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徐峰  李涛  徐彬  谭林英  王智祥 《骨科》2017,8(6):428-432, 450
目的 探讨Vista系统联合Sextant-R系统微创治疗单间隙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间接受Vista系统联合Sextant-R系统微创治疗的单间隙腰椎退变型疾病2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8~79岁,平均(61.0±5.5)岁。L4/5滑脱12例,L5/S1滑脱13例。根据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2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腰椎功能评分对病人术前、术后3 d(出院时)、末次随访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JOA改善率,采用Suk标准评价植骨融合率。结果 2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3个月,平均(9.5±2.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13±0.73)分,术后3 d为(1.58±0.51)分,末次随访为(1.21±0.31)分;术前JOA评分为(9.55±0.71)分,出院3 d为(19.32±2.21)分,末次随访为(27.57±2.38)分,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的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例病人由于伴有骨化,骨化组织与硬脊膜粘连,出现脑脊液漏,术后经过持续引流、伤口加压等处理。所有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无神经根或脊髓损伤情况。滑脱均得到一定程度复位,植骨均骨性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结论 Vista系统联合Sextant-R系统微创治疗单间隙腰椎退变型滑脱临床效果确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应用三维导航与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置钉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3例,按置钉辅助设备的不同分为两组:传统组29例,螺钉置入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完成;导航组24例,螺钉置入在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记录每例患者术前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单枚螺钉置入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d腰背部痛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CT来评估两组置钉情况,依据Certzbein-Robbins改良分级来比较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将Ⅰ类螺钉所占比例定义为准确率,Ⅰ类和Ⅱ类螺钉所占比例定义为安全率。随访期内观察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钉棒断裂松脱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术前腰背痛VAS评分、骨折类型及骨折椎体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传统组置钉准确率为76.72%(89/116),安全率为95.69%(111/116);导航组置钉准确率为90.63%(87/96),安全率为100%(96/96)。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脱情况发生。导航组在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术后2d腰背部痛VAS评分、置钉准确率及安全率方面较传统组有明显优势(P0.05),在平均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传统组无统计学差异,在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方面明显长于传统组(P0.05)。结论:三维导航技术能显著提高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患者会受到更长时间的射线暴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手术并获得随访的27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75~135 min,平均95 min;出血量15~25 ml,平均20 ml;住院时间3~14 d,平均6 d。所有患者随访9~60个月,平均26个月。VAS评分术前(9.00±0.35)分,出院时(3.15±1.25)分,术后1个月(2.51±1.67)分,末次随访时(1.41±0.33)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71.21±15.22)分,出院时(29.46±9.23)分,术后1个月(17.58±7.16)分,末次随访时(10.13±5.29)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8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24/2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术者要求高,但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可行性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3月于本院应用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手术疗效,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JOA改善率。[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88 min;出血量5~20 ml,平均11.5 ml;住院时间3~7 d,平均5.4 d。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10±0.61)分,术后3 d VAS评分为(2.81±0.40)分,末次随访为(1.44±0.28)分。术前与术后3 d、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为(7.93±0.73)分,出院当天评分为(18.73±0.91)分,末次随访评分为(31.16±1.10)分,术前与出院时、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评分标准计算改善率,优8例,良1例,可1例,差0例。[结论]应用椎间孔镜I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4例腰椎间盘 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侧路镜技术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8.4 个月。术前及术后1 d和1、3、6 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评估腰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改良MacNab疗效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1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 d和 1、3、6 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 93%(13/14)。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使神经根得到及时彻底减压及松解,临床效果显著,但须严格 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2013年3月~2016年7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均采用俯卧位侧方椎间孔入路,借助弯头导棒经皮靶向穿刺,逐级环锯定向偏心椎间孔扩大成形,建立工作通道后先切除椎间隙水平突出的髓核组织,然后调节套管鞘口至髓核脱出方向,用镜下磨钻增大操作空间,显露脱出游离的髓核,摘除剩余髓核组织。[结果]术中1例因显露困难改为椎间盘镜手术切除残留髓核。所有患者术后当天下肢放射痛均明显缓解,但5例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下肢感觉异常或异常加重,另外2例患者出现下肢肌力减退。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个月时,前述7例术后推测神经并发症者均逐渐恢复正常。随访进程中,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及二次手术。VAS评分和ODI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小,差异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差异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标准,术后3 d、3个月、1年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62%、88.46%、94.23%。[结论]在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掌握技术要点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Vista通道系统下微创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Meyerding分级为Ⅰ和Ⅱ度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24例,手术均采用后路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在Vista通道下行减压、植骨融合,然后置钉、复位、固定。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腰椎功能做评价,并通过术前及术后X线片来测量滑脱率及椎间高度来评价滑脱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85~145min,平均115min;出血量为75~135mL,平均105mL;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滑脱均不同程度矫正;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的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滑脱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经Vista通道系统下微创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矫正滑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478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不良事件纳入围手术期并发症范畴,手术导致患者新的损害于术后30 d内改善者定义为短暂并发症,超过30 d无改善者定义为持久并发症。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原因及对策。[结果]478例患者中共有78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82项,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32%(78/478);82项并发症中4例发生4项持久并发症,74例发生短暂性并发症78项;不同腰椎间盘病变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旁中央或中央型突出13.47%(26/193),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15.19%(12/79),腰椎术后复发33.96%(18/53),腰椎双节段突出者15.22%(7/46),脱出游离型13.95%(6/43),极外侧型突出14.29%(5/35),椎间盘源性腰痛者13.79%(4/29)。[结论]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下肢感觉异常、下肢肌力减退、术后局部血肿形成、椎体终板炎、硬膜破裂、导丝断裂、术中休克等,其中下肢感觉异常是最常见并发症,腰椎术后复发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