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高分辨率CT的呼气相定量研究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对患者呼气相HRCT上空气潴留征的范围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55例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和肺功能试验检查,统计双肺吸-呼气相密度差值(VD)和面积缩小率(AD)、空气潴留评分值并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空气潴留征象普遍存在;双肺VD和A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P<0.05)。结论:呼气相HRCT上的空气潴留征可以定量分析,能够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护理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183例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医护配合和对患者的整体护理。结果179例患者均成功取材,2例穿刺不成功,2例取材不满意。明确诊断179例,诊断率为98%。其中少量气胸38例,约占21%;少量肺泡出血13例,合并少量咯血5例,约占7%;穿刺部位疼痛10例,约占5.6%;183例患者穿刺后均无感染,大咳血和重度气胸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较其他方法定位精确,检出阳性率高,患者创伤小痛苦小,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和适应症,加强对患者的整体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PLCT)在不同分型的特发性乳糜尿中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特发性乳糜尿的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行PLCT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阅片,包括:(1)泌尿系统及腹膜后异常对比剂分布;(2)腹盆部其他部位异常对比剂分布;(3)反流;(4)胸部及颈部异常对比剂分布;(5)水肿样改变。根据乳糜尿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组,对两组影像指标的组间差异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1例特发性乳糜尿男18例,女33例,平均年龄(44±19)岁,临床分型为轻型21例,重型3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表现为:(1)泌尿系统及腹膜后异常对比剂分布48例,其中肾门45例,肾实质40例,膀胱30例,肾周筋膜内15例。腹膜后包括椎旁48例、腰大肌旁11例、皮下6例;(2)腹腔肠系膜间隙异常对比剂分布19例;腹腔其他部位包括肝门、胰腺、脾分布6例;(3)28例对侧髂血管旁及18例对侧腹股沟淋巴管反流;(4)35例颈部胸导管出口梗阻,其中右侧颈部反流11例、腋下异常引流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SCT淋巴管成像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I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行胸腹部MSCT联合扫描,并行内镜检查,将MSCT图像和手术病理及内镜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6例患者MSCT淋巴管成像均能清晰显示病变肠管及肠管以外病变,肠管扩张14例,肠壁增厚13例,胸腔积液5例,腹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3例,肠系膜水肿12例,肠系膜结节6例,腹腔淋巴管瘤2例;肠淋巴干反流7例,腰淋巴干反流13例,胸膜及肺内淋巴反流3例,心包纵隔淋巴反流3例,纵隔肺淋巴反流4例,T8以下水平胸导管梗阻1例,胸导管出口梗阻14例.结论 MSCT淋巴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PIL肠管本身及肠管以外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回盲部结核、癌与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回盲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影像资料库的回盲部结核16例(结核组)、回盲部癌40例(癌症组)、回盲部淋巴瘤14例(淋巴瘤组)患者资料,比较3组疾病的CT表现特征。结果 (1)结核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病变肠管长度分别为(9.5±2.9)cm、(4.7±1.4)cm、(9.0±2.7)cm,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46,P=0.000;t=7.309,P=0.000)。三组病变肠管厚度分别为(1.6±0.3)cm、(2.3±0.7)cm、(2.3±0.6)cm,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7,P=0.002;t=2.082,P=0.037)。(2)结核组与淋巴瘤组主要表现为肠壁较均匀增厚,三组肠壁较均匀增厚发生率分别为62.5%(10/16)、22.5%(9/40)、57.1%(8/14),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157,P=0.004;χ 2=5.770,P=0.016);癌症组主要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呈肿块样病灶,三组出现肠壁不规则呈肿块样病灶的发生率分别为37.5%(6/16)、77.5%(31/40)、42.9%(6/14),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157,P=0.004;χ 2=5.770,P=0.016)。三组出现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模糊的发生率分别为87.5%(14/16)、30.0%(12/40)、21.4%(3/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5.19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三组出现肠周轻度“浑浊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5.0%(4/16)、77.5%(31/40)、92.9%(13/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4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核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出现肠周重度“浑浊征”的发生率分别为75.0%(12/16)、22.5%(9/40)、7.1%(1/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4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论 回盲部结核、癌与淋巴瘤的病变肠管长度及厚度、与正常肠管分界情况、肠周“浑浊征”的程度等CT征象不同,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9.
肺泡癌50例临床资料及31例高分辨率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肺泡癌的临床诊断及胸部 CT 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肺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93至2003年间我院收治的1050例新发肺癌病例中经病理证实的50例肺泡癌的临床资料及1998至2005年中31例患者的高分辨率 CT 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50例肺泡癌患者中,女30例,男20例,平均年龄为(58.4±10.7)岁。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咳嗽(20/50)。24例因肺部阴影而就诊的患者中20例无任何临床症状,多为早期结节型,病程最长4年。31例高分辨率 CT 检查的患者中8例为粟粒型,11例表现为结节型的患者中小泡征7例,钙化征7例;12例肺炎型患者中9例次出现低CT 值的实变影、假空洞征、网状影、磨玻璃影,2例出现碎石路征和 CT 血管造影征(增强扫描造影剂高峰时低密度的实变中血管影清晰可见)。结论肺泡癌仅占肺癌的4.76%(50/1 050)。肺泡癌尤其是结节型患者无临床症状者比例较高,且病程较长;定期行胸部 X 线检查很重要;胸部 CT 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在结缔组织疾病合并间质性肺病(CTD-IL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CTD-ILD的96例患者HRCT、BALF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共获得46例患者的胸部HRCT资料:寻常型闻质性肺炎(UIP)样改变占41.3%(19/46),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隔增厚占39.1%(18/46).UIP样改变共19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AASV)及类风湿关节炎(RA)比例分别为8/17及5/9;机化性肺炎(OP)样改变、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样改变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及干燥综合征(SS)中分别为2/4、2/4.②3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显示:AASV-ILD均有中性粒细胞比例(10/10)增高,其他CTD-ILD中淋巴细胞比例(14/22,63.6%)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18/22,81.8%)者基本相当,且多为淋巴细胞比例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同时增加(12/22,54.5%);其中13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者进行的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13例中10例表现为CD4/CD8降低,3例表现为CD4/CD8增高,均与SS有关.③15例同时进行了HRCT和BAL检查,影像学表现为UIP样改变者7例均有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非UIP样改变者8例中5例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主.结论①UIP样改变和小叶及小叶内间隔增厚是CTD-ILD最常见的两种影像学表现,前者在AASV及BA中最常见,OP及LIP样改变分别主要见于PM/DM及SS.②AASV-ILDBALF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为主,而其他CTD-ILD BALF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加者的比例相当;CTD-ILD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主要表现为CD4/CD8比例降低,CD4/CD8比例增高者与SS-LIP有较强的相关性.③影像学表现为UIP样改变病例均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非UIP样改变则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