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切口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创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皮肤撕脱伤、骨筋膜室综合征、挤压伤患者应用微型切口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结果:平均使用VSD 7 d,再进行Ⅱ期手术治疗,创面愈合,患肢运动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结论:微型切口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皮肤撕脱伤、骨筋膜室综合征、挤压伤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优越性、操作要点.方法:2005年3月~2009年6月采用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本(微创THA组)20例;同期按常规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THA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置换期的出血量、置换时间、切口长度.置换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结果:微创小切口明显减少手术失血量,术后恢复快,假体位置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与骨折愈合进度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7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骨折组,术后检测氧化应激水平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以年龄、性别配对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3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指标;骨折组患者于术后第12、16周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采用Pearson多重线性分析氧化应激水平与骨折愈合进度、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骨折组患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为(73.65±12.07)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42±10.28)IU/mL,丙二醛(MDA)水平为(6.68±0.84)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19±0.15)μmol/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定量、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5.81±0.90)g/L、(2 374.63±290.4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9±0.36)g/L、(204.63±27.8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示12周骨折愈合21例,16周愈合51例,延迟愈合7例。12周愈合组SOD水平高于16周愈合组、延迟愈合组,MDA水平低于16周愈合组、延迟愈合组,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16周愈合组、延迟愈合组;16周愈合组SOD水平高于延迟愈合组,MDA水平低于延迟愈合组,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延迟愈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水平与骨折愈合进度、FIB呈负相关(r=-0.813,-0.683),MDA水平与骨折愈合进度、FIB呈正相关(r=-0.628,0.592)。结论股骨颈骨折和手术均可引起氧化应激,且应激程度与骨折愈合进度和凝血功能密切相关,应引起重视并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促进骨折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度难治性骨盆骨折术中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0例重度难治性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应用Tornetta和Matta复位情况评价表评估复位情况,同时还应用Majeed功能恢复评价表评价治疗的功能效果.结果 40例骨盆骨折患者均于术后4~8周临床愈合.其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经抗凝治疗后治愈.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4年.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优28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功能恢复优21例、良13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5.0%.结论 采用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可减少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并发症发生,且治疗后骨折的复位和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探讨如何在医学临床实习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工作能力,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我院自2007年以来在骨科对部分实习生采用"实习生住院医生化"带教模式进行了尝试,结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出科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试、病历考评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是一类与慢性退行性病变、炎症、反复应力损伤及代谢异常有关的疾病,易引起胸腰椎管狭窄而导致脊髓受压,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是导致胸腰椎椎管狭窄的最常见原因。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50例黄韧带骨化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方法,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8.2%矫正到术后93.2%,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平均80.5%矫正到到术后平均97.6%,Cobb角由术前平均22.30矫正到术后平均2.10,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断钉、断棒。结论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方法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采用ACDF治疗CSR患者43例,患者病程为8~28个月,病变位于C4,5节段12例、C5,6节段14例、C6,7节段11例、C7~T1节段6例。评估并比较术前及术后3、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颈部和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3、6个月颈椎曲度(C2-7 Cobb角)、椎间高度和颈椎活动度(ROM),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颈椎曲度、NDI、颈部和上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椎间高度、颈椎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生脑脊液漏2例,术后血肿及感染2例。结论 ACDF治疗CSR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其可改善颈椎曲度,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间随访到的16例骶骨骨折伴腰骶丛神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8~41岁,平均33岁。结果本组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4个月。16例骶骨骨折并骶管狭窄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有明显骨块压迫,行骶椎板切开减压,12例完全恢复正常,4例部分恢复。结论对于骶骨骨折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实施积极复位、神经减压、内固定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后入路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25例。结果119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4个月。术前后凸成角平均26&#176;,术后平均7&#176;;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42%,术后平均8%,112例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植骨方便等诸多优点,可作为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