.05,■=1.696),但尚不能认为单纯脊髓脊柱结核患者与对照组间存在性别差异(P=0.636)。结论男性是罹患肺结核及多发结核的危险因素,女性则更容易进展为脊髓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单节段胸椎结核患者,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5岁.合并脊髓功能障碍者24例,合并明显脊柱后凸畸形(SI>15°)者38例.CT或MRI显示所有患者病灶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不同程度脓肿形成,无巨大脓肿的患者.术前给予2周以上的抗结核化疗.研究观察的指标包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神经功能的恢复、成角畸形的矫正及植骨融合率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251 min,平均失血量780 ml.后凸畸形矫正率79%,矫正角度平均25°,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1.2°.神经功能改善率90.1%.术后3个月内ESR及CRP恢复至正常水平.植骨融合率100%,治愈率为100%.无脊髓功能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术式能满意地清除病灶,安全地进行椎体间植骨,脊柱稳定性能得到有效重建,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