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的相关影像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4例,术前肺功能检查、胸部CT扫描资料完整.分析肺功能结果与站立位全长X线片Cobb角、顶椎偏移、椎体旋转分度(Nash/Moe法)、顶椎肋椎角差值、矢状位T5-12后凸角和胸段累及椎体数目之间相关性.结果 患者年龄平均14.8岁,Cobb角平均52.8°;主弯Cobb角与术前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呈负相关;顶椎偏移与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呈明显负相关;站立位顶椎凸凹侧肋椎角差值分别与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呈负相关;Bending位顶椎凸凹侧肋椎角差值与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呈负相关;胸段累及椎体数≥7个组患者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数值,比胸段累及椎体数<7个组患者有减少(P<0.05).结论 术前站立位主弯Cobb角愈大,主弯顶椎偏移增大,站立位以及Bending位顶椎凸凹侧肋椎角差值增加,肺功能下降.近胸弯≥30°组较之<30°组,胸段累及椎体数≥7个组较之<7个组,肺功能数值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三维CT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肺容积、肺高度、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和凸侧/凹侧肺容积比的变化,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后肺容积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09年4至2013年8月,共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男9例,女21例;年龄11.3~18.0岁,平均15.7岁。Lenke分型:Ⅰ型19例、 Ⅱ型4例、 Ⅲ型7例。Risser征:3级11例、4级7例、5级1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1周左右进行脊柱三维CT扫描,CT扫描时患者仰卧位并保持深吸气末期。将所有CT扫描的资料导入工作站,利用Syngo软件分别测量肺容积、肺高度和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结果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左侧肺高度为(21.4±2.6)cm,术后为(22.6±2.5)cm;右侧肺高度手术前为(21.9±2.1)cm,术后增加至(22.7±2.7) cm。术前的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为(232.9±43.6) cm2,术后减小至(223.1±38.4) cm2。左侧肺容积、右侧肺容积、总肺容积以及凸侧/凹侧肺容积比的手术前后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左肺高度、右肺高度和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的改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Lenke分型、Risser征、主胸弯的矫正率以及胸椎后凸的矫正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即刻发生了肺形态的变化,但术后即刻肺容积没有变化,仅表现为肺高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截骨矫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截骨矫形术治疗126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资料,其中18例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男15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25~56岁,平均36.8岁;术前后凸Cobb角57°~96°,平均76.3°;患者术前ASIA分级均为E级。回顾术中操作情况,分析术后发生神经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后凸Cobb角为19°~38°,平均27°;获得截骨角度31°~76°,平均49.3°,外观得到明显改善。3例(2.4%,3/126)发生脊髓损伤,其中1例在T12截骨处产生矢状面移位,术中经调整上下螺钉高度和预弯棒角度,重新恢复截骨处的矢状面排列后患者无异常;1例截骨闭合后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受压,重新减压后患者随访无异常;1例术中发生医原性颈椎骨折脱位造成脊髓损伤,复位固定后6个月随访时ASIA分级为B级。15例(11.9%,15/126)发生神经根损伤,其中2例为截骨闭合时L3神经根受到挤压,1例为L3椎弓根置钉失误所致,以上3例患者表现为股四头肌乏力;其余12例表现为相应神经根区域皮肤麻木,主要原因是截骨时神经根受到过度牵拉,截除椎弓根下壁时过度激惹神经根;经脱水、神经营养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神经损伤是截骨矫形术中灾难性并发症。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特点,避免截骨端发生位移,截骨处充分减压,正确摆放患者手术体位,能够有效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定义的肩部影像学参数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肩部影像学与肩部外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连续35例含主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Lenke 1型21例,Lenke 2型14例,主胸弯Cobb角平均(48±7.3)°,上胸弯Cobb角平均(21±4.5)°.均拍摄自然站立位脊柱X线片及肩背部外观照,量取肩部影像学参数T1倾斜角、锁骨角、锁骨胸廓交点差、喙突高、锁骨差1、锁骨差2,及两个肩部外观参数临床肩高1、临床肩高2.对肩部影像学参数与外观参数分别进行相关分析,探讨锁骨差1、锁骨差2与肩部外观的相关性.[结果]除T1倾斜角外,所研究的影像学参数与外观参数显示明显的相关性(P<0.05);但仅有锁骨差1与临床肩高2、锁骨差2与两个外观参数有较高的相关关系(r>0.80),其中锁骨差2与临床肩高2显示最强的相关关系(P<0.01,r=0.97);临床肩高2较临床肩高l与肩部影像学参数显示更强的相关性.[结论]肩部影像学参数锁骨差2可以更好反映临床外观肩高,参考影像学资料可以较准确地评价患者的部分肩部外观特征.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前后影像学参数对比分析及相关性研究,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形对矢状面脊柱骨盆序列的影响,进而探究AS后凸患者脊柱骨盆序列的代偿机制。 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3月, 38例AS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单节段或双节段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形前后拍摄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AS患者全脊柱后凸角(Cobb T1~S1)、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截骨角度(PSO angle)。观察矫形前后影像学参数变化,控制影响患者个体差异的因素,将影像学参数做偏相关分析。 结果 矫形前,Cobb T1~S1=56°±28°,PI=45°±9°,PT=38°±13°,SS=7°±12°,SVA=21 cm±9 cm;矫形后,Cobb T1~S1=11°±22°,PI=46°±9°,PT=21°±10°,SS=24°±9°,SVA=9 cm±5 cm。矫形前,PT、SVA与Cobb T1~S1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P<0.01)、0.64(P<0.01);矫形后,PT、SVA与Cobb T1S1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0.58(P<0.05)、0.72(P<0.01)。PSO angle与Cobb T1~S1、PT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0.82(P<0.01)、-0.56(P<0.05),PSO angle与SVA无相关性。 结论 矫形前后,AS患者通过后旋骨盆代偿全脊柱后凸所致的矢状面失平衡;骨盆后旋程度、矢状面平衡距离与全脊柱后凸程度呈正相关;人体自身代偿机制优先恢复骨盆的中立状态而非改善矢状面平衡距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不同型号、不同数量记忆合金加压钉矫正山羊脊柱侧凸模型效果的比较,探讨其调节脊柱生长的最佳干预方式。方法20只山羊用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成模后解除拴系,随机分为4组(n=5)进行处理:3个治疗组行开胸手术,将相应型号的Staple钉植入椎体凸侧,对照组仅解除拴系。术后定期摄胸椎X线片,比较Cobb角变化。结果3个治疗组术后即刻矫形效果明显(P〈0.01),且侧凸的Cobb角随时间减小。各治疗组的有效矫形角度(矫形术后即刻Cobb角-术后2个月Cobb角)均较对照组大(P〈0.05),其中双排单间隙钉组的有效矫形角度最大,数据也较集中,但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Staple钉的植入方式均可以有效的矫正脊柱侧凸,且矫形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山羊脊柱侧凸椎体的矫形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山羊的椎体矫形度,探讨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脊柱椎体生长调节的可行性.方法:用单侧椎弓根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雌性幼年山羊侧凸模型.建模8~10周后山羊进展为明显的脊柱侧凸,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山羊均取出后路拴系物,治疗组取出栓系后凸侧行前路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术,对照组不作处理.继续观察8~13周,定期摄X线片,记录Cobb角.处死前第18天和第3天分别给予土霉素和钙黄绿素以标记生长板的骨化前缘.处死动物后完整获取顶椎上椎间盘以及两相邻的生长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不脱钙切片;荧光显微镜下测量两荧光标记线之间的距离,分别计算椎体两侧生长板的生长率,并根据生长率差异计算记忆合金U形钉对椎体的矫形度数.结果:在治疗期内,治疗组Cobb角矫正19.2°±8.1°,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obb角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凹侧生长板生长率为(3.27±0.96)μm/d,明显大于凸侧记忆合金U形钉置入侧(1.84±0.52)μm/d(P<0.05);对照组凹侧生长率为(2.83±0.61)μm/d,凸侧为(2.96±0.77)μm/d,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合金U形钉对顶椎的椎体矫形度平均为0.017°±0.006°/d,同主弯整体矫形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性(R2=0.941,P=-0.006),其在整体矫形中占13.18%.结论: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能够对椎体产生有效的椎体矫正角度,以达到对侧凸脊柱椎体生长调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Staple固定、加压生长期山羊胸椎的组织学观察,探讨加压侧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9只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3);实验组采用单侧多节段(T6-T11)跨椎间隙Staple固定;对照组只作相同切口暴露,不进行固定。4个月后获取T8、T9间隙(对照组相应节段)椎间盘及生长板,采用HE、Giemsa染色,镜下观察生长板及椎间盘情况。结果对照组未出现脊柱侧凸畸形,两侧生长板高度以及生长板肥大层细胞和终板软骨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出现轻度脊柱侧凸畸形,术后4个月Cobb角为17.9°±5.6°;椎间隙上方生长板高度:加压侧(1.27±0.34)mm低于非加压侧的(2.05±0.19)mm,椎间隙下方生长板高度加压侧(0.77±0.31)mm也低于非加压侧的(2.1±0.29)mm;加压侧生长板肥大层细胞数量少、形态异常、排列不规则,非加压侧生长板肥大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形态饱满,胞质丰富,细胞核完整,与对照组无差别;终板软骨细胞也呈同样变化,加压侧与非加压侧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排列不紧密,细胞体积小,胞质较少,胞核扁平。结论半侧固定、加压抑制了固定侧脊柱生长板及终板软骨细胞的发育,可造成脊柱两侧不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最佳途径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2002、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在毕业实习不同时期进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比较各年级学生毕业考试中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并调查学生对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满意度。结果毕业考试中,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内科、外科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除2002级学生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内科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能取得与内、外科临床技能培训同样的效果。值得推广,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