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行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变节段分别为L3~4、L4~5和L5S1。结果 75例患者随访8~50个月,平均14.5个月。本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2例术后感染,椎体间植骨融合72例,不融合3例。所有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除解除椎间盘源性疼痛外,尚能提供椎间的牢固性,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恢复椎体永久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的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6例,女32例;年龄19~65岁,平均44.9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组(经伤椎组,50例)和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组(短节段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内固定失败率.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53个月(平均3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经伤椎组改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随访两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均丢失,两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后缘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1例内固定装置松动,未出现内固定装置断裂,短节段组3例内固定装置松动,3例内固定装置断裂. 结论 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提供较单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更好的复位效果和更为坚固的内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13年3月,采用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患者8例。根据Levine分型标准Ⅱ型骨折6例,ⅡA型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OASYS内固定系统,并在C2,3椎板及关节突间植骨。为确保安全及准确,所有操作在C形臂X线机导航下完成。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采用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CT扫描评估固定融合节段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结果8例患者颈椎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后1例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复位骨折并使之达到骨性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燎原  潘兵  符楚迪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87-4088
目的:观察前路内固定术对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进行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最短为2年的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CT或MRI显示椎管内压迫去除,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随访期内无植骨不愈合或钢板螺钉断裂现象。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分别有1~2级的恢复。结论: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彻底,能在直视下切除致压物,不易损伤脊髓、神经根,可以重建脊柱前中柱,保留后柱,加固脊柱稳定性,一期重建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5.
脊柱是人体活动的轴心,特别是下腰椎活动度大,负荷重,应力相对集中,易损伤和退变,临床上 95%以上的腰椎间盘变性、突出是发生 L4~ 5和 L5~ S1(下腰椎), 99%的椎体滑移亦易发生在下腰椎 [1].下腰椎不稳所致的腰腿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作者自 2001~ 2002年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间隙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联合术式共 30例,经 3个月~ 1年随访,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Wallis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接受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的4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0例,女18例;年龄40~68岁,平均54.2岁。单节段病变44例,双节段病变4例;其中L3,44例,L4,540例,L3,4和L4,5双节段4例。采用JOA、Oswestry评分标准进行疼痛及功能评价,采用Odom方法进行疗效评估,并摄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4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Odom评估标准:优20例,良24例,可4例。JOA评分由术前的(12.4±2.7)分增加到术后12个月的(26.1±2.0)分(P<0.01);Oswestry疼痛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的(14.1±2.9)分降至术后12个月的(5.5±1.8)分(P<0.01)。腰椎侧位X线片显示神经根管高度和椎间隙后高度术前与术后12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可较好地维持相应节段的动态稳定,扩大椎管容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复位并骨水泥充填固定的微创治疗(PKP),已获得临床较多正面评价.由于脊柱骨折多表现为椎体部分塌陷,而且塌陷大多发生在椎体上半部分,经皮穿刺至椎体塌陷部位,用球囊扩张并骨水泥填充成形术,更符合治疗目的.作者对此进行初步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发足下垂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预后。方法对有1年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的9例患者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结果根据Sears提出的主观评分评定:优5例,良1例,可1例,差2例。结论首发足下垂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彻底减压,手术的延迟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米随着MRI影像等技术发展,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逐渐减少,但游离髓核却可能误诊为椎管内肿瘤.笔者从2007年5月-2008年6月,遇到3例术前考虑椎管内占位(肿瘤可能)、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为游离髓核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脊柱是人体活动的轴心 ,特别是下腰椎活动度大 ,负荷重 ,应力相对集中 ,更易损伤和退变 ,临床上 95 %以上的腰椎间盘变性、突出、破裂是发生在 L4~ 5和 L5/S1 (下腰椎 ) ,99%的椎体滑移是在下腰椎 [1 ] 。因此 ,下腰椎不稳所致的腰腿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对腰椎间盘病变严重 ,出现空泡、椎间隙宽度不等 ,脊柱生理曲度反弓、消失 ,术前评估中存在腰椎不稳或预计手术后将导致腰椎不稳者 ,我们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间隙植骨融合 ,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自 2 0 0 1年~ 2 0 0 2年共行此类手术 30例 ,经 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