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F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自2001~2004年对3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应用AF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56岁,平均36.3岁。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伤18例,重物压伤4例。损伤部位:T11 4例,T12 10例,L1 13例,L2 2例,L3 1例。完全截瘫3例,不完全截瘫10例,无神经症状17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4例,爆裂型18例,骨折脱位型8例。  相似文献   
2.
肖延河  陈峰  姜永涛  李昊  姜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545-3546
目的:探讨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发生的病理机制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4例该病患者进行随访、JOA评分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前路手术后4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6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1例。除药物治疗、功能康复训练外,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JOA评分改善率为76%。所有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9例三角肌、肱二头肌恢复至3~4级,生活可自理,11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颈椎管减压术后神经根病的发生机制有多种可能,减压后脊髓漂移导致神经根牵拉或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应以预防为主,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高压氧治疗可能缩短其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效果差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效果差原因分析肖延河]982~]992年问我们采用斜角肌切断及颈肋切除术治疗胸确出口综合征24例,其中6例术后效果不满意.临床资料本组女4例,男2例,年龄16~引)岁,双侧颈肋I例,单侧]例,其中1例有外伤主、手术方法;前外角肌切断...  相似文献   
4.
真菌性椎间盘炎(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8年4月~1998年1月共收治少见的真菌性椎间隙感染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65岁,其中3例为手术后感染,1例为血源性感染。症状体征:手术后感染者均在L4、5手术间隙,术后5~30d出现较术前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双钢板法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了2005年~2011年间应用双钢板法(48例)及LISS(36例)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Schatzker V型24例,Schatzker VI 型6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6个月(12~23个月)随访.双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143min,术中失血量400mL,9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8周(12~25周),术后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63~98分,平均87.4分.LISS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127min,术中失血量350mL,6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3.8周(9~17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4.1周(11 ~18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65~97分,平均89.6分.两组间上述内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及1年的TPA和PA度数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大部分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单侧LISS固定可以起到与改良双钢板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需要加用内侧辅助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RF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29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植入RF复位、固定,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结果]随访6个月~3a,所有病例症状消失,无植骨块脱出及不融合现象,按Stauffe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结论]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界面大,抗剪力强,符合脊柱生物力学,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7.
NT-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附27例分析)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骨科(221600)肖延河,杜发会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张春才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在应用NT-聚髌器(1)之前国内外方法很多,但无统一而有效的方法。我们自1989年9月~1993年9...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科创伤后的一种危险并发症,以髋部创伤后发病率最高。自1990~1996年我们对130例髋部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发现有DVT者3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16例,左侧肢体15例,右侧肢体10例,双下肢均有DVT者8例,年龄最大81岁,术后并发DVT23例,其中行髋部前外侧切口有DVT者18例,后外侧或后侧切口有DVT者5例。均在2周内出现DVT。1.2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33例中,1例因肺动脉栓塞,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27例保守治疗,包括卧床,抬高患肢,主、被动活动,抗凝药物溶栓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笔者选取了2006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其中68例为男,42例为女性,年龄为14~83岁,平均(46.16±7.2)岁,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度有了显著的改善(P〈0.05),且脊髓神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2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应用RF固定加锥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29例,随访6-18个月,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