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经验。方法 2009年7月~2013年7月,对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30例,采用经动脉无水酒精栓塞9例,经动脉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Onyx)栓塞19例,经动脉弹簧圈栓塞2例。结果随访6~54个月,平均26.6月。治愈9例(30.0%),显效16例(53.3%),好转5例(16.7%)。20.0%(6/30)术中发生一过性病灶疼痛。结论腔内治疗是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α(PKC-α)mRNA在兔自体静脉移植中的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兔自体颈静脉移植模型(右颈静脉移植至对侧颈动脉),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n=5),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SO组.Ⅰ-Ⅳ组的取材时间分别为移植术后的第3,7,14,28天.SO组只行颈部切开与再缝合,未行血管移植,术后直接取材.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中PKC-α 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SO组相比,PKC-α mRNA在静脉移植术后第3天时,表达升高至2.335±0.059倍(P<0.01),而后在术后7,14,28 d表达渐降至正常. 结论 PKC-α可能与自体静脉移植后的血管内膜增生过程中的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内栓塞治疗Ⅱ型内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TEVAR或EVAR术后Ⅱ型内瘘患者的腔内栓塞治疗资料。结果 4例患者腔内栓塞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100%(4/4)。术后均未出现栓塞材料异位栓塞、肠缺血等并发症。结论腔内栓塞治疗Ⅱ型内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经交通支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交通支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因常规腔内成形术失败而接受经交通支血管腔内成形术的膝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踝-肱指数(ABI)变化,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对7例均成功经膝下交通支逆向开通膝下病变血管。术后第3天ABI(0.86±0.10)明显高于术前(0.4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静息痛症状均消失,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1个月[平均(8.43±7.35)个月],5例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15、21个月时因静息痛再次接受腔内治疗。3例足部溃疡或坏疽的患者伤口均于随访期间愈合,所有患者均无需截肢。结论对于远端无明显流出道的膝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经交通支血管腔内成形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顺行-逆行双向对吻技术在膝下动脉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例膝下动脉病变患者,对其进行顺行-逆行双向对吻腔内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结果患者一期技术成功率100%,无逆行穿刺血管闭塞患者。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顺行-逆行双向对吻技术可用于治疗膝下动脉分叉部病变,安全性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腔内栓塞治疗盆腔淤积综合征(PCS)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对21例PCS患者行血管腔内栓塞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PCS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未出现弹簧圈移位、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术前、术后VAS分别为8.3±0.8、4.1±0.9(t=20.684,P <0.001).结论 血管腔内栓塞治疗PCS安全、有效、微创,但远期疗效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防治经验.方法:对颈动脉体瘤患者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CTA或MRA以及DSA明确诊断.均行一期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脑卒中发生及肿瘤复发,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3例.结论:术前彩色多普勒、CTA、MRA以及DSA等检查可明确颈动脉体瘤诊断.了解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以行术前瘤体滋养动脉栓塞,了解颅内Willis环的结构是否完整来判断术中是否能临时阻断颈动脉以减少创面出血以及术中脑神经的保护等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中进行移植物旁瘤腔栓塞预防Ⅱ型内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接受EVAR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其中33例(研究组)术中接受预防性移植物旁瘤腔栓塞,36例(对照组)接受单纯EVAR。结果 2组治疗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每例EVAR术中移植物旁瘤腔栓塞平均使用弹簧圈(2.32±1.16)个。术后12个月随访复查显示,研究组临床成功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27/33)vs 69.44%(25/36);χ~2=1.420,P=0.233],但术后Ⅱ型内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6%(2/33)vs 25.00%(9/36);χ~2=4.609,P=0.032]。结论 EVAR中移植物旁瘤腔栓塞安全可行,有助于降低术后Ⅱ型内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α(PKC-α)在兔自体静脉移植中的动态表达,探讨其与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兔自体颈静脉移植模型,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其中手术Ⅰ~Ⅳ组分别于术后3,7,14,28d取材,假手术组(SO组)作为对照组。应用Real-TimePCR法、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中PKC-d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平滑肌细胞中PKC-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KC-αmRNA及其蛋白在术后3d时,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而后逐渐降至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KC-α结果与Weatern蛋白印迹法一致。结论PKC-α可能参与了自体静脉移植后的血管平滑肌增生过程中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使用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的87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有46例患者,给予激光微创的治疗;对照组有41例患者,给予结扎剥脱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止痛剂的使用、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采用激光微创治疗的效果显著,病痛少,而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