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1.
More than 60% of spinal metastases are hypervascular tumor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often occurred in the surgery for spinal metastases in the pas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ome preoperativ...  相似文献   
2.
随着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肿瘤的脊柱转移日益严重。若不治疗可引起疼痛、椎体稳定性减弱、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是十分复杂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放射外科的实现彻底改变了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模式。脊柱转移瘤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有望在未来得到不断的改进。目前治疗方法包括传统肿瘤全切术、椎板切除减压术、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射频消融技术和微创手术等外科手段;常规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等疗法。笔者对已发表的文献中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的Meta分析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tastatic 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ESCC)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生存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解放军307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胸椎MESCC患者72例。收集每例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Tokuhashi评分(包括原发肿瘤特点、术前卡氏评分、内脏转移、脊柱外骨转移、脊柱转移瘤数目和Frankel分级)、确诊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的间隔期、运动障碍出现的时间、受累椎体分布、连续性、病理性骨折、术后行走状态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数据。运用单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各暴露因素组的生存状况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胸椎MESCC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结果随访结束时,72例中62例死亡,10例仍存活,中位生存期7.45(0.3~91.9)个月。5例(7%)术后1个月内死亡,47例(65%)术后1年内死亡,55例(76%)术后2年内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ECOG评分2分、Tokuhashi评分8分、确诊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的间隔期24个月、术后可行走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MESCC患者生存期均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okuhashi评分、年龄、和术后行走能力是影响MESCC减压内固定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okuhashi评分能很好地反映MESCC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同时年龄、术后行走能力也是影响胸椎转移瘤MESCC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功能转归及影响术后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解放军第307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脊髓压迫(SCC)组(29例)和无脊髓压迫(NSCC)组(36例)。评价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体力状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探讨手术方式、系统内科治疗、患椎辅助放疗、术前内脏转移、术后运动功能状态(Frankel分级)、术前体力状态(ECOG评分)和受累椎体数目对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SCC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5.7±1.4)分降至术后(2.0±0.9)分,NSCC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2±1.5)分降至术后(2.1±1.2)分;各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15例(52%)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获得改善,14例(48%)维持不变;术前无行走能力的18例患者中11例(61%)术后重新获得行走能力。多变量Cox分析显示系统内科治疗、术前内脏转移、术前体力状态对患者术后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快速有效减轻患椎疼痛,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改善或延缓SCC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此外,系统内科治疗、术前内脏转移和术前体力状态是预测乳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癌症疼痛,尤其是肿瘤骨转移导致的疼痛是十分剧烈的,如果不消除病因和相关危险因素,将会转为慢性疼痛。随着癌症监测水平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解决疼痛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因为传统疗法往往只是部分有效。直到最近,笔者对肿瘤性疼痛机制的认识仍远远少于对神经性和炎性疼痛的认识。现在认为癌症诱发的骨疼痛作为一个复杂的疼痛状态包含了炎症和神经性疼痛的同时还具有癌症疼痛的独特表现。此外,由于疼痛的发生往往是难以预测的,疼痛强度是高度可变的,这导致了疼痛难以治疗。平行的动物模型开始揭示癌症疼痛的分子机制。在不断探讨和治疗患者的背景下提出了基本的癌症诱发骨痛的药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肿瘤生长部位的神经末梢信号的变化,研究脊髓敏化机制,最后提出核心的治疗方案。为更好地认识和治疗癌症诱发的骨痛提供一个背景机制。  相似文献   
6.
肿瘤脊柱转移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脊柱转移瘤引起的骨相关事件(SRE)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死亡风险。临床上对于前列腺癌脊柱转移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本文简述了放疗、外科手术及护理、骨靶向制剂在前列腺癌脊柱转移瘤治疗上的进展。笔者认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策略应当是个体化、多学科联合。  相似文献   
7.
癌症患者脊柱转移是造成脊髓硬膜外压迫的重要病源。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期提高,转移性脊髓硬膜外压迫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转移性硬膜外脊髓压迫当伴有脊柱不稳定时,可通过手术方式对脊髓周围进行减压,同时进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若肿瘤对放射线敏感而没有合并脊柱不稳定时,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脊柱立体定向放疗、经皮微创技术如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射频消融术对于某些适合的脊柱转移瘤都已取的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SCC)术后运动功能转归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肺癌M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脊髓功能评估采用Frankel分级,体力状态评估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量表。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肺癌组织学类型、术前行走状态(Frankel分级)、责任椎体有无病理性骨折、脊柱转移灶数目、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压迫节段、手术方式与术后行走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VAS评分由术前(6.4±1.2)分降至术后1周(2.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由术前平均62分上升至术后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术前可行走率(Frankel分级D级及以上)为46%(26/56),术后可行走率为75%(42/56)。术后4周31例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22例Frankel分级维持不变,3例Frankel分级下降。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示术后行走状态与术前行走状态和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存在相关性。结论术前行走状态好、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短的肺癌MSCC患者术后行走状态好,有症状的肺癌MSCC患者应当在减少并发症的前提下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随着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肿瘤的脊柱转移日益严重。若不治疗可引起疼痛、脊柱不稳、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脊柱转移瘤确诊后,可通过分级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生存期,以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脊柱转移瘤传统的治疗方式多为姑息性治疗。外科技术的突飞猛进提供了神经减压和节段固定等有价值的治疗。近年来,各种微创技术的发展明显地降低了脊柱转移瘤手术的并发症。立体定向放疗的同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植入(研究组,n=20)或术后常规放疗(对照组,n=40)的MESCC病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神经功能预后、生存期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KP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相近。研究组术后1周和1个月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KPS评分相近。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有90.0%(18/20)和75.0%(30/40)的患者具备行走能力,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0个月(95%可信区间:4.3~13.7个月)和6.6个月(95%可信区间:3.8~9.0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20)和15.0%(6/4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MESCC在短期疼痛缓解和一般体力状态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联合术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